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我是科學人 我是科學人
中國深圳,有這麼一所大學——
成立之初,它揚言要在現有的體制下進行一場教育改革實驗:不認高考、自主招生、自授文憑……種種激進態度甚至「氣」走多名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頂尖教授。
但偏偏,它「挖人」的手段也高明。
大學成立的第一個5年,它挖來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已經退休一年的校長:朱清時。
大學成立的第二個5年,它說動了北京大學副校長陳十一。
今年,「諾獎種子選手」薛其坤也欣然接受邀約,南下深圳,接棒做它的第三任校長。在這之前,他是清華大學副校長。
這所大學,正是爭議與榮耀並存的南方科技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
敏感的前5年
南方科技大學成立之初,很多人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關注它的。一方面,人們想看看這所標榜「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大學會不會翻車,另一方面,人們也想知道,這所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朱清時,究竟有多大本事。
來南方科技大學當校長之前,朱清時已經從中國科技大學退休一年,早就過上了「閒散在家」的退休生活。但南下,似乎讓他找回了年輕時「熱血沸騰」的感覺。
朱清時
任職第一年,朱清時就把當年在中國科技大學沒實現的想法通通搬了過來——
他要學習哈佛大學的「書院」制度,讓老師和學生同吃同住,隨時可以交流問題;
他要「去行政化」,逐一取消學校服務系統的行政級別;
他還要踢踢中國應試教育這塊「鐵板」,不認高考、自主招生、自授文憑。
朱清時
朱清時敢想、敢說,也有人敢信。
2011年3月,他就憑著自主設置的考試,招到了第一批學生。
不多,45人。
但就是這45人,卻給剛剛起步的南科大,「惹了禍」。
南方科技大學
當年5月,教育部明確表示,「任何改革首先要遵循國家基本教育制度」,南科大的首批學生必須參加高考。
這些學生卻不買帳。他們聯名在網上發表公開信,覺得自己本來就是抱著「實驗」的心態來到南科大的,也通過了南科大的考核,再回去參加高考,他們不接受。
2011年6月7日,高考當天,設在南科大內的高考考場空無一人。因無人領試卷,開考15分鐘之後,考試被迫取消。
這是我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後,第一次受到來自學生的徹徹底底的「反抗」。
南科大和朱清時,自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下,犧牲學生的未來賭一個不確定的「教育改革」,居心何在?
南方科技大學
更尷尬的是,幾乎同時,南科大的「後院」也「起了火」——原本信誓旦旦要跟著朱清時打天下的三位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曉原、李澤湘、勵建書,發布了一封聯名公開信《要改革不要口號》,宣布要和朱清時「決裂」。
信中,他們言之鑿鑿,觀點鮮明:
「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淪為譁眾取寵的口號,「教授治校」更需要一流的行政管理;
「自主招生,自授文憑」絕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鼓動學生「不參加高考」不是改革而是「文革」;
「沒有制度設計不足談改革」,就算是校長也不能脫離監管,為所欲為。
「腹背受敵」的朱清時覺得自己很冤。要改革,「南科大哪能一點風險都不冒」?但不管事實如何,為了南科大能繼續走下去,朱清時都選擇了妥協。
他放棄了完全意義上的自主招生,最後轉用一種「631綜合評選模式」(即學生的高考成績佔綜合評定的6成,同時引入能力測試和學生的平時成績、素質評價),打破「一考定終身」局面,方便那些符合南科大定位、創新能力強的學生能順利入學。
悶頭幹大事
2015年,南方科技大學迎來了建校以來的第二任校長,陳十一。
他曾有十多年的留美經歷。那些年裡,他經常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優秀的學生來美國後更容易在學術上做出成績、取得成功?
「中國有很多很好的工科大學,但還是缺少特點突出、以培養創新人才為主的工科院校。所以在中國辦一所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或學院,為『中國創新』培養人才是我的一個夢想,它常常激勵著我。」陳十一在一篇自述中寫道。
可以說,創新型學生想要什麼,他懂;怎麼為這類學生、老師提供理想的學習、科研環境,他也懂。
但在此之前,他要先把南科大以往的「熱度」降下來,讓南科大離輿論風口遠一點,離純粹的科學探索近一點。
陳十一
這些年,陳十一「悄悄」地完善了南方科技大學的學校制度、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甚至動用人脈關係,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們建立起良好的國際交流渠道和堪稱優秀的師資條件。
從最新的數據來看,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學已經籤約引進教師1044人,包括院士43人,國際會士39人。所有參與教學科研系列的教師,90%以上都具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都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歷,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佔比超過40%。
南方科技大學教學實景
當然,陳十一領導下的南方科技大學也並不是沒有爭議。
比如,2018年轟動整個學術界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就出自當時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之手。
事件當事人賀建奎
2019年,原本已確定入職南科大的王立新教授「留信出走」,質疑南科大的教學安排大大壓縮了自己的科研時間,不利於科研成果產出。
但顯然,這些爭議在南科大迅速崛起的綜合實力面前,已經不能對它造成什麼實質影響。
截至2019年底,南方科技大學已經累計發表學術論文8037篇(其中SCI收錄5678篇),授權專利353項;
最新Nature指數顯示,從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南方科技大學自然指數加權論文值為158.83,位列全球高校排名第66位,全國高校排名第18位;
在今年公布的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南方科技大學更挺進榜單前300,並和清華大學比肩,共同斬獲了「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年度國際戰略獎」。
別忘了,今年僅是南方科技大學成立的第十年。
新一年,注入靈魂
南方科技大學第三任校長是薛其坤的消息官宣後,有人說南科大「高攀」了。
薛其坤
但對薛其坤來說,他和前兩任校長其實很相似,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曾在中國知名高校中出任過校長/副校長。只是「薛其坤」更出圈的是他「學術大咖」的身份,因為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上的突出表現,他甚至輿論被視為諾獎種子選手之一。
也正因為如此,薛其坤要怎麼執掌這樣一所先鋒大學,才更受關注。
「深圳是目前世界上才人才環節方面建設的最好城市。」薛其坤在最新的採訪裡說。現在的深圳,除了本土的深圳大學、深圳技術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還林立著各大高校的分校區及聯合研究院,包括但不限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
這樣的高等教育環境,留給南方科技大學一個重要的「挑戰」:如何脫穎而出?
11月1日,薛其坤在深圳做了一個主題演講。建議深圳在目前學院主體架構下,建立四個中心:一是用於科學發現的X中心;二是用於發展未來技術的交叉學科F中心;三是建立一個學校通識教育甚至覆蓋整個深圳大學通識教育的LAR中心;四是學生創新創業A-Z中心。
官宣之後,再回看這個演講,似乎有些提前述職的味道了。但其實薛其坤和南方科技大學的淵源,還要更早。
兩年前,他與陳十一同時出席了未來論壇深圳峰會。當他們討論南方科技大學時,薛其坤說,打造一個精品大學,使其成為深圳高等教育、科技創新的靈魂,這很重要。
現在,到了看他如何為南方科技大學注入靈魂的時候了。
原標題:《不認高考,自授文憑,10年過去,當年的南方科技大學現狀如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