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一片瑞雪兆豐年的景象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起了20世紀福克斯當年的那部電影《後天》,這部探討溫室效應對地球影響的電影一直是毒君心目中災難片排行前三。
不同於其他災難題材,溫室效應就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人類頭頂,《後天》抓住了這一點大做文章,講述了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席捲全球時,紐約這個昔日的文明前沿所發生的故事。
氣候學家傑克在研究中發現,全球變暖將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按照美國大片中一貫的邏輯,美國應當站出來領導世界拯救人類,但傑克博士萬萬沒想到,大人物們對此嗤之以鼻,根本不相信他。按大片套路,打臉的事馬上發生了,暴雪襲來,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被颶風摧毀。大水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河時代開始了。
傑克博士作死的兒子山姆為了救女朋友跑去紐約,導致傑克博士也不得不為了救兒子也一路尾隨,不得不說自尋死路的情節設置也是推動大片繼續下去的動力之一。最終在圖書館中,一群劫後餘生的人得以團聚,知識再一次拯救了人類:燃燒的書籍提供了熱源,維持著眾人的體溫。
這裡有一個非常讓人感動的細節,即便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人們依舊沒有喪失理智,牢記著知識對人類文明延續的重要性,有意識的將同樣的書都保留了一本,這種末日面前人所表現出的人的理性光輝是非常閃光的。
通常意義上災難片表現的是人在末日和巨大困難前表現出的頑強意志力和抗爭精神,一如古希臘悲劇一樣,越是在困難面前,人就越頑強。但《後天》更高的立意在於對人類行為的反思,片名亦是一種警示,告誡人們如果不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後天」有可能就會是明天,「後天」並不遙遠。
影片海報中被冰封的自由女神火炬成為影史極其震撼的一幕,它似乎在暗示著人類文明火種的頑強,也在訴說著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擊,看完片中震撼的災難來臨場景,只希望《後天》的故事不會真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