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看了著名的災難片《後天》,但是看完之後,我有一個問題:《後天》是不是因為他對人類的警示作用和令人震驚的災難場景而在某個閥門上得了高分?
總的來說,整部電影都有很好的啟示和警示作用,面對全球變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大多數國家並沒有採取非常有力的措施來緩解氣候變暖問題,在提高人們對全球變暖的關注和提高人們環保意識方面,這部電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驚心動魄的災難場景描述和細緻真實的災難場景使整部影片通過了災難電影標準的分類,然而災害不僅是惡劣的氣候和破壞性的自然災害場景,更應該在災難面前刻上人性的印記。
雖然影片的一些片段中不乏對人性的描寫,但事先沒有自然的情感鋪墊,人民鬥爭的場面越來越僵硬。
估計導演想利用災難面前各種人的表現來達到儘可能全面展現人性的目的,然而雜亂無章的畫面和交織在一起的無關人物,只能讓人感觸深刻。
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個好鏡頭,但是當組合起來時,他會變得緊繃,就像每個面部器官都是好的一樣,但是當組合起來時,他是普通的,所以這齣戲也是如此。
快結束的時候卻感覺不到結束的快感和震撼。
在墨西哥中,有一篇墨西哥的諷刺,這對導演很有幫助。
整部電影最大的感受是:雜。導演的模式太大了,他想在一部災難片中儘可能多地加入元素,比如災難、人性、政治、情感、愛情、平等等等,但如果他想把塞進去所有元素都放在一部電影時間內,他必須有選擇,導演似乎不願意離開每一個元素,這必然會導致整部電影的大雜燴。
整部電影給人的另一種感覺就是僵硬,沒有細緻的情感鋪墊,直奔敘事的角度,瑣碎的片段之間沒有很好的銜接,這就導致了影片的生澀。
在這方面,他可能與韓國災難電影相輔相成,韓國災難片更注重對人性的描寫,充滿了細膩的情感表達,然而韓國災難電影缺乏一個巨大的世界結構,而西方災難電影則是更宏大的場景展現,二者可以相互借鑑。
你認為這部電影值8.2英鎊嗎?你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把你的感受留在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