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有「我」,《離騷》獨無?

2020-12-05 詩文人生

「我」作為一個古老的語詞,作為第一人稱,很早就被詩人們使用了。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有大量的「我」的存在。

如:

《國風-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

《國風-卷耳》: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國風-草蟲》: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國風-行露》: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國風-江有汜》:江有汜,之子歸,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

《國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國風-綠衣》: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國風-王風》: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小雅-出車》: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兮。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

《大雅俗-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勵我王,綱紀四方。

《大雅-文王之什》:陟我高岡,無失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

《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大雅-板》:我雖異事,及爾同僚。人即爾謀,聽我嚚嚚。

《大雅-蕩之什》: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視爾夢夢,我心慘慘。

《頌-維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頌-我將》:我將我亨,維羊維牛。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頌-時邁》:我求懿德,肆於時夏。

《頌-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

怕讀者覺得繁瑣,僅錄幾條,實為「冰山一角」。「我」作為抒情主體的標誌,在《詩經》中不分地域,不分體裁(風、雅、頌),大量存在著。這其中,《風》最多,《雅》、《頌》較少;但凡第一人稱,皆為「我」,沒有「吾」「餘」,也沒有「予」。

這樣說來,「我」作為第一人稱,是否在先秦詩歌中普遍存在?其實不然,被稱為中國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傑作《離騷》正文中就沒有「我」,通篇僅有「朕」「餘」「吾」,而「餘」出現次數最多。

之所以說是「正文」,因為在尾聲中才出現了一句「國無人莫我知兮」,這才見到了「我」。這確實是一個極為少見的現象。

當然,屈原的其他作品也偶爾會出現「我」,如《山鬼》: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

還有頗受爭議(作者)的《漁父》中有一句廣為人知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但綜觀屈原的作品,仍以「餘」「吾」最多,如《懷沙》:世溷濁莫吾知兮,人心莫可謂兮。明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

這究竟是詩人的語言習慣,還是這個「我」在抒情言志上有著特別的意蘊和情感?

然而,在後來的詩歌中,「我」佔了上風。如《古詩十九首》: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客從遠方來》)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明月何皎》)

十九首詩,有多首用了第一人稱,皆為「我」。

魏晉詩人中,姑舉二人,如阮籍的《五言詠懷詩》,亦有多處: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心腸未相好,誰雲亮我情。

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

還有大詩人陶淵明雖然尚真貴自然,但詩歌中也常有「我」這個第一人稱代詞。比如《飲酒》組詩: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二十首詩,便有四首用第一人稱「我」,有兩首用到了「吾」和「餘」。當然,更多的詩則是無「我」亦無「吾」,但詩人的形象卻無時不在,或許這就是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無我之境」?

在唐詩宋詞中,但凡出現第一人稱時,我們幾乎就看不到除「我」之外的其他第一人稱代詞了。

而高揚「我」的存在,用「我」最多的當然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了,如:

《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行路難》: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梁甫吟》:智者可卷遇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

而用得最為出名,最為盪氣迴腸,最為卓然獨立的則是《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當然,李白偶爾用也用「吾」,比如《贈孟浩然》中那句最為著名的: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還有《行路難-其三》: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但李白用「吾」的時候,詩歌情感不免就顯得要沉實一些、收斂一些。似乎是李白反覆斟酌一番才寫下的詩句,少了些睥睨世俗的傲氣、少了痛快淋漓的奔放,少了些自由浪漫的氣息。

這樣說來,就第一人稱在詩歌中的運用,李白還是從《詩經》中繼承的多一點,而從《屈原》那裡傳承的這是一種骨子裡的品性——屈子精神。

詩人用「我」,或用「吾」(餘),就抒情言志、體物造境上倒底有何不同呢?

相關焦點

  • 楚辭《離騷》賞析
    《離騷》在語言形式上,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統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則往往配以「之」、「於」、「乎」、 「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也有全句不用虛字的。這種新的詩歌表現形式,為《詩經》以後興起的騷體文學奠定了基礎。《離騷》中又多用對偶。
  • 「離騷」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關於《離騷》的爭論太多了
    《離騷》在創作之後就飽受爭議,從其「含義」到「體裁」,再到創作背景,很多方面都存在爭議。下面從分別對其「含義」、「體裁」、「創作背景」進行分析。第一、「離騷」的含義至今尚未確認,很多學者對其進行探討「離騷」是什麼意思,主要有三種說法。
  • 楚辭詩經取名:200個詩經楚辭裡的如詩美名,給準爸媽們參考
    中國人取名想來就有「女詩經,男楚辭」的說法。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要知道名字是我們一生的伴侶,蘊含著時代和家族的印記,往往託了長輩美好的祝福和期望。那麼如何用《詩經》、《楚辭》為孩子取個如詩美名呢?下面分享的10個名字,字字皆美,相信你看完後有所收穫。
  • 瓊瑤、關雎爾、屠呦呦、朱自清等那些來自詩經楚辭中唯美的名字
    顯然這個名字就是取自詩經《關雎》,大概有窈窕淑女的含義吧。燕於飛燕於飛出自《邶風-燕燕》,這是一篇出色的送別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動人,直擊人心。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 《詩經》《楚辭》中的「美人」是什麼?
    歷代以來,均有文人學者對先秦文學中呈現出的女性形象、女性文化等以女性視角進行著或深或淺、多角度的研究,甚至上升到女性思想、女性主義分析等;但有系統的關於《詩經》、《楚辭》中女性形象比較、總結的專著較少,具體到有關"美人"意象的研究更為罕見。本文將針對《詩經》與《楚辭》中"美人"意象的異同展開討論研究。首先,我們應理清有關"美人""意象"的概念。
  • 《詩經》好聽的名字來襲:你的名字,織文央央
    鏘鏘~燈火君打算開啟《詩經》重製版,歡迎各位小可愛們捧場~燈火君前幾天重新閱讀了之前發表地《詩經》取名的文章,文章沒有條理性而且看得人眼花繚亂,燈火君實在是不堪卒讀啊……所以呢,燈火君舊坑新開,一起去看看吧~麼麼噠~
  • 小寶寶起名:10個楚辭詩經的《楚辭》女寶名字,每一個都乾淨好聽
    盪氣迴腸、飄逸絕美、浪漫無邊,裡面香草美人、日月風雷……從漢代開始就有了「男楚辭,女詩經」的說法,那是因為《楚辭》中有很多大氣、浪漫且賦有神秘氣息的詞語,這些詩詞歌賦中不缺乏適合寶寶起名的字眼,同時可以讓名字不僅寓意好,還有著大氣氣度。
  • 有美人兮,在詩經裡
    白朔說,六月二十五日,端午節,詩經裡有漢服節目表演。於是,和她一起去遊詩經裡。照例是要打一下卡,拍個到此一遊。 這幾句,我倒認得:」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 小雅》裡的」鹿鳴」。
  • 今日悅讀:《詩經》:思無邪(詩經經典唯美詩句集錦)
    《詩經·周南·桃夭》0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03、胡為乎泥中!《詩經·邶風·式微》0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0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06、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豳風·七月》07、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08、力成文學: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經·秦風·無衣》09、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煙雨「詩經裡」,別有韻不同
    圖一,詩經裡是全國首個詩經主題特色小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灃河之濱,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圖二,詩經裡」的建設均以詩經文化為魂,將《詩經》所涉及這塊土地上所有的風物、民宿、音樂、人物,都轉化為現實的景觀和建築。
  • 詩詞裡的男孩女孩好名,每一個都寓意深刻有內涵
    詩經取名:(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蕭然)——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採葛》(鼓笙)——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初宇)——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詩經》成語取名:這十個有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詩經》!
    《詩經》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寶庫,研讀《詩經》不難發現,今天流行於世的不少成語,就源出於這部經典——《詩經》,還有一種是,雖然語出自《詩經》但是經過時間的流傳,其含意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於歸」是出嫁的意思,而「逃之夭夭」竟有「逃之夭夭」之感。
  • 《離騷》香草:採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離騷全圖》裡有一個香草集,羅列了《離騷》裡出現的所有香草。 細數共十六種:江離、芷、秋蘭、蕙、蘭、留夷、揭車、杜衡、菊、荃、蘼蕪、杜若、薠、三秀、薇、薺。(其中江離和蘼蕪歸一,芷與秋蘭歸一,揭車和杜衡歸一,其它各為一篇,共寫十三篇)恕我孤陋寡聞,我第一次知道「三秀」。《離騷全圖》寥寥數筆便說盡了。三秀,芝也。一歲三華,古稱瑞草。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到底有多美!
    據說春秋時流傳下來的詩,有三千首之多,但絕大多數已軼,蓋因其作者過於繁雜,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 《詩經》哪一句最美?不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而是這一句
    因為在謝安眼裡,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種勾勾搭搭的小山歌實在美不起來。在謝安看來,只有像「訏謨定命,遠猷辰告」這樣的句子才有雅人深致,這也是他為什麼不認可詩意更優美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詩經》裡最美的詩句了。因為它代表不了所謂的政治正確,尤其在「不學詩,無以言」的春秋時代,只愛吟誦「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找不到朋友的。
  • 詩經裡的植物,美了3000多年,有圖有真相
    我們從小就背詩經,詩經距今天已經有3000年了,裡面有很多詩句都會提到某一種植物,小時候只覺得那些植物美,卻根本不知道長什麼樣,今天花花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詩經裡的植物!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詩經,是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其最大的成就是在詩歌創作上建立了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面向生活,反映現實,顯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詩經裡出現的150多種植物,是研究植物文化起源的瑰寶,其所採用賦
  • 《詩經》裡有哪些令人稱讚的名字?
    《詩經》裡有很多名稱是我們在生活裡不常見到的,但是看到它們會讓我們心生愛意。然後,一經組合和雕琢,就能成為很具有詩意的名字,譬如林徽因,「徽音」二字就是取自《大雅·思齊》。這是一首歌頌周初開國人物文王及其母太任、其妻太姒的詩。
  • 抖音奈何長路漫漫上下難求是什麼歌 易烊千璽離騷歌詞分享
    易烊千璽的《離騷》完整版歌詞分享!抖音奈何長路漫漫上下難求是什麼歌:  這首歌叫做《離騷》,是由金玟岐作詞作曲,顏小健編曲,易烊千璽演唱的一首歌。該歌曲為電視劇《思美人》的片尾曲,於2017年4月21日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