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過西遊記的網友都認為西遊記本身是一本諷刺小說,而更多看過西遊記的網友則管它叫四大名著。事實上,看西遊記電視劇的,還是小孩子、年輕人居多。
我個人也認為西遊記是一本諷刺小說,這一點我之前多次寫過,今天再稍微談一談。
首先說唐僧,唐僧在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仍然相信求來的經書能救大唐,我是沒想到的,這也是名著本身的魅力。
因為唐僧經過的八十一難明明彰顯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大唐盛世,要什麼真經假經。
唐僧經歷的81難中,超過70難都是在西牛賀州發生的,反觀大唐,那些大妖小妖根本不敢去招惹。隨便一個妖怪神仙的,不管是鹿妖還是鯉魚精,還是什麼丞相勞什子,你要吃童男童女,你要更大的權力,大唐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啊,為毛偏偏選那些小國?
意思還不明顯麼,唐王治下風調雨順海晏河清,妖怪們早就打過商量了,不去不去,去了就是送死。
我在寶象國搶個公主屁事沒有,在大唐呢?魏徵夢斬涇河龍王。
誰去大唐騷誰是傻子。
電視劇裡李世民進了地府畢恭畢敬,說一個「朕」字就被閻羅臭罵:這裡沒有朕,只有李世民。
原著裡是怎樣的?
十殿閻羅聽說李世民進地府了,一個個都去親自迎接,落座後閻王們開口就說「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禮遇有加,最後讓人送他還陽。
所以唐僧就挺搞笑的,他寧願相信自己手裡捧得那些草紙能夠救這救那,也不相信唐王自己奮鬥而來的繁榮昌盛。
可是唐僧不傻啊,有人說他是榆,這是一種說法,我個人覺得唐僧本來就是信佛嘛,所以他忙活這麼多,為的不就是一個靈山上的合法身份,說其他都是扯淡。這一點我在下文中解釋過了,就不再贅述。
肯定有人會質疑了,那電視劇為何不這麼拍呢?
這事兒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態度和立場不盡相同,作為導演他們顧及到收視率和資金以及沒看過原著人數的比例就夠了。
所以你想想為何吳承恩牛逼,因為他能讓不該出生的東西出生,我舉個例子。
唐僧四人路過鳳仙郡,那裡的人是個什麼景象?
一連三載遇幹荒,草子不生絕五穀。 大小人家買賣難,十門九戶俱啼哭。 三停餓死二停人,一停還似風中燭。
跟被妖怪圍攻了也差不多了,一個十歲女娃娃只能賣三升米,你還不如把車遲國三妖借來當掛像呢,最起碼那三個傢伙又不吃人又不為害的,他們只要權利,你們卻能保住命。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是妖怪為禍嗎?
玉帝道:「那廝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監觀萬天,浮遊三界,駕至他方,見那上官正不仁,將齋天素供,推倒餵狗,口出穢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於披香殿內。汝等引孫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斷,即降旨與他;如不倒斷,且休管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