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篇關於孩子教育的文章,我都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是學校教育就不重要了呢?當然不是!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馬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馬雲讀中學時,就遇到了一個好的地理老師。這位地理老師在班上講了一件事,這件事改變了馬雲的人生。
這位地理老師說她在西湖碰到一個老外問路,她用英語為老外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老外非常高興,連聲「Thank you vevy much!」並要給她小費。
地理老師說:你們一定要學好地理,要不然拿著一張地圖,你都不知道如何看,跟別人指路都分不清東西南北。
馬雲聽了地理老師的親身經歷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雖然覺得地理重要,但他覺得英語更重要,如果不會英文,就算你會看地圖,用英文表達不出來,也是白搭。
於是,馬雲在初二就給自己制定了人生中第一個大目標:要成為杭州英語第一人!
為了實現這個的目標,馬雲風雨無阻地在西湖邊讀了10年英語,積極與外國人交流,並結識了一個對他今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朋友——Ken.
馬雲與Ken情同父子,他們當時常有書信來往,Ken邀請讀書時的馬雲去過澳大利亞,這讓馬雲大開眼界……
可見,學校或老師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最近爭論得比較多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小學生適不適合留學的問題。不少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發達國家去留學,其實就是反映了家長對學校或老師重要性的認識。它跟國內的擇校現象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選擇家長心目中理想的學校教育。只不過留學就擇校到國外罷了。
對於中小學生留學問題,浙大鄭強教授是持完全反對態度的,他說跟成年後去留學不一樣,中小生去留學就完蛋了。今天木木老師JY也來談談這個話題,話題分三部分:
一、鄭強教授反對中小學生留學的理由
二、留學生的情感教育與年齡無關
三、哪三類孩子適合留學
01鄭強教授反對中小學生留學的理由
鄭強教授反對中小學生留學的理由主要是認為,中小學生年齡小,留學不利於他們的情感教育。所以,他認為中小學生去留學就完蛋了。
02留學生的情感教育與年齡無關
我個人認為,留學生的情感教育與年齡無關,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就是許多在國內讀了大學再去留學的成年學生,也經常會出問題。例如,最近鬧得非常熱的「許可馨」事件,許可馨就讀於中國藥科大學,2019年本科畢業,然後出國留學。2020年3月29日許可馨在網絡上發表了有關疫情的不當言論。這個情感教育問題明顯就不是因為許可馨從小就在外留學造成了。又如,清華大學畢業生高杏欣留學美國,居然去破解我們的北鬥密碼,然後以此獲得獎勵。這個情感教育問題明顯也不是因為高杏欣從小就在外留學造成了。
相反,我們國家歷史上曾經派過「留美幼童」,這些留美幼童後來回國做出巨大貢獻的有不少,如詹天佑、蔡紹基等等。他們並沒有因為從小就留學而出現情感教育問題。
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李開復,11歲就去外國留學了,也沒見他出現情感教育問題。
所以,孩子的情感教育問題跟留不留學關係不大,跟家庭教育關係更大。李開復沒有出現情感教育問題,就跟家庭教育有密切的關係。在去外國留學之前,李開復在家裡受到了媽媽的特別關愛,據他的自傳介紹,11歲之前,李開復沒有自己睡過,都是媽媽陪他睡的。到了美國之後,李開復住在哥哥家,又有哥哥嫂嫂的關愛。
03哪三類孩子適合留學
1.家庭在留學國有親人的孩子
如李開復在美國留學,就有哥哥在美國,有哥哥嫂嫂的關愛。
2.家人可以經常去陪伴的孩子
現在是地球村,交通、通訊都非常便利,如果家人可以做到經常去陪伴一下孩子,中小學生也是可以去留學的,國內的住宿制學校不也要離開家裡嗎?
3.不適應當地教育方式的孩子
李開復要去留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時的臺灣教育還是八股式的,嚴厲、死板、一切以考試為中心,大學聯考是那時所臺灣學生心頭的一塊石頭,頗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悲壯。
鄭強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曾經說到自己的兩個兒子沒有出息,主要是給中學老師害的。當時的班主任實施違紀學生登名制度,登滿6次,學生及家長都要寫檢查。鄭教授認為這既傷害了他兒子,又傷害了他(鄭強教授)。所以,個人覺得,鄭教授的兩個兒子也是比較適合去留學的。如果鄭教授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中學,就不會給國內的中學老師害了。
我是木木老師JY,歡迎一起來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
參考書目
《這就是馬雲》陳偉
《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範海濤
註:文稿為作者原創,馬雲、李開復圖片來自他們的傳記插圖,其餘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