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黑洞有一個本質的了解以後(是的,我們對它有本質的了解。請不要驚訝),我們終於可以開始來看看圍繞黑洞的軌道是怎樣的—當然,史瓦西度規描述的是具有球狀對稱的質量,不一定是黑洞。
如何求得運動方程?
一般來說,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物體喜歡沿「最短」的路徑運動。在平面上,這就是兩點間最短距離,一條線段。如果拓展到四維時空,這個「最短路線」(稱之為測地線)即描述了物體的運動方程。不難證明,閔氏空間的運動方程即一條直線。
那彎曲的時空呢?
考慮一個球面--這可以看成是一個彎曲的二維空間。兩點的最短距離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段大圓線。 在複雜的時空中,物體運動的測地線一般是使度規具有極小(或極大)值。是不是有些像費馬原理?
物體在彎曲空間中,最短距離將不是直線
給定任意的度規,我們一般有一個基本方法求解:變分法(Calculus of Variations)。我們將兩點間的間隔寫成:
其中L是任意函數,λ是我們定義的一個仿射參量(affine parameter)。帶上標的x,y,z表示對這個參量求導。若想使得s極小(或極大),我們需要運用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即當x,y,z滿足:
s取極值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也可以有其他用處--例如,拉格朗日量,即動能與勢能之差)。
現在我們可以代入史瓦西度規了!
我們這次取得的仿射參數是本徵時間(proper time),即物體在它自己的參照系中所量的時間--這有助於我們得到運動方程。四維時空本徵時間的定義為:
這就是將r設為0的時空間隔(為了方便,在此類計算中一般設光速c=0)。也就是說:
於是,時空間隔s可以寫成:
而由於本徵時間和時空間隔相等,L=1,即
不難看出我們是將本徵時間從s中乘了出來。跟以往一樣,帶點的t,r,φ,θ均是對本徵時間求導。剩下的步驟完全就是套公式了!so easy~~
(老凡爾賽了)
由於現在有四個變量,我們得到四個歐拉-拉格朗日方程。首先看t:
由於L中沒有t項,方程第二項為0。於是我們就有了一個守恆量:
這裡E/m代表單位質量的能量。將其展開,我們得到:
為什麼是能量?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能量,因為在r無窮大時,史瓦西度規簡化成閔氏空間,而在閔氏空間中,
對φ,θ採用同樣的方法,並且定義:
為單位質量的角動量。這不是很難理解,很明顯這是r與動量的向量積。(是的,這很明顯不是嗎?)
由於存在sinθ項,θ的方程不在守恆,而是:
r的方程如果用歐拉-拉格朗日方程算的話,將會十分繁瑣。所以我們不妨運用L的定義,即L=L^2=1:
由於我們所考慮的環繞軌道處於同一平面上,我們可以先暫時研究θ=π/2時的運動。方程簡化為:
代入我們之前所說的守恆量E/m, l/m, 可以十分輕鬆(bushi)地得到關於r的等式。
動用我們的基本功,將r和其一階導分離,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然後通過蒙+猜+湊,將光速c帶入。(簡稱:量綱分析)
r的最終等式即為:
這邊是我們所需的運動方程。
我們在探討的過程中並沒有涉及到任何黑洞獨有的特質--以上討論適用於任何球狀,靜止的質量的環繞軌道。對於以上微分方程,開方求解涉及的計算十分複雜,所以我們仍舊採用近似。。。
啊,不是,我們將運用以前提及的「等效勢能」的概念。上述方程,經過調整,也可以用來給出光的運動軌跡,以及光的「環繞軌道」。我們將在下一篇探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