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指到AI 人類如何算數

2020-11-03 中國青年報

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展示的計算器具。

□ 葉雨婷文並攝

人類是如何計算的?

我們時常能夠看到,小朋友們喜歡掰著手指數數。對於進化程度尚不高的人類祖先,手指為人類計算歷史寫下了裡程碑式的第一頁。

不久前,中國第一家綜合類收藏型科學博物館——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攜手合肥子木園博物館,以「運籌」「機巧」「掣電」3個單元,展示了80件東西方歷史上重要的計算器具。

其實,該館目前已經收集到4000多件科學儀器藏品,並對歷史上實物已經失傳、帶有文字記錄的中外著名科學儀器和技術發明進行研究性復原。此次展覽的80件計算器具中,博物館研究製造團隊經過深入研究,複製了古巴比倫數學泥板、戰國竹簡《算表》,復原了李奧納多·達文西的裡程計、宋代的計裡鼓車,用樂高搭建了古希臘安提凱希拉裝置,研製了席卡德計算器、帕斯卡計算器和萊布尼茨計算器的互動模型。

計數是算數的基礎,人的10個手指成為最簡單方便的技術工具,這大概也是十進位計算的根本原因。在古代世界,「手指計數法」被發揮到了極致。現在的人們可能想像不到,歐洲中世紀的手指計數方法,甚至可以用兩隻手來表示多達9999的數字。直至今日,手指計數仍然在口語、手語和手勢交流中廣泛使用。

作為人類早期計算實踐的起點,除手指,我們的祖先還利用繩結、算籌、算數等來代表離散數的單元,以移動和排列這些單元的方式來實行簡單的運算。對於較為複雜的運算和函數,人們會將計算結果排列成表格或採用比例規、計算尺、列線圖等模擬計算裝置,這些早期的計算工具主要依賴手動,沒有分化出明確的輸入和輸出裝置。

在我國,2017年,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發現了人類最早的十進位計算器《算表》,並在同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算表》呈表格形態,核心部分是由「九」至「一」及其乘積「八十一」至「一」構成的九九乘法表。《算表》還可以通過絲線交叉,運用交換律將兩位數乘法轉換為4個交叉點數字相加,實現快捷運算。

而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這樣的計算器具已經不夠用了。

17世紀,機械計算器的構想首次付諸實踐,19世紀中葉真正實現商用。機械計算器的廣泛使用,符合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大工業生產的內在要求。差分機和分析機是機械計算器發展的頂峰,分析機已經具備了程序控制的思想,也預示著未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方向。

但誕生於20世紀中葉的電子計算機則是科技史上的一次偉大綜合。把電力引入計算機器,極大地提升了人類的計算速度。從此,計算不再只算術,而是智能活動,計算機也不再只是計算工具,而成了人工智慧。

如今,到處可見的智慧型手機不再被稱作「計算器具」。這種對計算的遺忘,恰恰證明了計算已經深陷在人類活動的每個角落。世界的數位化也讓一切問題都化為計算問題。

計算器具無處不在,但卻隱而不彰,預示著人類或將進入智能計算的AI時代。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孩子算數的時候還要掰手指?五個口訣教會孩子「湊十法」
    後來有人跟我說可以給孩子學學「湊十法」,對孩子的數學有好處,我就去打聽,給我孩子用上「湊十法」,果不其然還是有效的,孩子再也不用「掰手指」了。自己就可以算。簡單來說:就是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10+N的計算題,屬於一種由難化簡的算數方式。例如7+3=10,3+7=10的簡易版「湊10法則」;比如相對來難度高的7+4,便可以將7分為6與1,隨即6+4=10,再加1又得到了11,這樣的算數方式簡單易理解。
  • 光子算數白冰:光子AI晶片落地之徑
    12月1日智東西現場報導,GTIC 2020 AI晶片創新峰會今日開幕,光⼦算數CEO白冰現場發表了題為《AI晶片的另⼀條路:可編程光子陣列晶片》的演講。白冰在演講中展示了光子算數研發的FPPGA(可編程光子陣列晶片),並解讀了光子算數在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卡、光子協處理引擎模塊、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伺服器等技術領域的工程化進展
  • 意念加AI算法「復原」每個手指,智能義肢登上Nature子刊封面
    意念+AI 算法=靈活、穩健機械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提出的全新機械手臂控制方法,其關鍵優勢在於通過人類意圖和自動化算法共同進行操縱(shared control)——在需要高靈活性時,人類控制運動;當需要高魯棒性時,AI 算法則進行輔助。
  • 為什麼算數的時候,國際通用十進位?
    那麼,為什麼我們算數的時候,要使用十進位呢?我們年輕的時候,常常把稻草掛在脖子上數數。另外,我們會用手指來計算。因此,亞里斯多德說,十進位制在人類中廣泛使用,但大多數人天生就有10個手指。因此,十進位成為通用標準。說到這裡,編輯還在想,如果一個人有15個手指長,會不會是15根?事實上,在古代,並不是每個人都使用十進位。
  • AI是如何檢測色情片的?
    就像Stripe and Square為不想在內部處理支持的企業提供現成的支付解決方案一樣,而AWS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託管網站的地位,像Zeiler的Clarifai、DeLorge的Picnix、Shapiro的Lemay.ai等創業公司正在爭相成為在線內容審核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
  • 新型AI「光指」能看見力的大小,無盲點定位觸覺,精度近人類手指
    人類皮膚能感知觸覺、痛覺、熱覺等多種感覺,其中觸覺感知最為重要。人的觸覺主要通過分布在皮膚不同深度的四種觸覺感受器來感知,但要實現快速響應、穩定抓取、拉伸、切向力和運動方向等等感覺功能,對機器而言極為複雜。(圖源:liu.se)幾十年來,機器人專家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機器有感覺,也就是觸覺傳感。目前最基本的方法是使用換能器將壓力轉換為電信號。
  • 如果人類有六根手指
    進化生物學家都不太了解為什麼人類和絕大多數擁有四肢的地球生物,每個肢體都是五根。    如果我們的手進化成六根手指,會生活得更好嗎?    多一根手指會使一些事情變得更容易,比如彈奏更複雜的樂器、更快地打字、更牢固地抓住物體。    事實上,多一根手指最大的影響將是數學方面——一個不同的數字系統可能會導致令人驚訝的深遠後果。
  • 為什麼男人說話總是不算數?
    她不明白,為什麼對方答應的事情總是辦不到,說的話總是不算數?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跟她有著一樣的感覺,覺得男人就是一種說話總是不算數的生物。如果你也擁有這種想法,那麼首先你就犯了一個錯誤。第一,這樣的方式會給你造成一種極不好的情緒暗示,所以只要一有類似事情一發生(對方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客觀的難以兌現承諾),你就會歸結為對方說話不算數的現象,長此以往不利於關係的良性循環。第二,當你抱有這種觀念時,很容易會在跟對方的溝通中,將這種想法表露出來,容易翻舊帳,從而引起對方的反抗心理,不利於具體問題的解決和溝通。
  • 預見營銷未來,巨量算數「思考+工具」打造內容消費趨勢洞察第一站
    在營銷科學分會場,巨量引擎營銷中心總經理王丁虓分享了巨量算數(官網訪問連結:https://trendinsight.oceanengine.com/)如何通過巨量引擎的前瞻思考、實戰經驗、深度分析及趨勢洞察,為品牌在數據和內容為核心的新生意時代提供靈感和風向標。 洞察的前提,是數據體量與質量。
  • 如何把ai,ei,ui,輕鬆讀準,孩子兩分鐘搞定
    這節課,主要是跟大家一起學習,雙韻母ai(哀),ei(誒),ui(威)。那麼,到底什麼是雙韻母呢?雙韻母和單韻母,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如何才能把雙韻母輕鬆地讀準確呢?雙韻母,簡單理解,就是把兩個單韻母組合在一起,或者是把一個單韻母和一個聲母組合在一起,共同發一個音。這就是雙韻母。之所以稱之為是雙韻母,主要是因為,它只有兩個字母,由兩個字母組合而成的。
  • 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手指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
    掌上乾坤,人類史上最早的數學組合問題小時候學數學,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用掰著手指算數的階段,當然這一般是10以內加減法。對於掌上的掐算,在李秀筆記看來就是用手指來計算數學高級階段的排列組合。無論《易經》、河圖洛圖,以及天幹地支記年月,都是組合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祖先真的是相當的有智慧。因為按照歷史記載,《連山》、《歸藏》、《周易》都是六十四卦。
  •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打開APP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胡哥 發表於 2012-10-16 11:31:57 後輟為ai的文件是illustrator軟體(在廣告、印刷包裝方面使用的軟體)製作的矢量圖文件,而矢量圖的優點是如何放大圖像都不會產生馬塞克現象,即不會虛。
  • 數學書籍-項武義數學小叢書-從算數到代數
    今天應一位關注公眾號的朋友的推薦,給大家帶來1981年由項武義先生編寫的三本書:《從算數到代數》、《幾何學的源起與演進》、《實變多項式函數
  • Facebook AI 正在升維突破:教AI像人類一樣理解三維世界
    研究團隊相信,通過加強對三維物體的了解,AI 可以更緊密地連接二維和三維世界,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推動 3D 列印、AR 和 VR 等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進步,將這些技術拓展到更廣泛的任務上,最終像人類一樣理解三維世界。
  • 「千腦智力理論」或顛覆AI:理解人類新大腦皮層
    新智元報導 來源:psychologytoday 編輯:三石 【新智元導讀】計算機科學家、神經生物學家Jeff Hawkins提出新型框架來理解人類新大腦皮層如何運作
  • 如何用手指計算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
    如何用手指計算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將手臂伸直,閉上左眼,用一根手指指向一個遠處的物體,比如一棵樹。此時保持手指不動,在睜開左眼的同時閉上右眼,你將會發現你的手指指向相對原來那個遠處物體的方向發生了偏離。左圖:視差測距原理圖。右圖:分別從地球公轉軌道的兩端測量目標恆星方位相對於背景恆星的偏移(即視差),利用這個偏移就可以計算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
  • 臉書倆AI聊天機器人互聊,聊出一門人類無法理解的新語言
    一下子就被拉到《西部世界》裡,突然想問,你們相信AI機器人會有自主意識嗎?以及要是AI機器人真的有了思想,人類該如何取捨,如何應對?微博網友發言:算不出的甲加乙:我突然在想人類是不是也是上一個文明的人工智慧,最後超越替代了上一個文明。有一天ai替代了人類繼續研究他們的ai,文明就這麼一次次進化!
  • 大猩猩Anaka手指酷像人類,網友:這是人類近親的證據
    為了紀念這一快樂時光,動物園工作人員給這個可愛的小雌猩猩拍了幾張照片,並分享到了網絡上。網友們紛紛發送最美好的祝願給Anaka慶祝生日時,有人卻在照片中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細節。他們發現這隻大猩猩的手上因部分缺少色素,竟然看上去非常像人的手指一樣。
  • 萬元書標價25元 卓越刪除訂單不算數?
    萬元書標價25元 卓越刪除訂單不算數?2009年12月24日 15:59作者:花順編輯:倪小小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資訊頻道12月24日 從22日深夜到23
  • 當AI「智力爆炸」成為超級智能,普通智力人類是螻蟻/寵物?
    ,都不可能達到高於人類的水平。因此,AI 經過智力爆炸後,將達到與人類智力完全等同的程度,而後便停滯不前。但相反,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AI 智力的爆炸式增長將會超越人類智力,並停留在所謂的超級智能左右的水平上。超智能水平究竟有多高?我們對此暫時毫無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