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劉繼峰研究員28日在北京透露,在發現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的基礎上,研究團隊的下一步工作將實施「黑洞獵手」計劃,未來5年預計發現並測量近百個黑洞。
劉繼峰研究員在發布會上介紹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的發現及研究相關情況。 孫自法 攝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依託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發現一顆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70倍太陽質量、距離地球約1.4萬光年的黑洞,這一重大天文發現成果北京時間當天凌晨獲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發表。劉繼峰在該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相關情況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說,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的發現及研究成果,還包括提供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接下來,利用LAMOST極高的觀測效率,天文學家有望發現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開創批量發現黑洞的新紀元。
下一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將啟動實施「黑洞獵手」計劃,通過LAMOST開始監測發現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之外的其他四個天區,以視向速度監測方法發現更多黑洞,將視向速度監測和天測數據結合,批量發現黑洞並測量黑洞質量,預計5年內發現並測量近百個黑洞,這將5倍於銀河系中目前已知黑洞。
劉繼峰表示,「黑洞獵手」計劃團隊通過跨院校超團組組建的「黑洞小分隊」已初具規模,團隊成員主要包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研究組、張昊彤研究組,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齊朝祥研究組,武漢大學王偉研究組,南京大學李向東研究組,廈門大學王俊峰研究組、顧為民研究組、武劍鋒研究組,「黑洞小分隊」將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後續更多黑洞發現和測量的成果「敬請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