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皇后樂隊嘗試的大雜燴:這首歌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鋼琴民謠、松輕搖滾樂段和歌劇,時長6分鐘,展示了不同的音樂風格。這首歌在1975年10月31日作為單曲發布,比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的發行早3周。在當時,這是有史以來錄製成本最貴的單曲。
這首歌是由佛萊迪·摩克瑞所構思,他早在為這張專輯排練和錄音之前就開始創作了。佛萊迪知道這不是「真正的」歌劇,但作為一個歌劇迷,他希望儘可能地接近它。錄音是從威爾斯蒙茅斯郡的洛克菲爾德錄音室開始的,然後搬到倫敦諾丁山的SARM:這裡是一個複雜的24 軌錄音室,他們在那裡完成了艱難的聲樂錄製。用3種聲音創造出唱詩班的效果需要200個配音(約翰·迪肯的聲音沒有錄在聲軌道上,但他在視頻中依然對了口型),耗時3周。歌曲的中間部分在最初只是設想為一個30秒的小插曲,但隨著過程的推進不斷修改和增加。
佛萊迪拒絕解釋那些晦澀難懂的歌詞,從「Bismillah」(阿拉伯語,意為「以上帝之名」)到「Scaramouche」(義大利喜劇《德爾阿爾特》中的小丑)再到「Galileo」(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天才)。有些人認為這本質上是毫無意義的意識流,但另一些人對這首歌信以為真,認為這是一個浮士德式的故事,講的是一名殺人犯認罪。佛萊迪稱這是一曲「幻想」,並表示從字面上理解它並不重要。
《波西米亞狂想曲》和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是皇后樂隊成敗的關鍵,當時樂隊正負債纍纍,並且與管理層展開了鬥爭。當時人們普遍認為一首歌曲只需要《波西米亞狂想曲》一半的長度才能在廣播中播放,把它作為單曲發行幾乎是自毀前程的行為。百代唱片公司當時想把You ' re My Best Friend作為專輯的主打曲目。
最後,是首都廣播電臺特立獨行的DJ肯尼•埃弗雷特出手相救。在唱片還沒有發行之前,他就把《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試聽版放了好幾遍(兩天裡放了14遍),由此引起了歌迷對這首歌的狂熱,以及對皇后樂隊的狂熱。A Night At The Opera 在專輯排行榜上停留了一年。綽號「Bo Rhap」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單曲榜上連續霸佔了9周的榜首,到1976年1 月售出100萬張專輯。
由於無法現場演奏,或者至少無法複製其奢華的中段,皇后樂隊不得不妥協,在現場演出中只演奏開頭和結尾部分。在電視方面,他們製作了一部宣傳片,讓《流行之巔》等節目進行播出。《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錄製耗資4500英鎊,這在1975年是一筆異乎尋常的大開銷,但在取得所有成就的基礎上,《波西米亞狂想曲》意外地開創了音樂視頻藝術的先河。由於 MTV和VH1等電視頻道的出現,音樂視頻在20世紀80年代變得無處不在。這首歌在佛萊迪去世後重新發行,並於1991年在《反鬥智多星》中被廣泛使用,使得這首歌在英國再次榮登榜首。這是歷史上唯一一首兩次登上英國聖誕歌曲榜首的歌曲。
新書推薦:《波西米亞狂想曲》官方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內幕集,對電影演員、服裝師、場景設計師、繪圖師、錄音師、攝影師、燈光師、導演和後期團隊的致敬
定價:79.80元
[英]歐文·威廉士 著
現代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這是一本記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幕後故事的通俗讀物。本書聚焦奧斯卡獲獎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以照片和人物傳記講述皇后樂隊成員(弗雷迪·墨丘裡,布萊恩·梅,羅傑·泰勒,約翰·迪肯)與身邊人(吉姆·比徹,保羅·普蘭特,瑪麗·奧斯汀,約翰·裡德等)的傳奇故事。這些閃耀明星的故事在2018年被搬上大銀幕。本書中包含這部優秀電影的劇照與幕後照,以及皇后樂隊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珍貴影像資料,向讀者展現了《波西米亞狂想曲》中情節、事件、音樂、道具和服裝是如何設計安排的。
作者歐文·威廉士(Owen Williams)是一名英國記者,主要關注電影領域。自2006年起他便定期為《帝國雜誌》撰稿,他的文章曾刊登於《衛報》《每日電訊報》等知名媒體。
關鍵詞 >> 波西米亞狂想曲,皇后樂隊,音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