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發軔:把「先天不足」的神舟一號送上天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上世紀90年代,戚發軔在俄羅斯拜科努爾發射場參觀聯盟號飛船發射時,深感印象深刻。

  3名航天員進入飛船前,飛船總設計師大步上前,在發射任務書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對航天員們說:「沒有把握我不會送你們上天。」

  這一幕震撼了戚發軔:「將來我送中國航天員上太空時,能作出這樣的承諾嗎?」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時任航天工業總公司五院院長的戚發軔,承擔起神舟飛船總設計師的重任。工程制定了確保19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的目標。面對日益臨近的發射期限,戚發軔壓力山大。

  按照慣例,用於發射飛船的新型火箭會進行一次試驗發射,有人提出藉此機會直接搭載發射試驗飛船。戚發軔覺得,這是不容錯過的機會。他與科研人員反覆討論,決定將原本僅供地面電性能測試用的初樣電性船,改裝成試驗飛船。

  電性船的外觀與真飛船一樣,性能卻相去甚遠。許多電器是非上天產品,必須進行太空條件下的環境試驗;結構、機構等機械件也要按上天產品要求重新生產。這種改裝在中國航天史上前所未有,風險巨大。戚發軔也沒多大把握,只能組織、督促各單位嚴格篩選飛船的每一個器件。

  1999年初,經過改裝的飛船被送進了空間環境模擬器。這是飛船地面試驗的核心設備,打開一次就要幾十萬元。如果有元器件未能經受住考驗,就要開罐替換、重新驗證。平時和藹可親的戚發軔拉下了臉:「誰家產品出問題,誰就負責開罐費用!」其實誰都清楚,錢不是最大問題,時間是真的耽擱不起了。

  真空試驗結果表明,全部電氣系統考驗合格。1999年11月20日清晨,「先天不足」的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被長徵二號F火箭送入太空,完成了各項關鍵技術驗證。

  此後幾年,我國又成功發射了3艘神舟飛船。2003年10月15日,戚發軔注視著楊利偉進入神舟五號。他終於等來了把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的時刻。

  人物簡介 戚發軔,1933年4月出生,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7年從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後,戚發軔被分配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1967年調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從事衛星和飛船的研製,1983年擔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院長,1992年擔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他曾主持研製東方紅一號衛星、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等,並主持神舟號飛船總體方案設計。在解決衛星、飛船研製中的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上,他發揮了重要的指導和決策作用。

  (記者 付毅飛 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

相關焦點

  • 神舟一號20周年|戚發軔:一生難忘神舟情
    戚發軔院士身上有太多的光環。他是中國航天界的元老,著名的「航天十八勇士」之一。他也是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親手把楊利偉送上太空。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20周年之際,我們有幸對戚發軔院士進行了獨家專訪。言談中,戚院士無時無刻不透露出謙遜和真誠,更表達了對於中國航天事業矢志不渝的追求。
  • 神舟五號核心建設者戚發軔:伏櫪者志在太空
    神舟五號核心建設者戚發軔:伏櫪者志在太空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11-08   發表評論>> 戚發軔2007年10月24日,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神舟一號:「冒險」上天發射: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神舟一號是一艘初樣產品。」飛船系統原總設計師戚發軔回憶說,「讓初樣產品上天是要冒一定風險的。」很多人並不知道,這艘載人航天工程的「急先鋒」,竟是由地面試驗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
  • 向科學家致敬|戚發軔:神舟」飛船的幕後「舵手」
    1992年,已59歲的戚發軔接受了一項新任命:中國「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總設計師。從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到被稱為「最後一次彩排」的神舟四號飛船,凡是能被預想出的、在航天飛行時萬一會出現的問題,他都要求設計人員千方百計去發現和尋找。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2日訊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戚發軔院士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
  • 神舟飛船首任總師詳解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天宮一號」發射前夕,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技術顧問戚發軔院士接受本報專訪——>從「神舟」到「天宮」核心閱讀:我國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空間交會對接任務計劃即將實施。從飛船載人上天到建立空間實驗室乃至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目標的不同階段。目前,我們已完成第一步,正邁出第二步。從「神舟」到「天宮」,從飛船到空間實驗室,戚發軔院士向您講述中國載人航天的縱深跨越。搞載人航天——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躺在搖籃裡記者:中國為什麼要搞載人航天?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航天強國2020-09-12 14 : 07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2日訊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
  • 戚發軔:新中國航天史的譜寫者與見證者(上)
    戚發軔很氣憤。氣歸氣,工作還得向前推。在導師錢學森的帶領下,戚發軔等克服種種困難,採用改進後的液氧作原料進行發射,終於把「東風一號」 成功送上了天。後來,在沒有蘇聯任何援助,以及「東風二號」首次試飛失敗的情況下,他硬是頂著壓力,自行設計圖紙,於1964年把「東風二號」送上了天。準備發射的東風一號飛彈(來源:搜狐)「靠人不如靠自己!」
  • 神舟八號飛船簡介(圖)
    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神舟九號、十號飛船將擇機發射,並全面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交會對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個階段即建立空間實驗室所需關鍵技術之一。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即墨古城講述:中國航天大國故事
    魯網9月12日訊(記者 於建軍)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青島市即墨區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圖書館、首頁傳媒、商周刊具體承辦
  • 二十年,「神舟之父」戚發軔深情回憶「神一」往事
    在廣州高新區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上,廣州日報記者獨家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神舟一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步,來之不易,」回憶起神舟一號的往事種種,這位86歲高齡的「神舟之父」眼底裡都是擋不住的光芒,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1992年,黨中央正式批准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隨後載人飛船立項,戚發軔被任命為神舟飛船總設計師。
  •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做客即墨古城,暢談中國是如何從一無...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戚發軔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以「自力更生」為核心的航天精神和以「熱愛祖國」為核心的「兩彈一星」精神始終支撐著一代代航天人,激勵他們無私奉獻,艱苦奮鬥。
  • 戚發軔:一部簡寫版的新中國航天史
    這位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的總設計師,幾乎從未錯過任何一個航天事業的重大節點:新中國第一發飛彈「東風一號」,新中國第一枚三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新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新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新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據說,他的名字是遼寧復縣西瓦村一個私塾先生起的,等他上了中學之後才知道,「發軔」的意思是「新事物開始出現」。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航天強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2日訊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青島市即墨區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圖書館、首頁傳媒、商周刊具體承辦,是青島市即墨區為民辦實事項目及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做客即墨古城,暢談中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  戚發軔>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
  •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即墨古城大講堂開講:中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的
    中國山東網9月11日訊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戚發軔院士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
  • 「神舟一號」成功發射20年 我國載人航天向星辰大海更深處挺進
    原標題:「神舟一號」發射成功2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向星辰大海更深處挺進中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2019年10月28日,遠望號火箭運輸船將長徵五號遙三火箭貨櫃卸至海南文昌清瀾港。
  • 前神舟系列飛船總設計師:中國空間站建成分三步走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中國真空學會2012年會和510所建所50周年的活動上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前神舟系列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   天宮一號還有沒完成的任務   戚發軔院士告訴記者,載人航天分三步走。第一步就叫載人飛船階段,第二個階段叫空間實驗室階段,空間實驗室階段是幹嘛的呢?就是要為第三階段,就是空間站階段做技術準備。
  • "天宮一號"2011年下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神舟九號、十號飛船將擇機發射,並全面完成交會對接任務。    交會對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個階段即建立空間實驗室所需關鍵技術之一。
  • 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來紹分享中國航天夢
    5月16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做客風則江大講堂,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主題,與紹興文理學院師生進行了分享。講座中,85歲高齡的戚院士從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開始,與大家一起回顧了我國航天事業從零起步的奮鬥道路,講述了當年鮮為人知的軼事和自己與老一輩航天人胸懷強國之夢投身航天事業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