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節,在這段疫情期間,讓很多孩子們的心中,出現了新的偶像和英雄,他們是醫生、是研究病毒的科學家!很多孩子開始勵志,自己要當醫生,要當科學家,要成為鍾南山院士一樣的人的時候,家長是否知道,那些令中國人自豪的領先科技呢?當孩子問我們中國領先世界有哪些科技時,家長要說得出來!這樣才能在孩子心中種下自豪的種子!
一、發射了「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
量子通信衛星是一種傳輸高效的通信衛星,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外國間諜竊聽及破解重要機密的這個問題。而在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導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在加快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進程這方面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對於推動我國空間科學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二、中國的超級計算機
是指能夠執行個人電腦無法處理的大量資料與高速運算的電腦,並且具有數據存儲容量龐大和數據處理速度驚人這兩個顯著的特點。
在全球最強五百臺超級計算機的評選結果中,中國以228臺的數量優勢位列數量第一名。在運算能力方面,美國的超級計算機運算能力佔37.1%,中國佔32.3%,足可以證明,中國已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發這項舉世矚目的技術,並且獲得了可喜的成就。
三、中國「天眼」,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是一種基本設備,用來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
中國「天眼」是一款人類可以直接觀測遙遠星系的望遠鏡,這款望遠鏡的建立能夠更快地推動我國天文領域的科研工作的穩步前進。未來的社會是科學技術的天下,科技不僅是興國,更是孩子的未來。
1、激發孩子的興趣
法朗士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對於孩子來講,好奇心是打開科學大門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作為家長需要努力去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慾,讓孩子在不斷的思考過程中鍛鍊到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2、鼓勵孩子多多觀察
觀察是孩子接觸到科學現象的一種主要方式之一。孩子可以通過觀察某些常見的現象來鍛鍊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比如說觀察螞蟻搬家的場景,並且家長也需要慢慢引導孩子去主動找尋現象發生背後的真正原因,培養孩子努力追求事物本質特性的良好品質。
3、做科學實驗,激發孩子的探索欲
家長也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做科學實驗的方式,來讓孩子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科學的非凡魅力。而動手實踐的過程更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索欲,讓他漸漸成為一個不迷信權威,習慣用事實說話的好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遊戲中的科學》,用漫畫的形式展示科學實驗,如果覺得複雜看不懂,還可以掃二維碼觀看實驗視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
4、科普知識的積累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講,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閱讀以科普知識為主題的繪本或者書籍的方式來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在不經意間就能語出驚人,給別人留下一個涉獵廣泛的好印象。
就以杜江兒子杜宇麒為例,因為從小接觸許多科普的知識,所以他才能在爸爸杜江提問飛機為什麼能起飛這個問題時,流利地回答出標準答案:因為它有噴射引擎,所以它能飛起來。
錦春為粉絲們推薦一套我家孩子在看的科普書籍,《第一次遇見科學》這套書是由「十萬個為什麼」出版社和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聯合出版的科普書。所以這套科普書籍裡的圖片都比較清晰,像是地理雜誌上的攝影作品。除此之外這套書一共12冊,96個主題,基於STEM的理論,將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社會科學進行跨學科整合,全面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