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比亞曾挑戰美蘇航天霸權:奇葩方式練失重,想用彈弓送火箭上天

2020-09-03 史書萬卷

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

航天作為當下新興領域在各國都備受關注,載人航天就更顯珍貴。恐怕對其只有耗資巨大這第一印象。大國可以憑藉發展航天事業凸顯自己的能力,如虎添翼,人類文明的發展也許在此也可以邁入新的階段。

航天在冷戰期間成為了美蘇這兩個大國爭奪目光的關注點,這個領域的先行者是蘇聯,作為後生的美國也緊追其後。人類航天霸權被美蘇壟斷時,一個不為人知的非洲國家在之前言之鑿鑿地要快於美蘇去實現載人航天,他就是尚比亞。

不知所以,去因來果

尚比亞在20世紀60年代還是一個初生之犢。英國人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就緊緊的握住南北羅德西亞等地區,在1964年初北羅德西亞才實現自主。尚比亞才獨立對如何建設國家一無所知,西方政治體系被他原封不動照搬,還願意繼續留在英邦內。尚比亞由於是黑人政權,非洲的黑人獨立運動它大力支持。因為這個原因遭到周邊白人當政的國家的區別對待。尚比亞天然資源豐富的情況下,最初的一段時間內生活也過的一貧如洗。

貧困戶在某天宣布要給村子建一條公路,我們不妨去想一下,大家會有多麼吃驚。《時代》雜誌是最先揭露尚比亞的雜誌。雜誌在一篇裡介紹比亞國父肯尼思的文章,文章的結尾作者提到一個叫恩科洛索的人,這位對外聲稱在快馬加鞭的研究航天事業,一定要快美蘇一步將地球人送上太空。

事情在恩科洛索那裡被描述的有板有眼,尚比亞建立國家航天中心。精挑細選從全體人民找到12名作為太空人培養,年僅16歲面容姣好的少女也包括其中。,世界各國聽到散播出去的信息後都為之震顫。他們驚訝恩科洛索是哪路神仙,但查到的答案讓人大跌眼鏡,貴為尚比亞國字號的他,在此之前僅是一個小學科學老師。

另類訓練,不同結果

尚比亞的航天事業在預料裡變成了鬧劇。恩科洛索首都建立訓練中心, &34;的意義是在那劃了塊地,專業的訓練地和設備基本上不見蹤影。恩科洛索目前只知道到進入太空需要進行失重訓練。為讓學員們適應失重他也是煞費苦心。

他發明另類方法:學員先鑽進圓筒,在地上讓人快速滾動圓筒。等學員慢慢適應此操作後,他又從山坡上將筒滾下去。之後的方式更是奇特,恩科洛索讓學員蕩鞦韆,趁其不備隔斷鞦韆的掛繩學員在被甩的過程中練就了膽量還體驗失重的感覺。

計劃在表面看起來進展順利,恩科洛索便開始了下一步的進展。軍用望遠鏡被他用來觀察太陽系行星的運動軌跡,他在思索怎麼把 &34;送上太空。許多方案在他腦海裡產生,足夠大的鞦韆成了他的首選,把太空人甩進太空。或一個足夠大的彈弓,將火箭彈入太空的月球軌道。一番思考過後,這些想法被全盤否定。他就得這些想法不切實際,沒有科學依據作為考究。

人類的老辦法——造火箭被他無奈採納。這枚被命名為&34;的火箭並沒有問世,但可靠消息描述:火箭總長超過3米,直徑最大為2米,火箭箭身還獨具匠心地開了個小圓洞,太空人可以依靠其觀測和換氣。恩科洛索的原先計劃是:將2隻貓率先送出地球,若貓安然無恙抵達火星時,1名傳教士和16歲少女就會相繼被送上火星。

恩科洛索幻想無數被問及太空人萬一在火星上遭遇火星人該怎麼應對,他迷之自信地回答:&34; 尚比亞獨立日當天被他當作火箭的發射日,這是給給國父卡翁達的獻禮,他把獨立體育場當成發射場被當局禁止。

這件事就無結果的結束了。不靠譜的恩科洛索終於靠譜了一下,他在各國輾轉為尚比亞載人航天的計劃籌集資本。他的目標最初是20億,可他自命天高GDP在尚比亞全國還不到11億美元,他的標準在現實下一壓再壓降至2000萬美元願意搭理他的國家沒有一個。

老話說:&34;航天工程要舉辦時剛好與尚比亞獨立運動一天,大家因此信心滿滿。可時光飛逝,航天就別提了,相關的人生活溫飽都成為了困難,熱情在現實的摧殘下破滅了。恩科洛索被&34;要求給予工資,鑽到鐵桶裡訓練沒有人願意再去,傳教士早已偷偷跑了。恩科洛索無可奈何嘗試去民間集資,這樣也依舊不盡人意,他收到的一筆捐款數額最高也不過2.5克瓦查而已。人在悲哀到時候喝口水都會塞牙縫,那名16歲的&34;最終也因為意外懷孕而退出。

亂七八糟,無地自容

尚比亞人如今面臨著一種無法用言語描述的尷尬,當初誇下海口現在是時候償還了。 &34;載人飛船登月成功後,這場鬧劇才得以收場,不被世所人記得。對於尚比亞而言,蘇聯這個大國不也是輸家,這樣心裡平衡許多吧。,輸給世界頭號強國,尚比亞也算是不虧呀。

很是注意的是,尚比亞國父卡翁達似乎心知肚明早已看穿了一切。卡翁達對於尚比亞的航天計劃徹底破產後也沒多說什麼,恩科洛索還在他的幫助下找了份工作。事情就這樣輕描細語地過去了,恩科洛索連同尚比亞在一些人眼裡成了難得的飯後笑柄。專門為了此P了份圖集的攝影師克裡斯蒂納·米德爾,根據記載 當年尚比亞航天事業的&34;重現&34;弱國無外交"這個老道理,在歷史上尚比亞這個國家幾乎沒有任何尊嚴可言。曾在二戰時英國人承諾,英國抗擊納粹只要尚比亞配合,尚比亞獨立就會在戰後獨立。尚比亞人民為此用盡全身解數去幫忙可最終他們卻發現自己被耍的團團轉。,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對於這樣一個國家而言比實現獨立更加令人振奮了。

結語

各方面考慮,提出航天建設的計劃挑戰美蘇,趕在美蘇之前還要把人送去月球,這樣的行為對白人來說是一種挑戰只要有說出這句話的勇氣,白人是否聽見,成功與否都不是關鍵。能夠鼓起勇氣說出這一句話就是一種勝利。只不過操作程中,恩科洛索自命天高、罔顧事實發力點不當。他那毫無科學依據、憑藉奇思妙想就想進入太空的奇葩操作,真的讓人實在是哭笑不得。

其實心裡有一個載人航天的夢想真的很偉大。不過這項科技研究耗時耗力,需要付出百倍辛勞,可能付出與回報也不能成正比。中國現在能夠實現載人航天這個偉大事業,一定少不了科學家們在背後的不辭辛勞。在此我們要向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發布火箭俠,國內設計師炸鍋了:美工是充話費送的?
    5月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了一組漫畫並配文:「長徵火箭十二俠集結完畢!不少設計師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博下留言稱如果缺美工的話自己可以上陣整個設計行業工作者也是為中國航天的形象操碎了心有人曾感慨我們處在一個「低美感社會
  • 美蘇太空爭霸史:最後的登月者去世了
    「二戰」後,美、蘇兩國各自德國從獲得了一批火箭專家,開啟了本國的航天事業。1952年,艾森豪就任美國總統時,空軍高層即建議發展人造衛星,並說「對衛星的需要並不完全來自軍事考慮,發展和發射第一顆衛星運載工具也會具有高度重要的政治、心理和科學意義。」但當時美國正削減國防開支,在發展航天技術上的投入很少。1955年,美國才宣布,計劃發射一枚「科學衛星」。
  • 把骨灰送上天,日本奇葩葬禮爆火:地球已經阻止不了他們了
    乘氣球或者坐火箭「宇宙葬」,顧名思義,就是把死者送上天去安葬。具體如何操作呢?首先得提前給自己挑選一個材質過硬的大氣球。一位名叫尾立壽美子的日本女士,在2015年去世後便嘗試了這種安葬方式。窪田順生在《屍體的經濟學》一書中曾表示:日本殯葬業毛利率高達50%。不少年輕人都放下顧忌,爭相加入與死亡做生意的行列。
  •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空間站初樣產品將參加發射場合練。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總之到明年中上旬以前,空間站肯定是上天了。毫無疑問,空間站核心艙會用到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這也是長徵五號B型火箭的第2次發射任務。順便說一下,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時,大家所看到的那個火箭超大整流罩就是為空間站上的大型艙段定製的。
  • 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 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
    來源:中國青年報先鋒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未來可期!」「大一就把畢設做完了!」近日,一條學生自製固體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在嗶哩嗶哩視頻網站(B站)上火了。視頻中,一枚擁有透明箭體、外形炫酷的火箭矗立在一片空地上等待發射。倒計時開始,發動機點火,火箭拖著尾煙升空,飛行190米後下落,降落傘成功打開,火箭順利著陸並被回收。隨後,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這則視頻的作者、火箭的設計者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剛結束大一的所有課程。
  • 航天|長十一火箭發射成功!很多人卻看不出這兩個亮點
    如果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成功,還能大大減少燃耗!地球自轉能助火箭一臂之力。而且之後火箭降落時,安全性也能提高。海洋比陸地可選擇的空間更大。中國為了實現海上發射,付出了許多努力。中國航天人發揮航天精神,十年磨一劍,突破技術瓶頸,讓海上發射成為可能。從陸地到海上,中國航天也邁進了一大步。為航天科學家們點讚!對於曾經的中國來說,海上發射簡直是天方夜譚!
  • 戚發軔:把「先天不足」的神舟一號送上天
    3名航天員進入飛船前,飛船總設計師大步上前,在發射任務書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對航天員們說:「沒有把握我不會送你們上天。」  這一幕震撼了戚發軔:「將來我送中國航天員上太空時,能作出這樣的承諾嗎?」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時任航天工業總公司五院院長的戚發軔,承擔起神舟飛船總設計師的重任。工程制定了確保19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的目標。
  • 時隔4年再攜手,長三乙火箭送天通一號衛星上天
    時隔4年再攜手,長三乙火箭送天通一號衛星上天◎ 王涑 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2020年11月12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天通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入軌後將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共同構成天地一體化移動通信網絡,為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的話音、短消息和數據等移動通信服務。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記者從一院獲悉,本次執行任務的長三乙火箭通過2項技術改進,有效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和運載能力。
  • 南航「00後」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 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
    原標題:南航「00後」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 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通訊員 張紫略 倪子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未來可期」「太強了,這才是後浪」「大一就把畢設做完了!」近日,一條學生自製固體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在嗶哩嗶哩視頻網站(B站)上火了。
  • 史上進入太空的"動物航天員" 中國送小狗上天試飛
    為了減少風險,人類想到了用動物打頭陣、做尖兵。2002年,當時的生物醫學家馬拉山科夫說:萊卡當年在剛飛上天沒幾個小時,就死於驚嚇和中暑衰竭;萊卡身上的傳感器傳回的數據顯示,萊卡上天不久,心率達到平日的三倍;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萊卡承受著巨大的痛楚。前蘇聯在當年就為萊卡發行了紀念郵票,它後來成為了前蘇聯一種香菸的商標,並上了莫斯科一座紀念碑。
  • 外國61歲老人堅持"地平說" 自製火箭把自己送上天
    不過61歲的邁克·休斯(Mike Hughes),作為一名瘋狂的「地平說」擁護者,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失敗之後,他於3月24日終於順利地將自製火箭以523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送上了1875英尺(571.5米)的高空。本次實驗地點選在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莫哈維沙漠,休斯搭乘著自製火箭在升空到達571.5米的高度後開始墜落,最後平安地返回了地面。
  • 給「馬甲」瞬間充氣 用火箭防雹增雨——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讓「上天...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題:給「馬甲」瞬間充氣 用火箭防雹增雨——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讓「上天」的技術「下凡」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  點燃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第一把火的消氫點火裝置、推舉長徵十一號「一箭五星」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的密封產品……除了飛彈固體火箭發動機
  • 血淚與驕傲:美蘇太空爭霸的兩種道路,苦追的我們如何選擇?
    似乎美國人只想確保他不會落入蘇聯之手。另一邊,痛失馮布勞恩的蘇聯想起自家也有一位火箭狂人,於是將科羅廖夫從西伯利亞勞改營中撈了出來。美蘇太空爭霸,就此進入高潮。04 悲壯的煙火蘇聯的登月計劃開局不利。在赫魯雪夫的猶豫和官僚系統的繁雜冗餘下,直到1964年,蘇聯才確定了計劃細節。由科羅廖夫研發N1火箭,負責月球登陸;另一位科學家切洛梅研發質子號火箭,負責繞月飛行。
  • 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
    ,相信大家腦海中首先就會想到倒計時與點火發射的場景,而每次火箭發射之前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通常不那麼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有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每次我國火箭發射之前,都會有「遠望船出發」這樣的新聞,而它也是保證火箭能夠上天的重要一環。那麼有人就會有疑問了: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呢?
  • 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稱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網友:別人家的小孩
    近日,一條大學生自製火箭發射升空的視頻火了。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設計,到仿真、製造、測試、組裝,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火箭製作者、視頻拍攝者劉上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航天工程專業00後大一學生,視頻中所有步驟都由他自主完成。他說,中學時就迷上了火箭,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
  • 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 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
    隨後,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這則視頻的作者、火箭的設計者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剛結束大一的所有課程。視頻中所有步驟都由他自主完成,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之多,令網友們大呼「真是專業大神」!
  • 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 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
    隨後,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 這則視頻的作者、火箭的設計者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剛結束大一的所有課程。視頻中所有步驟都由他自主完成,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之多,令網友們大呼「真是專業大神」!
  • 先鋒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未來想用火箭送快遞
    倒計時開始,發動機點火,火箭拖著尾煙升空,飛行190米後下落,降落傘成功打開,火箭順利著陸並被回收。隨後,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這則視頻的作者、火箭的設計者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剛結束大一的所有課程。
  • 航天史上最奇葩的火箭,暴力美學一覽無疑,它的命運卻很悲慘
    這一下引發了連鎖反應,火箭的推力根本就不夠。其實美國的登月飛船也超重了,美國人是怎麼辦的呢?想盡辦法減重啊。我們現在看到 N1 火箭的結構圖,我們會發現他們用的燃料罐其實都球形的,大家都在知道球形的燃料罐結構強度很好,但是你想吧,一個圓柱形的火箭裡邊掛著一個大圓球,周圍還有大量的邊邊角角是空著的,這種結構其實是很浪費的。這種結構叫做「懸掛儲箱」。
  • 誰送「天宮二號」上天 「凍齡」火箭重返青春
    中新網甘肅酒泉9月14日電 題:誰送「天宮二號」上天 「凍齡」火箭重返青春  作者 張娟娟 張素  火箭的儲存壽命一般是6—7年,按照這樣的壽命計算,長徵二號F T2火箭絕對是一枚「老火箭」了。  從2010年與交會對接任務用長徵二號F一同生產完成後,它就一直待命,直到今年的天宮二號發射任務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