陳國廠: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2020-12-05 澎湃新聞

陳國廠是太康縣高賢鄉汪莊村的一名村醫,平日裡,除了為附近村民看病抓藥,「熱心公益、幫助鄰裡」更像是他的第二職業。憑藉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這份信念,陳國廠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數十年的時間裡,他的公益之行一直在路上……

多年來,陳國廠一直執著於扶貧事業。2003年非典期間,他把自家種的25萬斤大白蘿蔔無償捐出;2004年,他騰出自家診所的4間房子,義務照護周圍村莊鰥寡孤獨老人,為他們養老送終;2018年4月20日,把600萬元建起來的「弱勢群體救助院」,無償捐給當地政府,收納近200名失能、半失能、無贍養人建檔立卡特困五保老人。與政府攜手,為脫貧攻堅最困難人群兜住了底。相繼榮獲「周口市抗擊非典先進工作者」,新中國成立60周年「河南省優秀三農人物特別奉獻獎」,周口市「慈善獎」、周口市「醫德之星」、周口市「優秀基層醫生」、河南省「優秀基層醫生」,2018年8月榮登「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榜,同年12月獲「感動周口人物」獎;2019年,獲河南省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中國公益先鋒人物等榮譽稱號。

一、常思從善心,樂為扶貧人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它充分的展示了陳國廠26年來的鄉村醫生生活。多年來,作為一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了解農村的普通共產黨員,他這一生追求的不是財富、地位,追求的是以毛澤東主席曾說過的「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是為民族為人民求福利,」追求的是習近平總書記「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扶貧事業。正是這種信念指引著他不卑不亢,一步步腳踏實地前行,儘自己的一份力為鄉裡鄉親做點兒事。

然而,陳國廠的所作所為在一些人眼裡覺得他痴了、傻了,做公益大家越說他好,他就越有勁做公益,但對自己的家庭很摳門。到如今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就是電冰箱、洗衣機,避暑用的是電風扇,幾間平房因房頂漏雨室內牆壁上出現多處發黴的痕跡。

2003年非典疫情席捲全國,當時陳國廠聽說大白蘿蔔有抗擊非典的作用,他把自己家種植的市場價約30萬元,25萬斤大白蘿蔔,無償捐出,幫助人民群眾抗擊非典,而他的妻子也因為不理解這種作法,以喝農藥這種極端的方式,經搶救無效永遠的離開了;愧疚的是,孩子永遠失去了媽媽……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阻擋陳國廠參與扶貧事業的步伐,在行醫看病過程中,他發現農村不少文化程度低、沒有勞動能力、年齡偏大、身體條件差、無兒無女的人員,不僅收入低,而且生活沒有保障。於是,他騰出自家診所的4間房子,成立了「弱勢群體救助院」,作為扶貧幫困的重要載體,義務集中供養周圍村莊失能、半失能、無子女贍養的孤寡老人,2004—2017年,13年的時間裡用於集中供養的生活和醫藥費用達到40多萬元。他的「扶貧養老模式」,後來成為太康縣廣泛推行「社會託養」模式的標杆。

二、匹夫擔大義,扶貧揚高風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陳國廠實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錢,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2013年他多方籌集資金,在自己的責任田裡建起了養豬場,為的是能夠賺更多的錢,做更大的扶貧公益事業。找到了時任鄉黨委書記李鳳傑,幫他想辦法,李鳳傑書記先是給他講了國家土地使用政策,又幫他從鄰村租了30畝土地建養豬場。在打響脫貧攻堅戰役以來,他以經營的養豬場為依託,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扶貧政策,精準對接貧困戶552戶,覆蓋高賢、龍曲兩個鄉鎮8個貧困村,帶動2400人穩定脫貧。

60多歲的侯發全是劉寺崗村村民,妻子常年身體不好,2014年,大兒子因病身亡,撇下4個年幼的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難。2015年,在鄉村扶貧幹部的幫扶下,他從他的豬場領到兩頭能繁母豬,經過精心飼養,兩頭母豬當年就產下了40多頭豬仔,賣了4萬多元,當年實現脫貧致富。

2017年10月,陳國廠利用養豬賺來的600多萬元,新建一所弱勢群體救助院,救助院內設四個集中供養區,設置床位200張,內設電梯、衛生間、圖書館、文藝活動室、老年病診療室、老年康復訓練室、老年心理疏導等科室。房間內有電視、空調、視頻對話系統、視頻定位系統、中心供養系統,可視呼叫系統等高科技配置。

2018年4月,他卻依然將這個投資600萬元建起來的弱勢群體救助院無償的捐給了當地政府,供周邊高賢、龍曲等五個鄉鎮200名失能、半失能、無子女贍養的農村特困孤寡老人集中供養使用。

三、真心換真情,情滿救助院

更讓人服氣的是,陳國廠創造了獨一無二院文化管理模式,把這些性情孤獨不合群、心靈寂寞不與人交友的孤寡老人,融入這個大家庭,並實現了院民自治,成立了院民自治管理委員會,有德高望重的院民擔任院自辦主任、副主任、隊長、家長,讓老人在自治中實現自我價值,讓老人在集體生活中找到自我,在運營管理過程中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積極創新讓老人們實現自治,參與院內日常管理,處理老人之間發生的矛盾,了解老人的需求和願望,同時帶領組織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滿足老人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讓他們各顯其能,大大增強了老人的團隊意識,增進了感情,培養和挖掘了老人的興趣和愛好,院民達到了以院為家、以院為榮的良好風氣。

為給特困老人營造家的氛圍,陳國廠總是想盡各種辦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志智雙扶」上,注重在情字上下功夫。他把200位老人分為若干個家庭。6人一個家庭,選出一個家長,然後派一名工作人員做管家,家長和管家各盡其責,負責管理老人的財務和社會關係,及時了解老人情緒和心理變化,掌握老人健康狀況,照顧老人日常起居,吃飯葷素搭配,節日有酒宴,生日有慶賀,每周一、三、五放革命題材電影,二、四、六自娛自樂。院子裡,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拉二胡、唱戲曲、打快板,笑聲陣陣,爭著誇讚自己過上了「好日子」。

為了讓老人在社會面前有存在感,讓他們找到生活的樂趣,他組織全院能自理的老人,積極發展院辦經濟,組織多種形式的勞動生產活動,2018年6月分,投入運營了老年生活超市,有院民劉振玉副主任運營管理,月實現利潤3000多元,有徐秀申副主任運營管理8畝蔬菜,除自供自給外,蔬菜每年盈利4萬多元,引進襄城縣橋柿園老漿豆腐製作工藝,豆腐銷往16個鄉鎮,月實現利潤3萬多元,一生務農的老人們,在救助院找到了生活的樂趣,找到了當「家長」的感覺。

5月3日,打了一輩子光棍的李澤志,在74歲時結婚了。婚禮在太康縣高賢鄉醫療護理型養老院舉行。這裡是李澤志的「家」,女方是與他同歲、同院的陳玉蘭。李澤志醉了,不住地喊著陳國廠的名字,說要給他鞠躬、敬酒。

接過李澤志老兩口的酒,這個粗獷的豫東漢子突然哽咽了。他吼道:「大爺大娘們,看著你們高興,我這輩子都高興啊!」說罷一飲而盡。養老院上空,笑聲、掌聲此起彼伏。

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之際。為了讓救助院的老人們親眼目睹、親身感受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十一」前夕,他租了一輛旅遊大巴,慎重安排行程,帶上醫生護士,組織全院能自理的老人分批到鄭州、開封旅遊。這些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的老人們,終於有朝一日走出了自己的家門,走出了太康縣,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許多人感動不已,老淚縱橫。

四、善德並善舉,全家齊參與

別人家都蓋了樓房,陳國廠還住在漏雨的舊房子裡。養老院裡有空調、彩電,連貧困戶家裡都看上了彩電……

兒子陳恆大學畢業,想在鄭州買房。但陳國廠對兒子說:「有錢自己買,沒錢就回來。」那時,兒子真的不理解自己的父親。2018年,88歲的楊玉蘭在彌留之際,把他叫到床前,從懷裡摸出900元,拉著他的手說:「他一輩子無兒無女,你就吃個虧,當他兒一次。這錢辦了喪事後,你買雙鞋吧。」老人走了,他哭了。一邊哭,一邊為老人淨身、穿壽衣、入殮。這一幕,深深感動了兒子陳恆,說到:「那一刻,他理解了父親。」也許正因如此,兒子竟放棄了在鄭州的工作,現在在家裡幫著父親做扶貧事業。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句詩,陳國廠很熟悉,也會背誦。在他心裡,自己就要做這樣的人。雖然自己是一個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但自己總是願意努力幹一番,總是想幹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鄉到城市打拼,留守老人正成為日益龐大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生活缺乏照料,安全缺乏保障,精神缺乏慰籍,失能缺乏護理等問題,為此,陳國廠2020年利用養豬場存欄6000頭豬盈利的資金,擴建養護樓一棟,包括,醫療、康復、養老及附屬設施,老年學校、老年護理培訓中心,一如既往的做好養老服務事業。

陳國廠的事跡經央視、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全國各地陸續來該院參觀交流學習養老服務管理經驗。2019年被河南省初級中學編成了政治考試題,被師生廣為傳頌。2020年5月6日,河南日報以「高賢鄉裡有『高賢』」為題,在「出彩河南」欄目給予報導,並載入「學習強國」平臺供交流學習。

原標題:《陳國廠: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些花不像牡丹月季那樣花大色豔,但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春天。想起清代詩人袁枚的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最近在整理以前的照片,發現了一組小花的照片,感覺拍得還是可以,分享一下!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嶽陽縣殘疾人自強不息受關懷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嶽陽縣殘疾人自強不息受關懷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3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彭新華)「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復工復產的號角催人,散布在嶽陽縣榮家灣鎮大街小巷地小門店「無話可說洗車行」、「聾人補鞋配鑰匙」、「聾啞人扎花環」等紛紛營業,這是殘疾人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營生之所。他們復工的情況怎麼樣,有沒有困難?嶽陽縣殘聯理事長劉三軍帶著班子成員和幹部,逐一登門看望。
  • 學習強國刊發6分鐘視頻丨法官葛娟: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學習強國刊發6分鐘視頻丨法官葛娟: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2020-11-30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沉寂了300年的詩句因何一夜爆紅?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就是這首詩歌的意義。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們也一樣找到生命的價值,等待綻放出來的時刻。我覺得這個比我們的外表重要。」「我們遲早有一天會離開烏蒙山不能教他們一輩子起碼要讓孩子們想我的時候能夠唱出這首詩」梁俊老師懷揣著這一信念為大山中的孩子們譜寫了一本最棒的教材正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所說因為有了梁俊老師這些孩子們才能如牡丹一般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辭官後,我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太陽照不到的背陰處,依然有小小的苔蘚肆意地萌動。別看那不起眼的苔花如米粒般大小,它卻像牡丹一樣,熱烈地綻放著生命。袁枚的一生,正如他的這首詩一樣,以苔花的姿態活成了牡丹。願我們也有苔花般的勇氣,努力綻放,活成牡丹。
  • 「詩詞鑑賞」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古詩詞裡的苔蘚!
    苔雖然在陽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麼渺小,悄然的開著,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麼執著的開放,毫不自慚形穢,在逆境中有勇氣實現自己的價值,充滿自信,認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第一次知道這首詩是在CCTV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上,雖然當時並沒有完全理解詩句的意思,但還是被簡潔中透著一股清新的詩句吸引了。300年前的一首小詩也感動了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也反映了許多人共同的成長經歷,在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人群中,默默無聞,卻仍然像牡丹一樣綻放自己的風採。整首詩沒有晦澀難懂詞語,「青春」二字是指青青的綠意和春天的味道。苔蘚是低等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溼之處。詩人借寫青苔花朵雖如米粒一樣渺小,卻毫不自慚形穢,更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充滿自信,綻放自己的青春,像富貴美麗的牡丹花開一樣,綻放在不起眼的小小角落裡。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物業英雄》觀後感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新春伊始的一場疫情,讓物業人這個行業再一次走進大眾的視線。物業人員也許是默默無聞的,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之舉,甚至被人理解為微不足道,可有可無。他們可能雖然花如米粒般細小,生長在太陽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憑自身的力量開花結果。他們平時默默無聞,但卻平凡而勇敢,非常時期逆流而行,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不離不棄,築牢我們生活中的「第一道防線」!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萌娃手繪漫畫,致敬「疫」線叔叔阿姨!
    正所謂「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 中國經濟的韌性| 紅星美羚: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新華網北京8月14日電 題:中國經濟的韌性| 紅星美羚: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新華網 郭良 馮孔 曹晨 任禹西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盛夏時節,我們在陝西渭南富平縣見到了王寶印,當時他正在牧場看羊。幾十年養成的習慣,他很不願意在辦公室待著,每天最喜歡的就是來牧場散步,看羊。他說管理羊可比管理人容易的多,也更讓人覺得舒適。
  • 王村礦小學學生張曉彤: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看到老師那麼關心我,我暗暗告誡自己,要好好學,絕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為宣傳抗疫,史老師指導下,我製做了一張手抄報。手抄報的題目是《白衣天使,加油!》 ,報上有醫生、針管和揮動的翅膀,是送給白衣天使的,角落還畫了一個小小的我向白衣天使致敬。還有顆大大的紅心,紅心上寫著 : "中國武漢加油!"。
  • 中考生作文:《向一棵小草致敬》,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還有最後300米……200米……"口中疲憊地默數著,腳步已有些踉踉蹌蹌的虛浮,陽光也似乎變得虛虛晃晃起來。但我仍咬緊牙堅持住,只為了那曾經為體測滿分而定下的每日目標。一個信念,朝著終點,跑,跑,用勁地跑。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成職在校生愛心之舉暖人心
    成職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疫情面前,有許多無私奉獻的急先鋒、逆行者,也有著無數個舍小家、護大家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們用堅守換來希望,用信念擊退疫情。也有像何敏這樣「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危難時刻貢獻出自己力量的人。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家長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她想了很多方案,最終決定就地取材,計劃做個實用的小天平。回家後,她飯顧不上吃,就馬不停蹄開工,找來剪刀、尺子、彩筆、彩紙等,先從一個布娃娃身上取了支撐的小支架、又嘗試用各種材質的小棍當作天平的橫杆,最終因長寬度的關係,選用紙殼裁剪成一個橫杆,用彩紙包裝後劃上刻度,裁剪了兩個小紙杯當作物品託,然後用線捆綁吊掛在橫杆上。大功告成後,用兩塊橡皮放在物品託上試了試天平的質量,感覺不錯。
  • 陳美榮: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就是人民教師⑦
    陳老師說:「我要讓我的學生,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 「優秀作品」全省愛心公益教育徵稿: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不管什麼年代,不管什麼崗位,我們都要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用激情擁抱人生,用奮鬥創造幸福。
  • 長興縣虹星橋鎮中心幼兒園支汝慧: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年代好...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猶如一朵如小米一樣小的花朵,不引人矚目,可是我仍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追求,不枉我的教育初心,無悔我的10年的幼教生涯,相信有一天,小小苔花也會想像牡丹一樣花開遍地,芳香四溢。花開了,你會和孩子們一起聞風中瀰漫的花香嗎?樹綠了,你會和孩子一起尋找樹枝上的尖尖嫩芽嗎?鳥來了,你會和孩子一起欣賞那嘰嘰喳喳的鳥叫嗎?風來了?
  •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山東臨沂市蘭山區十名「外鄉人...
    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10名「外鄉人」,在和村民們摸爬滾打中,逐漸體會到與最基層、與大時代的休戚相連、同頻共振。六件民生難事給了隊員們「下馬威」10名隊員、市區10個部門、平均年齡41歲,工作經驗、生活閱歷、思維模式、理論基礎和性格脾氣迥異。
  • 「中醫藥抗疫徵文優秀作品」苔花如米小 也如牡丹開
    接到通知後,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四名年輕的護士第一時間響應號召,離渝援鄂——苔花如米小 也如牡丹開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 鄧玉霞2020年的春節註定是不平凡的。妹妹還小,不知道這四個字意味著什麼,懵懂地看著姐姐。媽媽好一陣沒說話,只是機械地用筷子撥弄著盤子裡的回鍋肉,好一會兒才抬起頭說,我不支持你。龔利正想解釋,話還沒出口,媽媽又補充了一句,也不反對你。知母莫如女,冰雪聰慧的龔利一下子就體會了媽媽內心強烈的矛盾和在小愛與大愛之間那種艱難的選擇。
  • 苔花如米學牡丹——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7)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蒼鷺的生命雖然普通;但是,它以頑強的生命力、長距離的遷徙,每年往返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它實際上也是文明的傳播者。相信若干年後,中俄兩國人民子孫後代將會明白中國鳥人的良苦用心,一起珍惜人和其他物種共同擁有的地球家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