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我國警察隊伍50式警服和55式警服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55式警服沒有配發警銜的故事。認真的說,55式警服已經出現了佩戴警銜的位置,而且警察隊伍已經設計好了一套完整的警銜。但是,這套警銜最終並沒有投入使用。為何警銜沒有與警服配套使用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我國的警察隊伍建設。在古代歷史上,我們並沒有標準的警察隊伍,只有傳統的官差和衙役,這些人兼任了維護社會治安的工作,但是與標準的警察隊伍有很大的區別。在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英國出現了新現代化的警察,警服、警銜等配套物品也隨後出現。隨後,歐洲的法國、普魯士、沙俄等國家陸陸續續建立了自己的警察隊伍。
不過,由於各國的實際情況不同,各國的警服、警銜設計,逐步出現了兩種模式,被稱為大陸系和海洋系。大陸系採用了軍綠色或者墨綠色的警服,警銜則是與軍銜一樣,採用了將官、校官、尉官、士官等模式,講究了對各種犯罪分子的震懾作用。海洋系則是採用了黑色或者藏青色的警服,警銜為警監、警督、警司等等,無論是警服還是警銜,都與軍隊完全不同,講究了軍警分離。其實,這種兩種模式的不同,並沒有誰先進誰落後的問題。在清朝統治的末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朝開始建立自己的警察隊伍體系。不過僅僅剛剛起步,統治了200多年的大清朝就滅亡了。
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時代。當時,北洋軍閥政權繼續推行警察制度。不過,鑑於各方面的原因,舊時代的警察採用了黑色的警服,警銜也很有特點。在各種影視劇中,都能看到舊時代警察的身影。由於舊時代警察的成分非常複雜,大量的街頭流氓、地痞無賴,通過各種關係進入警隊。以至於舊時代警察隊伍烏煙瘴氣,群眾對他們的印象非常差。在暗地裡,稱呼舊時代警察為「黑皮或者黑狗子。」
一轉眼到了40年代末期,鑑於群眾的反映強烈,我國廢除了舊時代的警察。1949年秋天,新時代的人民公安隊伍建立。在成立之處,新時代警察隊伍並沒有自己專業的警服,畢竟戰爭還沒有結束。1950年,隨著局勢逐步平穩,我國警察隊伍開始了正規化建設的第一步。1950年春天,我國警察隊伍換發了50式警服,這是我國第一代警服。50式警服採用了米黃色的設計,配發了大簷帽和警號。從制服樣式來說,接近於同時期的50式軍服,畢竟50式警服屬於臨時過渡的警服。
時間進入了50年代的中期,戰爭已經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恢復生產和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我國各種武裝力量開始了正規化建設。1955年,我國軍隊換發了55式警服,並且同時換發了1955式警銜,出現了著名的「十大元帥十大將。」就在同一年,我國警察隊伍換發了55式警服。與之前軍警制服相似的情況不同,55式警服採用了白色上衣和藍色褲子的設計,寓意清清白白為人民服務。從警服樣式和顏色來看,與同時期的55式軍服有很大的差別。
其實,55式警服的領章上,已經出現了佩戴警銜的位置。我國警察隊伍也設計了一套警銜,當時設計警銜的過程中,充分借鑑了蘇式警銜的特點。警銜與軍銜基本一樣,也是分為了將官、校官、尉官、士官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屬於大陸系警銜。但是這套警銜僅僅是設計定型階段,遲遲沒有下發給各地的警察隊伍。因為,這套警銜最終並沒有使用,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來,在討論使用警銜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一部分人認為我國警察隊伍還處在建立的初期,各方面都還不成熟,應該等警察隊伍建設完善以後,再推行使用警銜。因此,與55式警銜配套使用的1955式警銜,最終沒有換發使用。到了1958年,55式警服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改進。改進之後的警服被稱為58式警服,58式警服取消了原來佩戴警銜的位置。在領章上,只有各個警種的圖案。對於55式、58式警服,由於時代比較遠,很多人或許很陌生。
其實,在五六十年代的各種老電影中,這一系列的警服經常出現。尤其是白色的警服,曾經是父輩們那個時代的回憶。鑑於各方面的原因限制,55式警服並沒有警銜配套使用。55式和58式警服大約使用了10年時間,在60年代中期,才被66式警服所取代。與同時期的西方警服相比,這一系列警服還是比較簡單的。同時期的西方警服比較複雜,例如帽花、領章、肩章、臂章、胸章、袖環等等應有盡有。
最後,我們聊聊五六十年代的社會治安。根據一些老年人的回憶,在五六十年代,各地的社會治安都非常好。很少聽說發生重大案件,基本上以盜竊、打架類的案件居多。根據1位老警察回憶錄的描述,自己所在的公安局,曾經1年時間裡,沒有接到一件刑事案件。由此可見,五六十年代的治安雖然不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整體情況非常穩定。關於我國警察隊伍建設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