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人類到未知的太空去探險,是著帶有極大風險的。為了減少風險,人類想到了用動物打頭陣、做尖兵。
這樣,太空中就出現了「動物航天員」,儘管它們很少被人關注,但它們的功績已載入了人類的航天史冊……
1前蘇聯身世卑微的
太空犬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少有57犬次的太空犬被前蘇聯安排執行太空任務。1961年4月12日,人類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進入太空之前,就至少有10隻太空犬被前蘇聯送入了空間軌道。
這些太空犬出身卑微,之前都是莫斯科的流浪犬,而且都是雌犬。科學家們覺得它們可能比家犬更能忍受太空飛行嚴酷的環境。而選擇雌犬,是因為它們的性情溫和而且不需抬腿尿尿。
這些太空犬都經過嚴格訓練,科目包括長時間站立不動,穿太空服,搭乘火箭模擬器及適應離心機模擬火箭發射時的加速度。並逐漸縮小它們的生存空間,為在太空艙生存做好準備。進入軌道飛行的犬只,是以營養膠來餵食的。
德茨克和特西甘是第一批進入亞軌道飛行的太空犬。1951年7月22日,在經過高度達100公裡的高空飛行後,它們都毫髮無傷地回到了地面。
此後,特西甘被前蘇聯物理學家布拉岡拉沃夫收養為寵物狗,德茨克則繼續進行太空探索活動,後來與太空犬利薩一起在執行任務時遇難。
1960年8月19日,太空犬卑爾卡和斯特拉卡搭乘前蘇聯「五號」人造地球衛星在太空中度過了一天,伴隨它們的還有1隻小灰兔、40隻小老鼠、兩隻大老鼠以及若干蒼蠅和植物等,它們都成功地回到了地面。
斯特拉卡在這次任務結束後,產下了一隻幼崽。次年,赫魯雪夫把這隻幼犬作為禮物,送給了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女兒卡羅琳。如今,斯特拉卡的後裔們一直還生活在美國。
2殉難的
「動物航天員」萊卡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11月3日,第二顆人造衛星即將發射。這一次,衛星上搭乘了一位特殊的「航天員」———小狗萊卡,它成為飛上太空的第一個地球生命。
科學家們在萊卡的身體表面和皮下安裝了感應器,用來監測它的呼吸和心跳,進入太空後,監測數據會自動傳回地面。萊卡隨即進入了專門為它設計的、火箭頭部的加壓密封艙內,面對萊卡的還有一個攝像頭。
前蘇聯官方之後公布了關於萊卡命運的「官方」版本:萊卡完成了長達一周的飛行任務,到達離地球1600公裡的高處;按照計劃,它在吃了最後一頓含有劇毒的晚餐後,安靜地死去。
2002年,當時的生物醫學家馬拉山科夫說:萊卡當年在剛飛上天沒幾個小時,就死於驚嚇和中暑衰竭;萊卡身上的傳感器傳回的數據顯示,萊卡上天不久,心率達到平日的三倍;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萊卡承受著巨大的痛楚。
前蘇聯在當年就為萊卡發行了紀念郵票,它後來成為了前蘇聯一種香菸的商標,並上了莫斯科一座紀念碑。1997年,萊卡太空飛行40周年之日,莫斯科郊外的航天和太空醫學研究所,為萊卡建立了一個紀念館。
當年,萊卡和其他9隻犬就是在這裡接受訓練的,而最後它被選中踏上孤獨的太空之旅。如今,全世界至少有6首歌曲,是為它而譜寫,描述它這次孤獨的單程太空之旅。
3美國的
艾伯特家族太空猴
與蘇聯相比,美國更喜歡用猴子和猩猩進行太空探險。1948年6月11日,一隻名叫艾伯特的獼猴隨V2飛彈的發射升空,不幸的是,艾伯特在飛行途中死於窒息。
1949年6月14日,艾伯特的後裔艾伯特二世成功進入太空,榮獲了「第一隻太空猴」的桂冠。但在返回地面時,因降落傘出問題而英勇獻身。
1949年9月16日,艾伯特三世所搭乘的V2火箭在10.7公裡的高空爆炸,他屍骨蕩然無存。後來,艾伯特四世和五世在太空探險中,也相繼遇難。
1951年9月20日,艾伯特六世和11隻老鼠搭乘空蜂火箭升空,它們是第一批火箭飛行倖存下來的動物。艾伯特六世在著陸兩小時後死亡,兩隻老鼠也隨之死去。它們均因密封艙溫度過高窒息而亡。
1958年12月13日,經過嚴格飛行訓練的松鼠猴戈多,由「丘比特」火箭送上了太空,達到了500公裡的高度。在預定15分鐘飛行中,它有8.3分鐘是處於失重中的。但回收艙在南大西洋降落時,降落傘沒有打開,戈多消失在海洋裡了。
而在太空之旅首次倖存下來的兩隻猴子,是艾伯爾和貝克。它們曾出現在美國航天局1959年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艾伯爾是3公斤重的獼猴,貝克來自秘魯,是體重才6兩多的松鼠猴。
它們在那次飛行中,承受了正常重力的38倍的拉力長達9分鐘。艾伯爾重返地球4天後,在接受一項摘除感染電極的手術中死亡,而貝克一直活到198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