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詩經好,就是讀的少;大雅讀不懂,小雅太古奧。勉強讀國風,拿起就想跑。
是啊,現在的人要表達思念親人,會怎麼說呢?
有人這樣說:「靜謐的夜晚,容易讓一個人想念,往日的點點,湧上心頭。」
還有人這樣說:「思念,總是在別離的日子悄然而生,分別的日子愈久,思念之情便愈濃。'想你'成了我唯一的動詞。」
還有人這樣表達:「我駕馭著四匹黑鬃的白馬,風馳電掣般在大路上奔忙。難道我不想自己的妻子兒女嗎?不得已呀!苦心創作這首歌,來寄託我對母親深深的懷想吧。」
讀著這樣如詩一般的語言,是不是覺得瞬間讀懂了。
可是,我們也會遇到讀不懂的:「駕彼四駱,載驟駸駸。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天哪,這寫的啥意思?還這麼多的字不認識,這什麼呀?
不想讀,只想離得遠遠的。
可是有一個人,不僅自己讀這樣的文字,還做了深入的研究,甚至還編了兩本書,主張把這樣難讀的文字編進課本,讓中小學生去讀!
這個人是誰?他是不是瘋了?
1.季宏何許人
這個人叫季宏,他是陝西安康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
喜歡鑽研的季宏,研究古奧的《詩經》,頗有心得。他覺得,把《詩經》作為德育教材,放進中小學課本中,是非常好的。
但他覺得,順序得變一下。
應該是小學生讀《大雅》,中學生讀《小雅》,把國風應該放到《大學》去讀,這樣的做法,會更加符合各個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
為此,他編了兩本教材,作為《詩經》的小學和中學讀本。
他還寫了一首打油詩,來激勵自己:三年出兩書,《詩經》愛誦讀。大雅和宮調,小雅踏樂舞。孜孜情切切,殷殷意濃濃。桃李滿園春,繪就太平圖。
季宏主張,要唱雅詩,跳雅舞,做雅人。他認為樂教是聲音之教,《詩經》是一部系統的聲音教材。
知行統一。季宏不僅自己鑽研《詩經》,誦讀《詩經》,而且也帶領自己的學生「唱雅詩,跳雅舞」。
《大雅》三十一篇,皆宮調;《小雅》七十四篇,皆徽調。長期誦讀吟唱,可以熟能生巧,底氣充沛。
11月28日,安康人周末讀書會的書友們,在李波會長的帶領下,閱讀了季宏編著的《詩經.小雅__初中誦讀本》。
書友們爭相誦讀,掀起了一個個小高潮。聽著那些字正腔圓的吟誦,簡直是一種享受。
尤其是劉全平會長吟唱的一曲《呦呦鹿鳴》,更是驚豔四座。
那悠悠的曲調,把我們帶進了遠古君王的一場宴會上。其和諧美好的場景,令人神往。
季宏給書友們展示了他修習的篆書單字和長幅《小雅》書法作品。
他還展示了《詩經》的吟唱方法。只見季老師伸出雙手,右手高,左手低,頗像跳交誼舞的樣子。嘴裡一字一字地念出《詩經》的詩句,念一個字踏一步。每一句四字詩,都是在原地踏步一個四三拍之後,旋轉半圈轉身,接著再來。可謂動靜結合,陰陽合諧。
書友們通過季宏的展示,了解和掌握了《詩經》的吟誦方法。
那麼,《小雅》這本書,都有哪些內容呢?
2.《小雅》其書
如前所說,《小雅》一共有七十四篇,季宏把它分成了七編。
第一編,一共十首,編為《由血緣之親到敬國之忠》。第二編為《內政外交》,共十四首。第三編《人情世故》,選十首。第四編《聽其言,觀其行》,十首。第五編《國事》,也是十首。第六編《和平年代》,亦為十首。第七編《市井生活》,十首。
七十四首《小雅》,季宏編成了七部分,每一部分都提練了一個主題,便於人們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其實,季宏是主張「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他並不囿於要學生搞清文言文的意思和嚴格的翻譯,他的譯文也是意譯,只作參考。
中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季宏希望,讓學生開口誦讀,每天誦讀,達到一個月會背誦的效果。
通過這種唱雅詩的方法,慢慢積累其學養;同時,又能夠通過跳雅舞,來鍛鍊體魄。
中國人傳唱美好文字的傳統,從《詩經》的時代,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最近,有一首叫《可可託海牧羊人》歌曲,在全國傳唱。音樂人王琪根據流行於當地的一個愛情故事,寫下了這首詞曲優美的歌曲,讓聽者動容。
可見,優美的文字,就是用來傳唱的。
從《詩經》到《樂府》,從唐詩到宋詞,中國人一路歌唱著,走向了現代。
而今天,唱響在街頭巷尾的歌曲,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到今天的表徵。
方文山作詞,周杰倫演唱的《青花瓷》,一開頭就唱道:「素眉勾勒鞦韆話北風龍轉丹 ,屏層鳥繪的牡丹一如你櫥窗」,古風撲面而來,讓我們感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其實,這正是古代的歌唱傳統,延續到了今朝。
《詩經.小雅》這麼優美的文字,自然是用來唱的。想到古人吟誦著這些字珠句珍的文字,也恨不得自己能如他們一般舒朗優雅。
周末讀書會上,書友們爭先恐後的誦讀。可是由於有那麼多的生僻字,小編卻不敢展卷一讀,真是萬分慚愧。
只得隔空喊話:季老師,救救文盲,出本全拼音本的《詩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