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災難片《2012》橫掃電影圈,全球取得了八億多美金的票房,將災難電影再次帶到了一個熱度。
然而,在2004年,還有一部經典的災難片,論特效場面、災難前人性的刻畫以及人與自然的深刻思考,與《2012》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部電影就是《後天》。
因為年代的關係,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是在網絡或電視上看到的這部電影,很少有人在大熒幕前進行觀看,這不得不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據悉,《後天》發行於2004年,全球票房取得了5.4億美元,在那個亞洲電影市場遠遠不如現在發達的時代,取得這樣的票房實屬不易。
電影《後天》主要講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惡劣氣候,繼而猶如多米諾骨牌效應似的引發了全球的自然災害。
電影雖然利用了誇張的方法,提前向人們展示了全球變暖帶來的「冰河時代」,但影片中不斷發生的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事實,無疑敲響了人們的警鐘:今天很美好,明天也可能相安無事,但任由事態發展下去,後天的不幸馬上就會來臨。
後天的特效逼真,場面弘大。冰雹、雨水、海嘯、冰天雪地,特別是海嘯吞沒紐約那一段,代入感極強,讓人看到了人類文明在自然面前是多麼不堪一擊。
然而,特效只是災難片的標配,如果只有華麗的特效,劇情和主題不達標,也只是失敗的作品。
《後天》最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中體現的人文關懷和人與自然的深刻反思。
男主是個氣候學家,在宣揚自己觀點被副總統反駁時,卻能不卑不亢,絲毫不畏懼強權。
而男主自己同時也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普通的丈夫。因為長年埋頭於工作,使小霍爾和父親一直存在著疏離狀態,可男主卻並不擅長處理父子關係。
而小霍爾的刻畫,也深切符合學生的特點,叛逆、聰明、善良。
當父親告訴自己逃亡已經來不及時,他急切地向圖書館的其他人員告誡不要走,留在原地,可惜,從眾心理使大部分人都跟隨多數人做出選擇,只有一部分人選擇了留下,從而造成了後面的悲劇。
影片還穿插了小霍爾和同學蘿拉的戀愛,給電影沉悶的主題添加了少許的溫馨。
一直暗戀蘿拉的他,卻一直不敢向她開口。而看到別的男生和蘿拉在一起時,小霍爾的內心也是五味雜陳。
然而災難來臨時,所謂的前程已經不重要了,所謂的面子更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讓愛人知道自己深愛著她。小霍爾在世界末日降臨後終於能敞開心扉,向蘿拉表明心跡。
而當蘿拉因為援救別人而受傷感染時,她的同學敢於去遊輪上獲取抗生素,也體現出了學生的智慧和勇氣。
本片關於人與自然的思考,才是全片的靈魂。
在電影中,一切災難的起源其實都來自於全球變暖,而全球變暖的根本原因就是人類毫無節制地開採資源和對環境的破壞。
為了經濟高速發展,人類犧牲了大量的自然資源,換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代價卻是無窮無盡的後患。
而影片中對此也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因為自然災害的原因,美國本土的災民不得不大量偷渡到南方的墨西哥避難,而美國政府為了使發展中國家墨西哥接納自己的難民,也做出了免除墨西哥債務的外交措施。
過去的幾年,人類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網際網路的普及,智慧型手機的廣泛應用,更多先進的藥物和疫苗被研製出來以延長人類的壽命,過去科幻片中發生的一切正在慢慢成為現實。
然而可悲的是,災難片中的情景也正在成為現實……
這幾年,地球的自然環境幾乎成為了人類的噩夢:2019年年末,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足足燒了數月,致使數十人和數以千計的動物殞命,更可怕的是,這場大火向空氣中釋放了3.5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近幾年全世界在節能減排上的努力,幾乎化為烏有,而這些二氧化碳,要完全被吸收,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
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成為了全人類揮之不去的陰霾,眾多行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大量的企業公司破產,也催生了經濟的低迷,失業率的增加。截止目前為止,全球疫情累積感染6000多萬,累積死亡140多萬,幾乎是南京大屠殺的五倍,廣島長崎因原子彈死亡人數的三倍多……
自詡萬物之靈的人類在自然面前,真的毫無還手之力。
如果今天我們不自知,不自省,任意妄為,明天可能相安無事,但後天災難可能就會毫無徵兆地前來。
電影畫龍點睛之筆是在結尾處,當風暴褪去、人類劫難後,位於空間站的工作人員在看地球時,發現地球從未如此乾淨,美麗。
阿嘉寫在最後,讓我們好好愛護地球母親吧,不要逼迫她做出自淨行為後,我們才後知後覺。
因為人類還不自知,災難就在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