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BEGIN
「人生最重要的是活的精彩。
只要活的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弗雷迪
你一定看過,歐冠、英超等國際足球賽事中的最後時刻,體育場內萬人高聲齊唱」we are the champion「以慶祝球隊奪冠的場景!
也會聽到那振奮人心的旋律,不自覺地就「咚咚啪、咚咚啪……」地跺腳拍手,嘴裡吼著:「we will,we will,rock you!」
長大之後才逐漸知道,演唱這首歌的樂隊原來叫做Queen(皇后樂隊),仿佛他們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我們心中一份獨特的感動。
皇后樂隊,影響了二十世紀後期幾乎所有的重金屬樂隊,它獨特的歌劇式搖滾給後來的前金屬搖滾指引了方向。他們華麗且獨具個性的舞臺表演也被萬人追捧。
皇后樂隊有著輝煌成就,在音樂史上創下諸多記錄,時至今日,它們仍然坐擁英國、德國、荷蘭、奧地利、紐西蘭等國史上專輯銷量第一的位置,他們專輯總銷量在高達1.7億之多。
截至2018年底歌曲《Bohemian Rhapsody》是20世紀歌曲中流媒體上播放次數排名第一的歌曲,播放量高達16億次。
皇后樂隊的影響綿延至今,LadyGaga的藝名就是由皇后樂隊的金曲《Radio Gaga》改編而來。
O N E
We Are The Champions
皇后樂隊最初成立於1970年的倫敦,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搖滾樂隊之一,藝術搖滾的開山鼻祖。主唱Freddie Mercury(弗雷迪)被認為是最好的主唱,音域寬廣,音色沉穩,現場表現力極強。
Queen就像最高藝術殿堂一樣,完美的將華麗搖滾、前衛搖滾、古典樂及重金屬熔為一爐。
1973年,他們發行了第一張專輯《Queen》,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過多的注意。
《A Night At The Opera(歌劇院之夜)》是Queen樂隊最為經典的專輯,其中主打歌《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成了Queen的著名代表曲目。這首歌在英國排行榜上迅速升到冠軍的位置,並且達到了9周連冠,最終打破了英國單曲排行榜上冠軍停留時間最長的記錄。
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不知疲倦的Queen打造了無數的熱門單曲和數張白金唱片。
1977 年,他們創作出了《We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兩首體育賽事「聖歌」,前者也被用於 1994 年美國世界盃主題曲。
1980 年他們又用《Anther One Bites the Dust》開創了放克搖滾,這首歌成了皇后的最暢銷單曲,獲得美國專輯榜的冠軍。
1981年,發行精選集《Greatest Hits》,該張專輯是英國銷量最高的專輯,其英國銷量超過600萬。
1990年,獲得全英音樂獎「傑出音樂貢獻」獎。
2018年,獲得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皇后樂隊生涯專輯曾霸佔英國專輯銷售榜長達1322周,也就是27年!為史上最長!
皇后樂隊尊貴與不朽的樂壇地位猶如他們超長待機的女王,幾十年音樂生涯鍛造的非凡榮譽與國際影響,已非更多獎項所能承載與描述。
而在樂迷的心中,皇后樂隊並不吵鬧著撕裂所看不慣的周遭一切。他們更像是平淡生活的一針強心劑,在你覺得世界灰暗無光的時候,讓它充滿希望的色彩,振奮人心。
CONTINUE
T W O
We Will Rock You
Queen最具影響力的演出之一是1985年溫布利體育場舉行的 "Live Aid" 援助非洲義演,觀眾約72000名,總共吸引了近15億的電視觀眾。該演出在日後數十年中,不斷被評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演出之一。
這個空前偉大的演唱會分別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同時舉行,目的是為爆發在非洲衣索比亞的大饑荒籌集資金。
持續時間有16小時,從白天唱到晚上,集結了當時音樂界所有的大HIGH腕。演唱者還有大衛·鮑伊、麥可·傑克遜、麥當娜、鮑勃·迪倫,U2等等。在其他大腕也只唱一兩首歌的演出中,皇后樂隊足足表演了20分鐘,是當晚舞臺的最高潮。
7萬人的溫布利體育場,全場觀眾跟著弗雷迪的節奏擺動雙臂,合唱歌曲,氣勢排山倒海、恢弘壯闊。皇后樂隊的演出也為當晚籌集到了最大的單筆捐款。
這20分鐘讓人恍惚置身那個無與倫比的現場,血脈僨張、心潮澎湃、忘乎所以。這一刻弗雷迪在光影中復活,或者他從來就未曾死去,畢竟傳奇永不隕落。
CONTINUE
THREE
Bohemian Rhapsody
皇后樂隊的傳奇之處,還在於主唱弗雷迪的個人魅力和同性愛身份。
他代表了皇后樂隊無窮的創作力,也是第一個亞裔世界級的搖滾巨星。
他作為主唱的功力無人能及,他一邊享受人生,一邊讓皇后樂隊成為搖滾史上最偉大的樂團。
今年奧斯卡的大熱獲獎影片就是關於皇后樂隊、確切說是關於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裡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席捲全球。
一個帕西男孩,從小沒能得到傳統意義上的家庭之愛,移民倫敦後,頂著異族、齙牙的帽子,從被嘲笑的機場行李搬運工做起,一路成為風靡世界的皇后樂隊主唱,舞臺王者。
弗雷迪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他血統屬於印度波斯人,出生在東非桑給巴爾。弗雷迪8歲時,父母把他送去孟買的寄宿學校,在印度度過了大部分童年。小時候的他是個陽光且喜歡運動的孩子,尤其喜歡拳擊,善用左勾拳。
從小就受到西方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對古典的熱愛毋庸質疑,古典,印度樂,波斯樂,西方音樂……多元的音樂元素給予弗雷迪充裕的音樂養料,也為他後期的輝煌打下堅實的基礎。
天才何以為天才?
他們因聰明而早熟、敏感,並敢於摒棄教條、冒犯規則、離經叛道,他們的思維方式、言行舉止,往往比整個時代都超前。但天才的超前往往也意味著的代價。他們的離經叛道,讓他們看起來怪異,因怪異而不被理解,因不被理解而愈顯得怪異……這是不少天才難以擺脫的孤獨宿命。
皇后樂隊能夠取得如此成就,與弗雷迪強烈的個性與燃燒自我的投入是分不開。他的個人特質非常鮮明:對自我充分地釋放,這成就了他獨特的舞臺魅力,也將他裹挾到紛紛擾擾的傳聞與八卦中。
弗雷迪追求自我的個性,也充分體現在他對音樂的探索上,他敢於挑戰音樂圈裡種種刻板成規,敢於變化,大破大立,因此他一直走在那個時代音樂的最前端。
像他創作的「Bohemian Rhapsody」,這首歌長達6分鐘,當時一首歌的長度只有3分鐘,因此並不被唱片公司老闆所接受,但弗雷迪堅持己見。「Bohemian Rhapsody」共5章4種風格,有鋼琴伴奏、詠嘆調、合唱、金屬,充滿實驗和前衛色彩,後來在電臺播出後一炮而紅。
這在弗雷迪身上也體現得非常明顯,他敏感而孤獨,一呼百應、應者雲集絲毫削減不了他的孤獨,反倒讓他在孤獨中放縱並迷失。
弗雷迪這樣感嘆:「即使你被成千上萬個人愛,卻依然是世上最孤獨的人,而由此帶來的絕望更加可怕,因為旁人很難理解,你竟然會孤獨……大多數人都在想,像弗雷迪這樣的人怎麼會感到孤獨?他有錢、有車,有專職司機,他什麼都不缺。可你看上去似乎擁有一切,其實一無所有。」
情感的釋放途徑之一是創作,身體的釋放途徑之一則是性。
弗雷迪曾開啟了一段危險墮落的生活——混跡於世界各地的同性酒吧、瘋狂的派對,尋求性的刺激和古柯鹼的麻醉。據英國媒體報導,他曾帶黛安娜王妃溜進一家同性酒吧。
最狂野的行為是很多人看到過他在公廁裡面和人發生性行為。最終他不幸感染上了愛滋。
CONTINUE
FOUR
Somebody To Love
《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宣傳期間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哪一首歌最能形容弗雷迪·莫庫裡的一生?他們的答案驚人地一致:《Somebody To Love(找一個人去愛)》。
弗雷迪也許一輩子都在追求完美的音樂和真摯的愛情,對於前者他是自信的,對於後者他卻是悲觀的。
在弗雷迪的幾段感情中,眾所周知,他一直將前女友瑪麗·奧斯汀視為一生摯友,在樂隊一貧如洗的日子裡,瑪麗是弗雷迪的精神寄託和收入支撐。弗雷迪與這個女孩識於微時,正如電影裡的劇情,偶然的一個也夜晚,弗雷迪在酒吧偶遇並搭訕了這位叫做瑪麗·奧斯汀的女孩。
他們同居過六七年,弗雷迪在痛苦掙扎了幾年之後,才鼓起勇氣向瑪麗出櫃、分手,但最後仍成為彼此一生的摯友,弗雷迪一直將瑪麗視作自己的法定妻子。
在1985年一次採訪中,弗雷迪這樣說過,「我的情人們曾問為什麼他們不能取代瑪麗,很簡單,這是不可能的。瑪麗是我唯一的朋友,對我來說,她就是法律意義上的妻子,我們相信彼此,對我而言這就夠了。」
後來瑪麗成了弗雷迪的秘書,弗雷迪去世後,將倫敦豪宅「花園小舍」、一半財產以及音樂版權都留給了瑪麗,弗雷迪的骨灰也交由瑪麗埋葬。他在遺囑裡寫道,「如果事情會有不同,你會是我的妻子,而這些東西仍然是屬於你的。」
《Love Of My Life》正是寫給瑪麗的,縱使物是人非也磨滅不了這首歌的情感與動人,那像一個印記,代表他曾經不顧一切的愛過,而且那段愛也是他一生最美的回憶。
他的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和愛情,但他似乎總逃不掉一個魔咒:他總是被劈腿。信任是弗雷迪「愛上」別人的基礎,如果信任不在,愛也就不復存在。弗雷迪一直渴望和一個人保持一段真正美好的、長久的、一對一的戀情,可是從來就沒有成功過。
一個人生命中或許會經歷不少衝動,但不可能都發展成感情,直到吉姆·哈頓的出現。他是弗雷迪最後一任愛人,陪弗雷迪走完了生命中最後的日子。
和吉姆在一起後,弗雷迪不再喜歡去俱樂部和酒吧廝混了,到了生命的最後幾年,更是與一切聲色場所絕緣。吉姆在弗雷迪生命中的最後6年,始終陪伴在他身邊,1991年弗雷迪去世時,手上依然戴著吉姆送給他的婚戒。
1996吉姆出版了回憶錄《Mercury and Me》,書中詳細敘述了他和弗雷迪在一起的6年發生的故事。
他在知道弗雷迪感染愛滋後,他一如既往的陪伴他照顧他。吉姆在1990年得知自己也感染了HIV病毒,但為了不讓愛人因內疚和焦慮加重病情,他始終沒有將情況告訴弗雷迪。
這份感情才是弗雷迪此生都在尋找的真愛,他們的堅貞和不離不棄更顯得偉大和感人。
CONTINUE
FIVE
The Show Must Go On
1987年,弗雷迪被確診為愛滋病,他毅然選擇了工作的方式來面對疾病。
作曲,錄音,演出,拍攝MV……一樣不落。
1991年,專輯《Innuendo》發行,這張專輯是Queen一次奇蹟般的回歸,他們重拾了70年代恢弘華麗的重金屬風格,專輯銷量大爆,人們似乎又看到了那個屬於皇后們的時代重現……然而,這卻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迴光返照,是花朵灰飛煙滅前的最後一場綺麗綻放,因為,死神已向弗雷迪的身體逼近。
愛滋病晚期的弗雷迪忍著病痛,完成了人生最後一首歌曲錄製,這首歌就是《The Show Must Go On(演出必須繼續)》。電影也用The Show Must Go On作為結尾,正如弗雷迪走到人生盡頭。生命會有鏡頭,而偉大的表演者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弗雷迪是第一位公開承認患有愛滋並死於該病的搖滾巨星。
1991年11月,他發表聲明公開承認患有愛滋。
第二天,1991年11月24日6點48分,弗雷迪去世,年僅45歲。
他把大部分的財產都用來對抗愛滋病,捐給了特倫斯希金斯信託機構,皇后樂隊其他成員以他的名義設立了抗艾信託基金會,為愛滋病的防治事業、知識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
描述弗雷迪的一生,在生命面前,文字是蒼白的,音樂也會變得蒼白。不敢說弗雷迪的死是一種永生,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這個世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是搖滾的一整個時代。
Miss you,弗雷迪。
CONTINUE
感謝《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部電影,還原了弗雷迪麥庫裡的一生,完美重現了皇后樂隊的音樂,並令我們深深愛上了牙叔獨一無二的華麗自由歌聲,從此其他音樂在女王面前似乎都失色了。
2002年,弗雷迪被英國BBC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之一,與伊莉莎白女王、邱吉爾首相、牛頓爵士、卓別林爵士等人同列。
英國發現的行星,以弗萊迪的名字命名
HIV正在成為慢性病
有數據顯示,大約八分之一的愛滋病毒感染者未被確診,也不知道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毒。在2018年新確診的患者中,超過四成已經處於晚期,這意味著對免疫系統的損害已經開始。定期檢查和早期診斷是關鍵,確診過晚會導致短期死亡的風險增加10倍。
愛滋病感染者發展為愛滋病需要10-15年時間,抗病毒藥物可延緩這一過程,甚至取得更好效果。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2017年全球有940000人死於愛滋相關病症。2017年,中國新增報告HIV感染病例/AIDS病人134512例,較2006年報告感染病例數上升3倍之多。
性交是已知的感染HIV的途徑,雖然只有不到1%的比率,看似很低,但其實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講,那就只有0和1的區別。
愛滋病毒也有類似的阻斷藥物,叫PEP。在接觸愛滋病毒72小時內服用,預防率達95%。
它的原理就是在病毒進入人體的各個階段分別進行阻斷,越早服用阻斷效果越好。
所以無論一時衝動沒做好安全措施,或者是遇到其他有可能與病毒接觸的情況,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服用,最大可能的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第一時間聯繫當地的疾控中心注射阻斷。
愛滋病真的不是像我們之前以為的那樣距離生活很遠,只不過是因為那些患者被高壓的歧視環境逼迫得很少發聲而已。
人們為什麼懼怕黑夜,因為沒有光,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會產生恐慌。
就像其他慢性病一樣,愛滋病其實並不可怕,而可怕的是無知與謠言。但願這種不透明,能變得更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