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的恆星級黑洞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宣布,該臺研究團隊依託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個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這個黑洞質量約為太陽70倍,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質量極大的天體,如同一個宇宙「吞噬之口」,連光也無法逃逸。根據質量不同,黑洞一般分為恆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其中,恆星級黑洞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形成,是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居民」,理論預言銀河系中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

但天文學家迄今僅在銀河系發現約20顆恆星級黑洞,且質量均小於20倍太陽質量,需通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當前主流的恆星演化理論預言,在太陽金屬豐度下只能形成最大為2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2016年秋季開始,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開展雙星課題研究,發現在距離地球約1.4萬光年的一個X射線輻射寧靜的雙星系統(LB-1)中,一顆8倍太陽質量的藍色恆星圍繞一個「看不見的天體」做著周期性運動。不同尋常的光譜特徵表明,那個「看不見的天體」極可能是一個黑洞。研究人員隨後進一步確認了LB-1的光譜性質,計算出該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的70倍。

劉繼峰表示,這顆新發現黑洞的質量已經進入了現有恆星演化理論的「禁區」。藉助郭守敬望遠鏡超高的觀測效率,天文學家未來還有望發現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

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臺長大衛·雷茨評論說,在銀河系內發現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將迫使天文學家改寫恆星級黑洞的形成模型。

該研究成果28日已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原標題: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劉繼峰研究員在發布會上介紹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的發現及研究相關情況。 孫自法 攝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在北京宣布,該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依託中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發現一顆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密度非常大的神秘天體。
  • 我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密度非常大的神秘天體。
  • 郭守敬望遠鏡捕捉黑洞之王 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今天(11月28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有望開創黑洞發現新紀元
    【新智元導讀】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一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來 新智元AI朋友圈 和行業大咖討論吧。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近黑洞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5月7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6日報導,歐洲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距地球僅1000光年,質量至少為太陽的4倍。在尋找這種恆星對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HR 6819,其中包括一顆特殊的恆星和一顆普通恆星。他們發現,普通恆星似乎每40天圍繞某個天體旋轉一次,結果表明,這個天體是一顆質量至少為4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質量是太陽的68倍
    這顆黑洞質量之大,可謂顛覆了人類此前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 中國科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質量高於太陽68倍的巨大恆星級黑洞,這一發現可謂顛覆了以往人類對恆星演化過程的認知。
  • 中國發現迄今為止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將顛覆科學界的固有認知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發現。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這一電磁波波段最重恆星級黑洞的發現,還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發現了什麼這次,來自中國興隆觀測基地的LAMOST(郭守敬望遠鏡)立了大功。這只能是一個黑洞。並且,是目前銀河系內發現的最重的黑洞。根據論文一作劉繼峰的介紹,一般模型認為,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主要形成於低金屬豐度環境(低於1/5太陽金屬豐度),LB-1卻擁有一個與太陽金屬豐度相近(1.2倍太陽豐度)的B型星。無論這顆恆星最初的質量有多大,目前恆星演化模型只允許在太陽金屬豐度下形成最大為2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 最大恆星級黑洞被發現,現有黑洞理論被顛覆,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黑洞的中心就是我們常說的「奇點」,黑洞的前身——死去的恆星質量在這裡被無限壓縮到極限,並且密度無限大。那麼,黑洞究竟有多大呢?科學家表示,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最大質量不會坍縮超過太陽質量的25倍,即使它的前身恆星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100倍甚至更大,在經過一系列物質損失後,最終黑洞的質量也會小很多。
  • 中國天文學家提出「黑洞獵手」計劃 未來五年測量近百黑洞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劉繼峰研究員28日在北京透露,在發現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的基礎上,研究團隊的下一步工作將實施「黑洞獵手」計劃,未來5年預計發現並測量近百個黑洞。
  • 中國LAMOST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它是怎麼誕生的?爆炸出來的嗎?
    2019年11月28日凌晨《Natur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關於「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超過70倍太陽質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利用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在現有理論禁區內的黑洞,並且提供了一種新的尋找黑洞的方式!
  • 美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迄今最大的黑洞(圖)
    【科技訊】11月26日消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天文學家在星系NGC 1277中發現了迄今已知的最大黑洞,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70億倍。這個超大黑洞佔到了所在星系總質量的14%,而通常星系中心黑洞的質量只佔星系總質量的大約0.1%。
  • 為什麼說中國發現的最大質量恆星級黑洞是一道「超綱題」?
    但對更高質量的恆星而言,它們在壽命盡頭可能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爆炸後如果還有殘骸剩餘,要麼是極端緻密的中子星,要麼就是引力大到光線也無法逃逸的黑洞。這一類由恆星演化而成的黑洞,我們稱為恆星級黑洞,也是天體物理中最小的一類黑洞,質量通常在3倍至幾百倍太陽之間。最大的一類則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例如,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約為43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 「不可能質量」黑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發表研究報告稱,引力波探測器LIGO/Virgo發現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目前藉助引力波觀測到的最大的黑洞。 「不可能質量」的黑洞與「迄今最強」引力波源據CNN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曾在4月16日發布消息,天文學家利用甚大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
  • 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大到科學家要重新研究理論
    科學家告訴我們,當一顆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它的內核會變成恐怖的黑洞,從此開始自己的饕餮生涯。根據黑洞的質量,我們將黑洞分為恆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也有人認為存在迷你黑洞,不過目前沒有發現過)。而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的恆星級黑洞,也發現了大量的超大質量黑洞。
  • 世界上最大的黑洞!由中國科學家發現,黑洞理論將被重新改寫
    除此之外,宇宙中還有很多的天體,它們所發出的光線並不是肉眼可見的頻段,科學家也是用電磁波的探測器來發現它們的。就在剛剛過去的十一月,我國的天文學家宣布了一個重磅的消息。同樣是通過測量伴星的變化,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全世界發現最大的黑洞。
  • LIGO再次檢測到引力波:發現迄今質量最小黑洞
    截止2017年11月17日,5次引力波信號探測結果中涉及的黑洞質量大小上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項目科學家宣布,他們今年早些時候再次檢測到黑洞合併過程中發出的引力波信號,這已經是2015年以來LIGO第五次發現此類信號,而且還是來自於迄今LIGO探測到的質量最小的黑洞。
  • 中國天文學家的最新發現,黑洞理論或被改寫,人類天文史上的進步
    1572年第谷發現的超新星、1705年哈雷發現的周期彗星、1917年愛因斯坦創立的靜態宇宙模型......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永遠擁有著一種神秘莫測的吸引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投身於那個廣袤、毫無邊際的世界。在今年我國的「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的評選現場上,我們又看到我們國家的天文工作者,在那個美麗、廣袤的世界中,有了新的、令人驚喜的發現——一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恆星級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