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質量最大類星體現身 宇宙早期的它或將改寫黑洞形成理論

2021-01-21 瀟湘晨報

迄今質量最大類星體現身 宇宙早期的它或將改寫黑洞形成理論

天聞頻道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其中心黑洞瘋狂吞噬周圍物質而發出極強的光芒。通過長期的觀測研究,天文學家確定早期宇宙的類星體中含有超大質量黑洞。但這些黑洞是如何在宇宙誕生不久就「成長」為超大質量黑洞,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熱門課題。

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史都華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發現了早期宇宙中質量最大的類星體,其擁有著一個15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據悉,這個新發現的類星體被正式命名為J1007+2115,它是已知距離我們最遠的也是最老的類星體之一。

早期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困擾天文學家

類星體是目前已知宇宙中最活躍的天體之一,也是人類觀測到的最遙遠的天體。「根據目前的理論,類星體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在黑洞吞噬塵埃、氣體甚至整個恆星等周圍物質的過程中,大量的引力能被釋放出來,部分引力能轉化為輔射,從而導致類星體的亮度可以超過整個宿主星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教授劉四明表示。

J1007+2115的紅移數據顯示,其發出的光線經過130.2億年的「長途跋涉」才最終到達地球。這就意味著,它至少在宇宙大爆炸後7億年前就已存在。

「宇宙一直處於膨脹的過程中,故而距離我們越遠的天體,其形成的時間越早。新發現類星體的光譜分析,可以用來估計驅動其發光的黑洞質量。」劉四明介紹道,「由於膨脹宇宙中的光子紅移現象,距離我們越遠的天體,其產生的光子在被我們探測到時波長也越長。遠處天體的輻射功率可以由觀測到的輻射強度和距離得到,輻射功率越大,黑洞的質量也越大。」

如此古老且質量巨大的類星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研究機會,或許能夠解答一個長期困擾天文學家的問題——為何宇宙早期能夠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對此,曾有天文學家推測,宇宙中那些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形成於早期宇宙中的超大質量恆星。理論上來說,與黑洞的緩慢「成長」不同,恆星在形成時能以更快地速度獲取質量,所以在早期宇宙中大質量恆星更容易形成。當這些巨大的恆星坍縮時,便形成了一個古老且質量巨大的黑洞。不過,截至目前,天文學家並未在早期宇宙中發現這樣的超大質量恆星,這一理論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新發現或動搖黑洞是恆星死亡產物理論

古老的類星體對研究早期宇宙至關重要。

根據目前的宇宙模型,早期的宇宙是一團「高度均勻的火球」,充滿著氫與氦。隨著宇宙不斷膨脹,宇宙的溫度逐漸降低,使得原本的電離氣體變成了中性氣體而失去了發光的能力,宇宙逐漸冷卻並進入「黑暗時代」。但是這些冷卻的氣體在空間中並不是絕對均勻分布的,氣體較為密集的區域,最終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縮形成了第一代恆星。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出現花了大約3億至4億年的時間,使得宇宙開始逐漸升溫。

可見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形成都是如此「費時費力」。

「目前主流的理論認為,黑洞是在恆星死亡時產生的,而類星體又是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故而古老類星體的存在可以限制宇宙中第一代恆星的最晚形成時間,並幫助我們了解隨後的黑洞成長過程。」劉四明介紹道,「換句話說,類星體出現得越早,對現有主流宇宙模型以及人們對黑洞產生和生長過程的認識挑戰也越大。」

「出現非常古老而巨大的黑洞可能會動搖目前『黑洞是恆星死亡產物』的理論。因為從幾十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成長成15億個太陽質量的黑洞需要很長的時間。」劉四明解釋道,「這可能會促使我們更新對早期宇宙的認識。」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原標題: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現有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   類星體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觀測到的最遙遠、最明亮的天體。它的中心是質量超過太陽質量千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通過研究遠距離高紅移類星體,人類可以窺知早期宇宙結構和演化的信息。   目前,天文學家已發現20多萬顆類星體,分布於宇宙大爆炸之後7億年至今。但其中距離超過127億光年(即紅移大於6)的類星體只有40個左右。
  • 我們發現了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和最亮類星體
    在這篇論文裡,我們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距離我們128億光年、發光強度是太陽的430萬億倍、中心黑洞質量約為太陽120億倍的超亮類星體。它成為了目前已知的遙遠宇宙中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我們銀河系的中心也有一個質量約400萬倍太陽質量的大黑洞,但這個大黑洞周圍幾乎沒有什麼物質來供它「享用」,所以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是一個不活躍的「沉睡」中的黑洞,它周圍稀少物質的發光強度就很弱。與此相反,宇宙中有些天體其中心黑洞是活躍的,周圍有著非常豐富的物質資源,所以黑洞周圍的發光巨大。類星體就是這樣一類天體。
  • 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在宇宙中有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天體,它能夠照耀到100億光年以外的區域,它的體積遠遠小於星系但是它所能爆發出的能量是一個星系的千萬倍之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天體所擁有的能量能夠超越整個銀河系,這就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類星體。
  • 15億倍太陽質量黑洞首次發現,科學家:黑洞形成理論遭最大挑戰!
    天文學家在美國夏威夷的三個Maunakea天文臺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二遠的類星體,這是第一個以夏威夷本土名字命名的類星體——Poniua'ena,在夏威夷語中意思是「看不見的旋轉的創造之源,周圍環繞著輝煌」。它的發現,有可能徹底改變人類的對宇宙早期黑洞形成的認識。
  • 宇宙最亮的光!比太陽亮600萬億倍的星體被發現,核心卻是個黑洞
    ,由於具有極強的引力,它們將周圍大量的物質吸了過來,在黑洞附近形成了吸積盤,黑洞的強大引力將這些物質全部扯碎,在接近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的地方,物質都是基本粒子的狀態,這些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著,相互的碰撞摩擦毀於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產生出高達數萬億攝氏度的高溫。
  • 宇宙最亮的光!比銀河系還亮一萬倍的星體被發現,其核心卻是黑洞
    類星體才是所有單一天體中的亮度之王,這種天體其實是由黑洞和塔塔附近的吸積盤組成的,因為在天文學家們看到的類星體幾乎都是超大質量黑洞,由於具有極強的引力,它們將周圍大量的物質吸了過來,在黑洞附近形成了吸積盤,黑洞的強大引力將這些物質全部扯碎
  • 星空間最亮的星體向早期宇宙黑洞形成、演化理論發起挑戰書
    近年來,國內的天文研究者在對宇宙空間進行觀測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顆至今為止最亮的星體,之所以說這顆星體的亮度最大,是因為在已知的星體中間,沒有任何一個身體能夠超過這顆星體的亮度,而且它所散發出來的亮度遠遠超過了太陽,達到了太陽的
  • 天文學家稱發現「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原標題:天文學家稱發現「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原標題:天文學家發現罕見大質量黑洞   新華社華盛頓2月25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外天文學家25日報告說,他們發現了「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 黑洞裡面是什麼?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超大質量形成之謎
    黑洞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就連光也不能逃脫,所以稱之為黑洞。超級黑洞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物體,看起來它非常的可怕,但是它卻非常的對於研究宇宙的進程研究非常有意義。因為,宇宙的形成就和黑洞有密切聯繫。宇宙黑洞的形成  黑洞源自恆星,黑洞最常見的出生地位於大質量恆星的核心(黑洞是什麼誰發現的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原理科普)。它在耗盡氫燃料之後就會坍縮,坍縮會釋放出激波,將恆星的外部包層炸飛,變成一顆超新星。因此,當恆星的外部在向外爆發的時候,它的核心卻在向內坍縮。  當核心坍縮時,引力就會增大。
  • 抱歉,天文學家並沒有發現早期宇宙中最亮的類星體
    這是一個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類星體,這個天體是迄今為止在早期宇宙中發現的最亮的類星體。在天文學中,有兩種問題需要回答:簡單的問題和困難的問題。簡單的問題涉及到近距離的天體,這些物體數量多且容易看到。困難的問題涉及到那些遙遠而又罕見的天體。而最大的問題是確定宇宙極端發生了什麼。在一項驚人的新發現中,天文學家宣布在早期宇宙中發現了一顆破紀錄的類星體,它的亮度超過600萬億顆太陽。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雙黑洞系統
    芬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雙黑洞系統,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是目前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它的體積等同於整個銀河系,質量是太陽的180億倍!    這個宇宙最大黑洞是此前天文學家所記錄最大黑洞的6倍,它距離地球35億光年,形成在OJ287類星體的中心位置.據悉,類星體是一種非常明亮的星體,這種星體在持續螺旋進入一個大型黑洞後釋放出大量輻射線。    史瓦西黑洞就是所謂的「尋常黑洞」。它是直接由較大的恆星演化而來的。恆星到晚期時核燃料消耗殆盡,輻射壓(光壓)急劇減弱,星體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
  • 中國科學家發現宇宙最亮類星體
    以中國天文學家為主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顆430萬億倍太陽光度、中心黑洞質量約為120億個太陽質量的超亮類星體。據悉,這是人類目前已觀測到的遙遠宇宙中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它的質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現有理論模型很難解釋它在宇宙形成早期如何迅速地長大。
  • 「直接坍塌」的黑洞可以解釋宇宙中神秘類星體
    根據科學家們觀察到的光線可以成功地推斷出中心黑洞的質量,這個質量經常達到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即使是最早的類星體,如 J1342 + 0928,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六億九千萬年,也能達到八億倍太陽質量:當時宇宙只有當前年齡的5%。概念圖展示了迄今為止發現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它是大爆炸後6億9千萬年前類星體的一部分。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原標題: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劉繼峰研究員在發布會上介紹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的發現及研究相關情況。 這顆70倍太陽質量、距離地球約1.4萬光年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也突破了現有恆星演化理論的「禁區」,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這一天文學領域重大發現的科研成果論文,已於北京時間當天凌晨,獲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發表。劉繼峰研究員在發布會上回答媒體提問。
  • 最大黑洞,最亮類星體
    一個超遙遠的類星體,在其中心有大量的證據證明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黑洞如何如此迅速地變得如此巨大,是一個有爭議的科學爭論的話題,但可能有一個符合我們標準理論的答案。Garlick到目前為止已知的第六個最明亮的類星體,其質量是在2009年的研究中確定的:相當於400億個太陽。黑洞的質量是視界半徑的唯一決定因素,它是一個非旋轉的、孤立的黑洞。其中最大規模的是目前S5 0014 + 81,是40億太陽倍質量。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的恆星級黑洞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宣布,該臺研究團隊依託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個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這個黑洞質量約為太陽70倍,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83個超大質量黑洞現身!幾乎與宇宙本身一樣古老!
    超大質量黑洞是已知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之一,它的質量相當於100萬顆至100億顆太陽,通常每個星系中心都會潛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非常遙遠的星系裡…… 天文學家周二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黑洞和類星體的年齡超過130億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黑洞和類星體,這讓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中巨大星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天文學家發現已知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新華社洛杉磯12月6日電(記者郭爽)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6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觀測到了迄今已知最遙遠的超大黑洞,其質量約是太陽的8億倍。  這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美國航天局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以及位於智利的麥哲倫望遠鏡,在遙遠的宇宙深處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其中心存在一個巨大黑洞,這個黑洞正在吞噬周圍的物質。  類星體是天文學家對一類遙遠天體的稱呼,它們通常包括一個中央黑洞和周圍的星雲,由於黑洞吞噬周圍物質時所釋放的大量能量,它們在宇宙中顯得非常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