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基礎之:後天八卦
2.5.1 來源傳說
伏羲皇帝發明了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則是周文王發明的。
周文王,本名姬昌,是黃帝的嫡系後裔,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地方官,工作努力,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還拜姜子牙為軍師,使西周國力日益增強壯大。商紂王有一個親信叫崇侯虎,背地裡向紂王進言說,西伯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對您不利呀。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裡(今河南湯陰縣)。七年之後才被釋放。
周文王在監獄裡的時候,並沒有閒著,而是研究起了八卦,而且創造性的發明了八卦新的排列方式,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後天八卦。
後天八卦以北半球黃河流域為中心,根據天上的北鬥七星加上輔星、弼星這九大恆星運行相吻和。周文王在發明了後天八卦後,又一鼓作氣發明了六十四卦,也就是周易64卦,說是發明,其實是推演,因為六十四卦是八卦符號分別兩個兩個疊加,再加上本卦的疊加,正好是六十四種變化形式,文王還為這六十四卦分別起了名字。
這64卦的本質是對宇宙萬物規律的概括,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2.5.2 洛書
洛書古稱龜書,是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
洛書,是表述天地變化脈絡之數;「洛書」之意,其實就是「脈絡圖」,是表述天地空間變化脈絡的圖案。它的內容表達實際上是空間的,包括整個水平空間、二維空間,以及東西南北這個方向。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等於15。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八卦五行是分門別類;如何組織成有序運作整體,就是洛書之功用。
一般認為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重合,洛書重分;方圓相藏,陰陽相抱,相互為用。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2.5.3 定義
後天八卦又稱文王八卦,為周文王所創。
即震卦為起始點,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震卦,正東。
如象徵節氣,則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艮為立春。
即是序數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為中宮,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說卦傳》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2.5.4 演變過程
「先天為體,後天為用」,是如今的人們形容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關係的一種態度。先天八卦就是伏羲八卦,後天八卦就是文王八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先天八卦對人們是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只有從先天八卦中演化出來後天八卦,人們才可以加以利用。
先天八卦是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時代創立出來的,而文王八卦則是距今不到三千年前的周文王,從先天八卦中演化出來的,後天八卦和先天八卦之間,相差了四五千年的時間,難道伏羲創立出先天八卦後,就一直擺在那裡不用,要等四五千年後出現了周文王,再由他從中演化出後天八卦之後,中國人才能應用?那伏羲之後的黃帝、炎帝、顓頊、堯舜禹、夏啟、商湯等各代君王,都不去理會先天八卦是怎麼一回事?或者視先天八卦為無物,只有四五千年後的周文王重視它?研究它?這也太難說得通吧!
其實,歷史的真相是:中國商朝以及商朝之前的歷代君王們,都是先天八卦的研究者,而且都具有相當高的造詣。《周易》之前的《連山易》和《歸藏易》,就是歷代君王們的研究成果,是他們依據先天八卦的推演原理,從中演化出來的另兩種「用」,《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合稱為「三易」。
周文王之前的思想體系,也許是黃帝從先天八卦中演化出來的思想體系;也許是炎帝從先天八卦中演化出來的思想體系,那個歷史時期就應該叫「黃帝八卦運行期」,或者叫「炎帝八卦運行期」,周文王之後的歷史就是文王八卦運行期。無論是黃帝的八卦、炎帝的八卦,還是周文王的八卦,都是一種「用」,都是從先天八卦這個「體」中演化出來的!就像如今的人們用「先天為體後天為用」來形容文王八卦一樣!
2.4.5 後天八卦與方位的關係
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
巽(東南)、離(南) 、坤(西南)、兌(西)。
順序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2.4.6 後天八卦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