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山東臨沂市蘭山區十名「外鄉人...

2020-12-04 新華社客戶端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這場中國農村的歷史性大變革中,山東臨沂的一支小小服務隊,以昂揚的鬥志和飽滿的狀態,正在書寫自己的青春之歌。

2019年7月22日,由山東省臨沂市工信局、臨沂市殘聯、臨沂市稅務局和蘭山區團區委等部門人員組成的鄉村振興服務二隊進駐蘭山區汪溝鎮,開啟了為期兩年的服務期。在鄉村振興的宏大實踐中,他們幹的似乎是「日常瑣事」。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10名「外鄉人」,在和村民們摸爬滾打中,逐漸體會到與最基層、與大時代的休戚相連、同頻共振。

六件民生難事給了隊員們「下馬威」

10名隊員、市區10個部門、平均年齡41歲,工作經驗、生活閱歷、思維模式、理論基礎和性格脾氣迥異。這支全新的組合來到陌生的鄉村,既是對素質能力的考驗,更是黨性意識的校對。

入駐伊始,相比難耐的酷暑、噪人的知了、噪熱的鄉風和嗡嗡噪噪、神出鬼沒的蚊子,擺在面前的六件「難事」更惱人——

第一件難事:石牛欄漏水的辦公室房;

第二件難事:李家寨村沒有完工的「戶戶通」;

第三件難事:許家寨的街道破損、雨季積水和排水不暢;

第四件難事:顏家莊村部分塌陷的朱龍河塘壩洩洪渠,盤活無門的扶貧大棚;

第五件難事:馮家莊60萬元的村集體負債;

第六件難事:片區人均佔地不足5分,土壤薄、肥力弱、保水差、畝產低;

豈止這六件難事?年久失修的公交線路坑坑窪窪,壯勞力不斷從農村流失、「386199部隊」不斷擴大……

一時間,隊員們感到「這是一種瞬間就能抽空你身體的無力感」「一種被狠狠抽在臉上的無奈」。

有群眾也尋思著,「初生牛犢不怕虎」,怕是一個笑話?

摸清發展底子,找準振興路子

為片區找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子,是服務隊最操心的事。怎麼下手?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隊員們大多數雖沒有太多的農村工作經驗,但他們有「法寶」——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底子、找準短板、探明路子。

在一個半月的時間,村民們常看到一群佩戴胸章忙忙碌碌走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的「外鄉人」。他們時常和樹蔭下乘涼的老鄉聊天,或是和過路的群眾問上一問,甚至還挨家挨戶摸情況搞調查。

最深入的調查研究總是在村莊、在田間地頭。

一個火熱的夏天,給隊員們帶來「火爆」的變化:曾經的大胖子、遊泳教練馮向陽瘦了10斤;帥氣的團區委書記李學正白淨的瓜子臉曬出小麥色;溫文爾雅的谷科長有了「迷人」的沙啞嗓音;隊裡的兩位女士也被曬出了咖啡色……

真心付出怎能沒有收穫?民生難事的背後,隊員們摸清一個個發展難題——

總面積4.7平方公裡的片區,就有3個省定貧困村、3個庫區移民村。人多地少、土地貧瘠,村民老齡化、集體經濟空心化,民生保障基礎弱……4萬字的調研報告,靠著隊員們的腿腳「跑」了出來。

接下來,靠什麼補齊一塊塊短板?隊員們又解鎖了新的任務單。在田間地頭、在考察路上,在培訓課堂,或是入夜後的辦公室,一遍遍思索、一場場討論在進行。

發展思路清晰了,要補齊的短板確定了——黨建引領、多元文化主體引導、多態產業融合依託、生態文明發展優先和城鄉互助人才帶動,創新制度組織,統籌實施以朱龍河為軸、以公交環線和新西外環兩路為網、統籌「南宜居北生態」雙翼、科學劃定主題四區、差異化分布五大要點和實施推進盤活產業存量、做活水生態、創新原鄉文藝和培育鄉土人才四大產業創新主題。

用笨辦法學習、新辦法謀劃、好辦法落實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如何理解這一戰略博大精深的時代內涵?

學習、再學習。服務隊建立起常態化學習制度,完善個人學習、培訓評估和集體討論機制。以學見知、以知見解,18萬字筆記、3萬字心得和數十萬理論閱讀,隊員們理解了戰略的前瞻性、引領性、科學性和系統性。

鄉村振興不可能是同一個模式,東施效顰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如何突出自身優勢,儘快見到實效?

服務隊認為要「用笨辦法學習、新辦法謀劃、好辦法落實」。他們精準鎖定「篤聖文化」進行南北優化、兩路突出、水系健全、五大綜合行政資源中心差異化布點,提出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夯實鄉土人才建設、抓牢生態產業鏈、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村級組織力等實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做實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服務隊積極協調盤活扶貧大棚(車間)、村集體土地和公共場所等存量,做強小微企業和種養大戶,育優原鄉文藝,依託水生態、農事休閒體驗創意和民俗人文,做實農文旅,培育鄉土人才,重塑吸納生產要素返鄉的高地。

短短半年多,一個個村莊悄然改變:

同濟大學片區規劃、市級美麗鄉村創建、「四好公路」、農村飲水兩年攻堅、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等項目紛紛落地,石牛欄新農民職業培訓中心、馮家莊文體休閒中心開工建設,李家寨黨群服務中心、許家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顏家莊生態水系休閒中心規劃實施。

「你們是一群能給咱老百姓幹實事的人!」石牛欄村的群眾給服務隊員們送來熱氣騰騰的餃子。

「鄉村振興服務隊是能拉呱家常、說心裡話的好夥計!」馮家莊村的李老漢盛情邀請隊員們去家裡吃飯。(張開銀、劉曉華)

相關焦點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些花不像牡丹月季那樣花大色豔,但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春天。想起清代詩人袁枚的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最近在整理以前的照片,發現了一組小花的照片,感覺拍得還是可以,分享一下!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嶽陽縣殘疾人自強不息受關懷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嶽陽縣殘疾人自強不息受關懷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3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彭新華)「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復工復產的號角催人,散布在嶽陽縣榮家灣鎮大街小巷地小門店「無話可說洗車行」、「聾人補鞋配鑰匙」、「聾啞人扎花環」等紛紛營業,這是殘疾人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營生之所。他們復工的情況怎麼樣,有沒有困難?嶽陽縣殘聯理事長劉三軍帶著班子成員和幹部,逐一登門看望。
  • 陳國廠: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2003年非典期間,他把自家種的25萬斤大白蘿蔔無償捐出;2004年,他騰出自家診所的4間房子,義務照護周圍村莊鰥寡孤獨老人,為他們養老送終;2018年4月20日,把600萬元建起來的「弱勢群體救助院」,無償捐給當地政府,收納近200名失能、半失能、無贍養人建檔立卡特困五保老人。與政府攜手,為脫貧攻堅最困難人群兜住了底。
  • 學習強國刊發6分鐘視頻丨法官葛娟: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學習強國刊發6分鐘視頻丨法官葛娟: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2020-11-30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沉寂了300年的詩句因何一夜爆紅?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就是這首詩歌的意義。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們也一樣找到生命的價值,等待綻放出來的時刻。我覺得這個比我們的外表重要。」「我們遲早有一天會離開烏蒙山不能教他們一輩子起碼要讓孩子們想我的時候能夠唱出這首詩」梁俊老師懷揣著這一信念為大山中的孩子們譜寫了一本最棒的教材正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康震所說因為有了梁俊老師這些孩子們才能如牡丹一般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辭官後,我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太陽照不到的背陰處,依然有小小的苔蘚肆意地萌動。別看那不起眼的苔花如米粒般大小,它卻像牡丹一樣,熱烈地綻放著生命。袁枚的一生,正如他的這首詩一樣,以苔花的姿態活成了牡丹。只能說,袁枚是一個活得很明白的人。他知道自己要過的是怎樣的生活。豪橫的袁枚僅34歲便放棄了前程,定居江寧,開啟了完全不一樣的詩意人生。注重生活情趣的他,因喜愛江寧的秀色山川和人文氛圍,便以三百金購得江寧府內的「隋園」,並改名為「隨園」。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第一次知道這首詩是在CCTV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上,雖然當時並沒有完全理解詩句的意思,但還是被簡潔中透著一股清新的詩句吸引了。300年前的一首小詩也感動了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之所以能感動,對許多人來說,更多是從朗誦詩歌的貴州山區小學生身上看到曾經弱小卻不停奮鬥的自己。也反映了許多人共同的成長經歷,在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人群中,默默無聞,卻仍然像牡丹一樣綻放自己的風採。整首詩沒有晦澀難懂詞語,「青春」二字是指青青的綠意和春天的味道。苔蘚是低等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溼之處。
  • 「詩詞鑑賞」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古詩詞裡的苔蘚!
    苔雖然在陽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麼渺小,悄然的開著,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麼執著的開放,毫不自慚形穢,在逆境中有勇氣實現自己的價值,充滿自信,認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物業英雄》觀後感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新春伊始的一場疫情,讓物業人這個行業再一次走進大眾的視線。物業人員也許是默默無聞的,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之舉,甚至被人理解為微不足道,可有可無。他們可能雖然花如米粒般細小,生長在太陽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憑自身的力量開花結果。他們平時默默無聞,但卻平凡而勇敢,非常時期逆流而行,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不離不棄,築牢我們生活中的「第一道防線」!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萌娃手繪漫畫,致敬「疫」線叔叔阿姨!
    正所謂「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 中國經濟的韌性| 紅星美羚: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新華網北京8月14日電 題:中國經濟的韌性| 紅星美羚: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新華網 郭良 馮孔 曹晨 任禹西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盛夏時節,我們在陝西渭南富平縣見到了王寶印,當時他正在牧場看羊。幾十年養成的習慣,他很不願意在辦公室待著,每天最喜歡的就是來牧場散步,看羊。他說管理羊可比管理人容易的多,也更讓人覺得舒適。
  • 王村礦小學學生張曉彤: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卡點上站著一個個志願者,手裡握著額溫槍,對出入的人進行體溫測量、登記。各大超市貼出了「請掃碼進入」的字樣。史彩花老師是我的幫扶老師,在她的再三叮囑下,我懂得並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是儘量不出門;二是勤洗手,勤消毒;三是多鍛鍊,增強免疫力;四是吃熟食,拒食野味;五是出門時必須戴口罩,提高自我防範意識,抵抗病毒的侵襲。
  • 陳美榮: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就是人民教師⑦
    有些調皮的孩子會嘲笑他,從幼兒園開始,小號就習慣於用拳頭去反擊那些嘲笑他的人。為了幫助小號融入班集體,陳老師多次私下給班裡的孩子們溝通,激勵大家要給小號更多的尊重和關心,平時帶著他做活動玩遊戲。經過一年的努力,小號愛打人的壞習慣改了不少,學習上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成職在校生愛心之舉暖人心
    「我雖然不像一線醫護人員那樣堅守崗位,抗擊疫情,但希望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來幫助更多的人」。何敏每天的工作是發放宣傳手冊及資料,喇叭宣傳呼籲廣大居民戴好口罩,減少外出,不聚眾不串門;對外省歸來的居民進行身份登記,並告知家屬及時向社區匯報;在社區門口對外來車輛、人員進行登記和交通管制;為外省歸來人員發放消毒酒精和消毒水。
  • 中考生作文:《向一棵小草致敬》,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還有最後300米……200米……"口中疲憊地默數著,腳步已有些踉踉蹌蹌的虛浮,陽光也似乎變得虛虛晃晃起來。但我仍咬緊牙堅持住,只為了那曾經為體測滿分而定下的每日目標。一個信念,朝著終點,跑,跑,用勁地跑。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家長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她想了很多方案,最終決定就地取材,計劃做個實用的小天平。回家後,她飯顧不上吃,就馬不停蹄開工,找來剪刀、尺子、彩筆、彩紙等,先從一個布娃娃身上取了支撐的小支架、又嘗試用各種材質的小棍當作天平的橫杆,最終因長寬度的關係,選用紙殼裁剪成一個橫杆,用彩紙包裝後劃上刻度,裁剪了兩個小紙杯當作物品託,然後用線捆綁吊掛在橫杆上。大功告成後,用兩塊橡皮放在物品託上試了試天平的質量,感覺不錯。
  • 「優秀作品」全省愛心公益教育徵稿: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捫心自問,我也想努力奮鬥,創造輝煌,成為被載入史冊的人,我要擁有某領域的絕佳本領,並做出卓越貢獻。我想,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奮鬥的人生,才能擁有幸福。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媽媽,她笑了笑,問我:奮鬥到底是什麼?周末一大早,媽媽便拉我出門。晨曦微露,車輛孤單,行人更是稀少。
  • 長興縣虹星橋鎮中心幼兒園支汝慧: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年代好...
    初為人師,我後悔過,我徘徊過,但我一次又一次說服我自己:既來之,則安之;我一次又一次警醒我自己:不做逃兵。在10年的幼教生涯中,有過酸,有過苦,但收穫更多的是甜。10年裡,在教學與活動中更加有信心,與家長的溝通越來越得心應手。經驗的不斷累積與學習也讓我贏得了各方的好評。也使我對幼兒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感悟:愛與責任的並駕齊驅才造就了孩子們的快樂!猶如一株小小苔花,慢慢開放。
  • 「中醫藥抗疫徵文優秀作品」苔花如米小 也如牡丹開
    接到通知後,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四名年輕的護士第一時間響應號召,離渝援鄂——苔花如米小 也如牡丹開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 鄧玉霞2020年的春節註定是不平凡的。龔利、張群、曹屹和何露等四名臨床護士第一時間響應號召。他們與重慶各大醫院抽派的122名隊員一起,組成了重慶市第三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這支隊伍被叫作「重慶三隊」。他們於大年初九緊急出徵到武漢,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12、13病區,這是武漢四家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
  • 臨沂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風味飲料、蛋白飲料專項監督抽檢信息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紅旗路與臨西四路交匯處50米路北乳酸菌乳品(殺菌型)100ml/瓶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紅旗路與臨西四路交匯處50米路北複合水果飲料100毫升/瓶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紅旗路與臨西四路交匯處50米路北山楂果汁果肉飲料(混合型)350ml/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