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介紹中國的三大黑科技
液態生命金屬
提到液態金屬,大家會想終結者裡的機器,大反派就是液態金屬造的,能夠隨意變形。
事實上,科幻小說裡的東西正在變成現實。
清華大學教授劉靜就研發出了液態金屬,這種金屬具備生命的一些特徵,比如能「吃」,泡在溶液裡的液體金屬會吞下鋁箔。
還能跑,吃「飽」了以後就會開始四處移動。
動作還特別的靈活,能夠轉彎,能夠跳躍。
碰到拐彎或者難以通過的地方,還會停下來「思考」一下。
看著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這種液體金屬應用前影很大,比如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等等。
現在,清華團隊已經在研製液體金屬為載體的機器人,終結者的故事不僅僅是故事了。
治沙黑科技,加點膠水,沙漠變良田。
重慶交通大學的易志堅教授發明了一種神奇的膠水,用這種膠水倒在沙子裡,混合之後,沙子就能轉化為土壤,沙漠就能變成良田。
這是什麼原理呢?
原來沙漠之所以為沙漠,是因為顆粒之間不抱團,那好嘛,易教授從植物中提取了一種植物纖維黏合劑,配方保密,畢竟這可是黑科技。
把這種粘合劑倒到沙裡,加點水,混合一下,就變成了土壤。
因為是植物提取物,所以環保無毒,成本也低,使用方便,一次改造之後,沙漠不會反彈回去,容易大面積推廣。
現在已經開始在沙漠中使用,種出來的植物比一般的田地還要茂密。
可以說,中國的西北大沙漠已經進入消亡倒計時。
給蚊子做絕育手術
到了夏天,最煩人就是蚊子,但現在,中國的科學家們開始給蚊子做絕育手術。
中山大學的教授奚志勇在廣東建立了一個蚊子工廠,每周能生產1000萬隻蚊子,可謂是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廠」。
這個工廠裡面產出的蚊子全是做了絕育手術的。
具體方法如下,給蚊子注入一種寄生菌,這種菌可以導致蚊子不孕不育。然後把帶有這種太監蚊子放到野外。
太監蚊子會跟野外的雌蚊麼麼噠。而這樣產下的卵是不能發育。而且一隻雌蚊一生只麼麼噠這麼一回,這樣,一隻雄蚊就可以讓一堆雌蚊子無法得到下一代,自然就讓蚊子開始滅絕。
現在這項技術不但在中國使用,還走出了國門,在墨西哥也建立了首個海外蚊子工廠。
它的意義當然很大,要知道不少疾病就是通過蚊子傳播的,比如登革熱,蚊子少了,這種疾病傳播的概率自然就降低了。
搞不好,再過一些年蚊子都會成為保護動物,跟大熊貓一樣稀少。
這就是中國的黑科技,其實這樣的黑科技在中國還有很多。
比如可控核聚變研究
量子通信
特高壓輸變電技術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2000預警機,全世界最先進,領先美國一代。
3D列印大型鈦合金構件,這個美國也沒有。
中國JF12激波風洞:試驗時間100毫秒三倍於國外
世界首個存儲單光子量子存儲器
世界最大矩形盾構機
全球首臺雲計算機「紫雲1000」
……
除了這些成品,中國還有不少黑科技的實驗室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
神光Ⅱ高功率雷射物理實驗裝置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LAMOST望遠鏡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上海光源
北京同步輻射裝置
中國散裂中子源
還有美國已經放棄的大型對撞機,中國準備開造,這個項目要花五百多億,長期可能要一千多億,但中國科學家的一個理由是:中國現在花得起這個錢。
可以說,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科研投入國。「人造太陽」、「中國天眼」、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等以前中國科研人員不敢想的東西現在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
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中國保持繼續十年左右的GDP增長與R&D經費增長,GDP和R&D經費就能雙雙超過美國。
R&D經費的增長,帶來的是可數據化的改變。
當今世界180個熱點研究前沿,核心論文產生出量,美國第一,152個,英國第二,90個。中國68個,超過德國法國以及日本,位列第三。
PCT國際專利申請,中國位列世界第二,且增率最快。
讓美國感到著急的是,中國的這種科技高投入還在延續。
中國的科學教育也在加大力度,以前是中學才有科學課,現在小學就開始有科學課。
目標就是在中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就像任正非所說,以後中國的農村都會出現博士生。
國家在努力,個人也要努力,家長也要努力。要為國家輸送更多的科學苗子。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語數英之外,很重視孩子的科學教育。
昨天還有一位家長問我有什麼好的科學雜誌,他說他以前就是看科學雜誌的了解科學的,但現在不知道給孩子定什麼雜誌好。
他覺得定雜誌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買一堆書,孩子有時候會有壓力,而且書太多反而不讀。雜誌一個月一本,看完一本,會對下一本有期待感,能夠讓孩子珍惜書籍。
我給他推薦了《萬物》雜誌。
《萬物》雜誌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因為楊振寧反對建高能對撞機,被一些網民稱為阻止中國科技發展的三體智子。
這個說法就很不講理了。
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他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這裡再把他列的七個反對理由放在下面:
1.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 1989 年美國開始建造當時世界最大對撞機,預算開始預估為30億美元,後來數次增加,達到80億美元,引起眾多反對聲音,以致1992 年國會痛苦地終止了此計劃,白費了約30億美元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
而中國現在來建,最終的費用可能是二百億美元。
2.高能所倡議在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由許多國家分攤,可是其中中國的份額必極可觀。今天全世界都驚嘆中國GDP已躍居世界第二,可是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少於巴西,墨西哥或馬來西亞,還有數億農民與農民工,還有急待解決的環保問題,教育問題,醫藥健康問題,等等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奇大,對解決這些燃眉問題不利,我認為目前不宜考慮
3.建造超大對撞機必將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包括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天文物理,等等
4.為什麼有不少高能物理學家積極贊成建造超大對撞機呢?原因如下:
高能物理學是二戰後的一個新興領域,此領域七十年來有了輝煌的成就,驗證了標準模型,使人類對物質世界中三種基本力量有了深入了解可是還有兩項大問題沒有解決:
A)對剩下的第四種基本力量--引力的深入了解還有基本困難
B) 還沒有能了解如何統一力量與質量希望解決此二問題當然是所有物理學家的願望
有些高能物理學家希望用超大對撞機發現超對稱粒子,從而為人類指出解決此二問題的方向
但是找超對稱粒子已經有很多年了,完全落空今天希望用超大對撞機來找到超對稱粒子,只是一部份高能物理學家的一個猜想多數物理學家,包括我在內,認為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只是一個猜想,沒有任何實驗根據,希望用極大對撞機發現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5.七十年來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對人類生活有沒有實在好處呢?沒有。假如高能所建議的超大對撞機能實現,而且真能成功地將高能物理學更推進一大步,對人類生活有沒有實在好處呢?我認為短中期內不會有,三十年,五十年內不會有而且我知道絕大多數物理學家都同意我的這個說法
6.中國建立高能所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年如何評價這三十多年的成就?今天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學家中,中國佔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建造超大對撞機,其設計,以及建成後的運轉與分析,必將由90%的非中國人來主導。如果能得到諾貝爾獎,獲獎者會是中國人嗎?
7.不建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就完全沒有前途了嗎?不然我認為至少有兩個方向值得探索:A. 尋找新加速器原理B.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如弦理論所研究的這兩方面的研究都不那麼費錢,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
到底楊振寧說得對不對,大家可以討論。畢竟這是一個千億的大工程,上面我們說的這些工程加起來投入也沒到一千億。
而要不是有楊振寧,可能都不會有三體這本小說,也不會有三體智子這個詞。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慈欣的三體是個硬核科幻 ,它裡面的猜想都是有根據的,而劉慈欣的科學知識,尤其是一些前沿的知識,都來自一本雜誌:《科學美國人》。
而《科學美國人》就是楊振寧推薦到中國的。當時楊振寧回中國後,國家問他有什麼可以提高中國人科學素養的,楊振寧就推薦了這本《科學美國人》。
《科學美國人》是《自然》雜誌的科普版,為它寫稿的都是當今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從創刊起,一共有一百五十二個諾貝爾獲得者給他寫過稿子。
可以說,這是世界第一流的科普雜誌。
正是通過這個雜誌,中國具有科學能力的普通工程技術人員才知道了超弦理論、宇宙學、分形與非線性數學。劉慈欣也才能寫出《三體》這樣的傑作。
現在環球科學引進了少年版,在美國叫《How it works》。
在美國,成年人就看《美國科學人》,孩子就看《How it works》。
引進到中國後,名字叫《萬物》。
每一期都會講當時最熱門的科技。而且是身邊的科技,比如機場安檢分解:
未來海上城市的解剖:
超音速賽車內部:
火箭拆解圖
還有生物學知識,比如一條鯊魚的內部是什麼樣的:
人類的眼球:
人腦發育:
腸道細菌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地質內容也有講,大滅絕的時間軸:
核冬天的形成:
天文學也有:
還有歷史知識,比如中世紀騎士和日本武士的對比:
古羅馬軍隊強大的秘密。
日本古代城池解剖:
這個雜誌包羅科學的各個領域,是陪伴美國數代孩子成長的雜誌。
雜誌知識涉獵廣泛,資訊新鮮,有很多前沿科學知識和話題,涉及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生態環境、太空探索、歷史人文等等。
給孩子定上這樣的雜誌,孩子以後每個月都可以收到來自科學的大禮。
雜誌的每一頁都特別的美。
雜誌適合5到90歲的孩子。尤其小學高年級到高中的孩子。
送禮最好送雜誌,為什麼呢?因為訂好之後,對方每個月都會收到你的誠意。
現在一年的徵訂價是298,確實不便宜,但我認為,只要孩子看,就不貴。孩子不看書,再便宜也貴。
而且訂雜誌有個好處,買書孩子可能壓力大,不一定能看完,而雜誌是一個月一份,孩子看完一本,對下一本就有期待感,所以雜誌孩子往往都能看完,何況是這麼有趣這麼前沿的雜誌。
一年十二本,一本八十多頁,算下來超過了一千多頁,每頁都是乾貨滿滿,孩子看一年下來,絕對是知識達人。而且 現在徵訂可獲得
① 原價360元的《萬物》雜誌一年12期
② 定價98元的科普故事音頻集(50集,每集6分鐘每周更新)
③ 定價40元的萬物冷知識音頻集(共20集,每集4-5分鐘)
要看雜誌,就看這個品類最傑出的,讓孩子接觸最新科技。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橫條參團。給孩子每個月的科學養份。也許孩子就是未來的科學家或者下一個劉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