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提出「黑洞獵手」計劃 未來五年測量近百黑洞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劉繼峰研究員28日在北京透露,在發現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的基礎上,研究團隊的下一步工作將實施「黑洞獵手」計劃,未來5年預計發現並測量近百個黑洞。

劉繼峰研究員在發布會上介紹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的發現及研究相關情況。 孫自法 攝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依託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發現一顆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70倍太陽質量、距離地球約1.4萬光年的黑洞,這一重大天文發現成果北京時間當天凌晨獲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發表。劉繼峰在該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相關情況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說,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的發現及研究成果,還包括提供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接下來,利用LAMOST極高的觀測效率,天文學家有望發現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開創批量發現黑洞的新紀元。

下一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將啟動實施「黑洞獵手」計劃,通過LAMOST開始監測發現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之外的其他四個天區,以視向速度監測方法發現更多黑洞,將視向速度監測和天測數據結合,批量發現黑洞並測量黑洞質量,預計5年內發現並測量近百個黑洞,這將5倍於銀河系中目前已知黑洞。

劉繼峰表示,「黑洞獵手」計劃團隊通過跨院校超團組組建的「黑洞小分隊」已初具規模,團隊成員主要包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研究組、張昊彤研究組,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齊朝祥研究組,武漢大學王偉研究組,南京大學李向東研究組,廈門大學王俊峰研究組、顧為民研究組、武劍鋒研究組,「黑洞小分隊」將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後續更多黑洞發現和測量的成果「敬請期待」。(完)

相關焦點

  • 郭守敬望遠鏡捕捉黑洞之王 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覲見「黑洞之王」
    黑洞對人類的吸引力,幾乎和它本身的引力一樣強大。2019年可以說是「黑洞之年」。上半年,天文學家歷時10年,捕獲了首張黑洞「芳容」,一度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半年後,中國科學家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銀河系中的「恆星級黑洞之王」,將人類探索黑洞的歷史再次向前推進。
  • 天文學家精確測量超大質量黑洞自轉速率
    Valtonen教授和他的團隊在2010年對OJ287較小黑洞運行軌道的進動速率進行了精確測量,首次對雙黑洞質量進行準確估計,得出了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率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個天文學家小組使用20多臺光學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的SWIFT X射線太空望遠鏡對宇宙中巨大的一個黑洞的自轉速率進行了精確測量。
  • 星海茫茫,捕捉「黑洞之王」
    近日,國際期刊《自然》在線發布了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成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這是繼今年4月,黑洞首次展露「真顏」後,又一相關重大發現。
  •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今天(11月28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天文學家:計劃用LSST搜索太陽系第一個黑洞!地球會有危險嗎?
    一項最近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將計劃動用在2022年建成的LSST望遠鏡,準備搜索太陽系可能潛在的第十大行星(第九大),據最新的理論認為這個天體可能是一個葡萄柚(西柚)大小的黑洞!,比如尼比魯說,太陽黑暗伴星說,又或者涅墨西斯星和堤喀假說等等,天文學家們的腦洞是非常開闊的,只要需要,他們甚至可以再提出幾個假設!
  • 黑洞獵手,在璀璨星光中凝視黑暗
    太長不看版: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很快就有人提出一個理論解,可以描述黑洞;這個解過於苛刻,要求完美球形對稱,因此很長時間裡,黑洞被認為只是理論性猜測,連愛因斯坦都不信它真能形成;愛因斯坦死後10年,羅傑·彭羅斯提出俘獲面概念,證明不完美的物質坍縮也能形成黑洞,黑洞是
  • 黑洞獵手,在璀璨星光中凝視黑暗丨直擊諾獎
    原創 見文末 果殼太長不看版: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很快就有人提出一個理論解,可以描述黑洞;這個解過於苛刻,要求完美球形對稱,因此很長時間裡,黑洞被認為只是理論性猜測,連愛因斯坦都不信它真能形成;
  • 天文學家在距地球「很近」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安靜」的黑洞
    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在距地球約1000光年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個黑洞。這個黑洞不但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黑洞中距地球最近的,而且是一個三體系統的一部分。Calçada通過追蹤這個三體系統中兩顆恆星的運行軌跡,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個黑洞的存在。研究人員表示,這個黑洞的現身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宇宙中發現許多類似的黑洞。這個黑洞所屬的三體系統位於南半球天空中的望遠鏡座。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個三體系統中的恆星用肉眼就能看到。
  • 中國發現黑洞之王的背後
    科技日報記者 高博11月28日凌晨,《自然》在線發布了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發現。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多謝LAMOST的超能力發布會「奇異黑洞」的發現,顯示出LAMOST望遠鏡強大的光譜獲取能力。LAMOST擁有4000顆眼睛(4000根光纖),一次能觀測近4000個天體。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
    天文學家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的一段引力波信號可證明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消息,天文學家當日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中等質量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2倍。
  • 中國LAMOST發現改寫恆星演化理論的黑洞
    王松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 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 現在的恆星演化理論預言在太陽金屬豐度下形成的黑洞,質量是不可能超過25倍的。而中國科學家卻發現了一個70倍的,怎麼可能?
  • 為什麼說中國發現的最大質量恆星級黑洞是一道「超綱題」?
    但對更高質量的恆星而言,它們在壽命盡頭可能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爆炸後如果還有殘骸剩餘,要麼是極端緻密的中子星,要麼就是引力大到光線也無法逃逸的黑洞。這一類由恆星演化而成的黑洞,我們稱為恆星級黑洞,也是天體物理中最小的一類黑洞,質量通常在3倍至幾百倍太陽之間。最大的一類則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例如,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約為43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 「不可能質量」黑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發表研究報告稱,引力波探測器LIGO/Virgo發現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目前藉助引力波觀測到的最大的黑洞。 「不可能質量」的黑洞與「迄今最強」引力波源據CNN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曾在4月16日發布消息,天文學家利用甚大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
  • 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這個雙星系統的新成員是太陽體積的四倍多,始終不發出一點光,可以肯定,這是一個黑洞。最主要的不是發現這個黑洞,而是這個黑洞的位置,它離我們太陽系只有1000光年,是至今為止發現的離我們最近的黑洞。這也證明了科學家的一個猜測:黑洞在宇宙中無處不在,我們周圍也必定有其存在。黑洞可以說是大質量恆星生命的終點,所以,科學家猜測我們銀河系內充滿黑洞。
  • 黑洞遇上對手!這種星體堪稱黑洞獵手,反過來瓦解黑洞也有可能!
    即使世界上99.99%以上的人沒有親眼目睹過黑洞,但當我們談論這些宇宙中的巨無霸的時候還是難免談之色變,因為被它吸進去就永遠無法再重見天日了,但其實在宇宙中有一種星體天然是黑洞的剋星,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黑洞獵手,只要黑洞遇上它就會有一番糾纏,到底是什麼星體這麼牛掰呢?
  • 黑洞的諾獎之路
    如此奇異又神秘的存在讓天文學家們前赴後繼, 不斷地做一個個「追光者」, 迫切地想離黑洞的秘密近一些, 再近一些.在追尋黑洞的這條路上, 人類經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漫長歲月的洗禮.並且, 相比奧本海默之前所做的球對稱坍縮的工作, 彭羅斯的工作進一步推廣到了非球對稱的情況. 1969年, 英國天文學家唐納德·林登貝爾(Donald Lynden-Bell)[10]提出, 銀河系中心可能包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但這一觀點缺乏證據, 因為銀河系核心被星際塵埃遮蔽著, 只能作為相對微弱的射電源被探測到. 1970年,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 天文學家發現距地球最近黑洞
    歐洲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離地球最近的黑洞。這個黑洞距離我們只有約1,000個光年。歐洲南部天文臺的天文學家託馬斯·裡維紐斯說,就宇宙乃至星系而言,它離我們非常近。他領導了這項研究,周三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以前,最接近的黑洞距離我們約3200光年。此次發現將最近距離縮短了1/3。天文學家認為,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億至10億個黑洞。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要知道,此前,按照天文學家的推演,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20倍。這是因為,銀河系中質量非常大的恆星,隨著壽命的臨近,在坍縮成黑洞之前,會因為爆炸和強大的恆星風而失去大部分質量。留下太陽近70倍質量的餘量,完全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
  • 太好了,實現利用黑洞的「回聲映射」測量廣闊的宇宙距離
    當你抬頭仰望夜空時,你怎麼知道你所看到的那些光點是明亮而遙遠的,還是相對微弱而近?一種方法是比較物體實際發出的光和它看起來的亮度。它的真實亮度和表觀亮度之間的差異,揭示了一個物體與觀察者的距離。測量天體的亮度是一項挑戰,尤其是對於不發光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