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校是鄉村的中心,教師是學校和鄉村的靈魂。今天的主角教師是貴州黔西南州普安縣的一名鄉村教師,她叫陳美榮。今天,要講述的是陳老師11年的鄉村教學經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一個班集體,其實就像一個家,在班裡面,每個孩子無論他是什麼樣的情況,都應該被平等對待。特別是那些有一些缺陷的孩子,更應該得到老師的關注、關心,幫助他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陳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小號是陳老師的一名學生,小時候因為高燒留下了腦癱的後遺症,說的話,老師同學聽不懂,別人說的他也不能理解,走起路來頭和四肢會不由自主地晃動。有些調皮的孩子會嘲笑他,從幼兒園開始,小號就習慣於用拳頭去反擊那些嘲笑他的人。為了幫助小號融入班集體,陳老師多次私下給班裡的孩子們溝通,激勵大家要給小號更多的尊重和關心,平時帶著他做活動玩遊戲。經過一年的努力,小號愛打人的壞習慣改了不少,學習上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作為班主任,陳老師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自由、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們在有愛的氛圍中成長,他們的心裡才會充滿愛。
因為陳美榮老師知道多數農村的孩子缺乏自信,所以作為班主任的她,帶著孩子們參加「我為祖國點讚」的演講活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其中有一位叫紫晗的學生,非常具備管理潛能,可就是自信心不足。到了在班上試講的時候,紫晗因為沒有把演講稿背下來,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任憑怎麼安慰與鼓勵,她就是不願意上臺。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不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陳老師放學後單獨對紫晗進行演講輔導。紫晗的進步非常大,在第二次演講中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看到因戰勝自我而獲得快樂的紫晗,陳老師也非常高興。舞臺是人人的舞臺,成長是人人的成長。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長的力量,是陳老師一直努力的方向。
陳老師不僅帶領孩子們學會戰勝自我,還通過多種渠道為孩子們爭取圖書資源,制定「一日三餐」的課外閱讀計劃,鼓勵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所謂「一日三餐」閱讀計劃,就是早、中、晚孩子們都會有閱讀時光。早晨孩子們在優美的童詩中徜徉,中午孩子們讀繪本、讀故事,晚上下了晚自習後,住校的孩子們進行睡前閱讀。而所有這些時刻,陳老師都陪著孩子們一起。閱讀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在全縣一年級水平測試中,陳老師的班在119個班級中排名66,到了二年級,整個班的排名上升到全縣第9名。
學校的老師和校長都說陳美榮老師是一個學習型的老師,對學生和工作都充滿熱情,永遠充滿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求知狀態。陳老師讓孩子們享受成長,享受童年。她帶著孩子們到山上觀察植物、昆蟲,去探秘大自然,利用自然資源讓孩子們的生活豐富起來。每個學期陳老師都會組織一次全班參與的活動,或是通過抽籤的方式,為孩子過一個集體生日,或是做一次美食。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建立起家人一般的感情,感受到班集體像家一樣溫暖。
陳老師說:「我要讓我的學生,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