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河南省濮陽市唐城馬戲團,一隻黑熊突然在表演時失去控制,將身邊的馴獸師猛地撲倒後,開始劇烈地撕咬。事發之後,馬戲團被責令停止營業,加以修改,黑熊也被送回無錫老家。慶幸的是馴獸師並未被咬傷,涉事的那隻黑熊,滿嘴的獠牙在幼熊時期就已經被鋸掉了。
事發地濮陽市婁昌湖村是雜技之鄉,因為舉辦雜技文化藝術節,才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團前來演出。發生事故的唐城馬戲團來自無錫市,露天的舞臺和圓形的帳篷搭建起一個簡陋的會場,基本上是馬戲團的標配。
發生事故的原因是,觀眾在黑熊表演時向舞臺投擲火腿腸,馴獸員撿起後並未給黑熊吃,黑熊遂發起攻擊。好的結果是,馴獸員並未受到嚴重傷害,並且及時打了防疫疫苗,黑熊也被送回老家。這位馴獸員後來表示,「希望觀眾在觀看動物表演的時候,不要投擲食品,因為你不了解它的脾氣。」
其實在很多動物園都有馬戲團的常駐表演,孩子們也樂意看兇猛的野獸,在馴獸員的指揮下乖乖的表演一些滑稽的動作,鑽火圈、騎自行車、倒立、走鋼絲等。小觀眾或許不知道自然環境中的野獸,絕不會乖乖的上臺表演,成年人應該知道,所謂的動物雜技表演並非是自願的,而是迫於無奈,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大多數馴獸師都是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理論來訓練動物。這一理論由美國心理和行為學家斯金納(1904-1990)提出。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飢餓的小白鼠關進一個箱子,箱子裡有一個機關,如果小白鼠觸碰到這個機關,就有食物掉進來。小白鼠一開始的行為當然是隨機的,它會在箱子裡到處亂竄,但有時會無意中觸碰到機關,獲得食物。數次觸碰之後,小白鼠明白了,只要碰這裡,它就有吃的,於是會有意觸碰機關,直到自己吃飽為止。
根據這個理論,動作做對了給獎勵,做錯了要懲罰,動物就能做出馴獸師期望得到的動作,很多養狗的人士也是深知這一點,或許很多人都親自試驗過。但是對於野生動物來說,許多野獸天性是狂躁的,只有馴服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訓練。而馴服的過程是兇殘的,鉤子、鞭子、項圈、口套、電棒都是對付野獸的工具。
如果你認為大象是比較溫順的動物,那就先了解一下大象被馴服的過程。人類通過誘餌把成群大象引到圍欄裡,圍欄裡沒有任何水和食物,只有最原始的獸性,成年的雄象會不斷的互相挑釁,並爭搶著與雌象進行交配,母象在拼命地保護著小象,為了加速馴服大象的過程,還需要把大象的脖子劃開,嵌入皮繩。
最終會有一小部分大象因被摧殘了意志而馴服,而多數的大象不是在被馴服的過程中死去,就是因為未被馴化遭到射殺。之後鐵鉤會不斷地被馴獸員用來刺激大象的敏感部位,給大象帶來巨大的痛楚,從而讓大象變得溫順。然而馴服只是剛剛開始,野生動物的厄運遠遠沒有結束。
當動物們乘著卡車到達一個目的地後,常常被限制在非常小的空間裡,完全無法正常活動,也得不到什麼照顧。動物保護者曾看到兩頭雌熊,由於毫無自由地被囚禁,產生了嚴重的心理焦慮,身上的毛幾乎脫光了。即使這時將它們放回野外,它們也已經無法生存了。
實際上野生動物是無法完全被馴服的。據證實,狗與人類為伴已經10萬年了,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經過無數代的遺傳變化,狗確實成了人類的幫手和朋友。即使是這樣,狗傷人的事情也時常發生。從這一點來說,被馴化了幾年的野獸,開始攻擊人類也顯得合乎常理。
為什么正在表演的黑熊會攻擊那位馴獸員?表面上看是因為它沒得到它想要的火腿腸,實際上關於野生動物的行為,本來就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它們具有天然的攻擊性,也是它們作為捕食者的天性。它們會被移動的目標吸引,當馴獸員不能滿足它的需求,它又看到一點機會,馴獸員這個移動的目標便直接成為激發獸性的原因。
馬戲團也不一定必須有動物表演的。全球範圍內有許多無野生動物的馬戲團,以人類演員為主,表演雜耍、魔術等節目,同樣受到了歡迎。當下次帶孩子去動物園玩,不妨就先教育一下孩子如何尊重自然,尊重野生動物,尊重我們的這個來自自然界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