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精確測量超大質量黑洞自轉速率

2020-11-29 中國青年網

  Valtonen教授和他的團隊在2010年對OJ287較小黑洞運行軌道的進動速率進行了精確測量,首次對雙黑洞質量進行準確估計,得出了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率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個天文學家小組使用20多臺光學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的SWIFT X射線太空望遠鏡對宇宙中巨大的一個黑洞的自轉速率進行了精確測量。這個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率達到了廣義相對論規定的最大旋轉速率的三分之一。這個質量是太陽質量180億倍的黑洞位於OJ287類星體的中心附近,是個宇宙龐然大物,該類星體距離地球約35億光年。類星體是指由於物質墜入黑洞而發射大量電磁輻射的遙遠星系中心非常明亮的部分。

  從地球上觀測,科學家發現該類星體距離太陽很近,因此,對於它的光學廣度測量已經進行了一個多世紀。研究表明,從1891年起OJ287就開始產生周期為12年的周期光爆發。在芬蘭圖爾庫大學Mauri Valtonen教授和他的團隊開發的模型中,OJ287擁有兩個不平衡的大質量黑洞,其中一個黑洞含有吸積盤(由下落物質組成的結構),另一個黑洞相對較小,繞著大的黑洞旋轉。OJ287之所以可見,是因為吸積盤下落物體的速度較慢。

  同時,較小黑洞軌道運行時會導致吸積物質升溫,從吸積盤兩側流出,劇烈輻射。橢圓形軌道導致雙峰的產生。OJ287類星體雙黑洞模型表明,較小黑洞需要進行自轉,且自轉會改變其對吸積盤的影響,這一觀點已經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曾被提及。Valtonen教授和他的團隊在2010年對OJ287較小黑洞運行軌道的進動速率進行了精確測量,首次對雙黑洞質量進行準確估計,得出了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率。根據廣義相對論模型,科學家估計OJ287類星體的下一次爆發時間將在相對論百年紀念日附近——2015年11月25日。

  實際上,此次爆發從2015年11月18日開始,在2015年12月4日達到最亮。此次爆發為Valtonen教授和他的團隊測量出更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率為廣義相對論最大旋轉速率的三分之一創造了條件。換言之,它的克爾係數為0.31,而廣義相對論允許的最大值為1。(羅輯/編譯)

相關焦點

  • 超大質量黑洞會導致星系自轉嗎?
    圖解:位於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推估質量達太陽的數十億倍。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張直接對黑洞觀測的天文影像,由事件視界望遠鏡所拍攝,發表於2019年4月10日。這裡有一個比較方便記憶的規則:對質量為太陽M倍的黑洞,其大小約為3×M千米。
  • 天文學家觀察到一顆恆星被超大質量黑洞「迷住了」
    一個2.15億光年遠的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遮蓋,這使它成為迄今為止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恆星意粉觀測。義大利麵條化聽起來不是很科學,但是它是對實際發生情況的相當準確的描述。困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軌道上的註定恆星最終會撞到某種引力的最佳位置,從而使所有東西變成狗屎。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詳細介紹了類星體 "SDSS J1030+0524"(簡稱J1030)周圍的環境。
  • 恆星在繞著超大質量黑洞「畫花瓣」
    4 月 16 日,國外媒體曝出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觀測到一顆恆星在銀河系中心,環繞著超大質量的黑洞運轉著。這一發現驗證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所預測的結果。這一期待已久的結果是在天文學家近 30 年的追蹤觀測之下,依靠近年來發展得越來越精確的科學觀測手段才最終得以實現。
  • 要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誕生?先找到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研究吧
    我們對超大質量黑洞似乎耳熟能詳,但它們的形成機制至今仍是宇宙學一大謎團。天文學家最近鎖定一個距離地球約 1,100 萬光年的模糊星系,其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與同類一比相對青澀,或許有機會幫助天文學家解開超大質量黑洞的原貌。
  • 如何測量黑洞旋轉速度?利用超大質量黑洞撕裂恆星光芒進行探索
    天文學家使用殲滅之星來記錄黑洞的旋轉,被超大質量黑洞撕裂的恆星的光芒使研究人員能夠測量黑洞旋轉的速度。天文學家從一顆碎星的殘骸中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奇的長壽命X射線脈衝,這是因為它不可避免地旋入黑洞的嘴附近。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微型黑洞
    藝術想像圖:矮星系RGG 118中心的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非常遙遠的星系裡…… 天文學家周二宣布,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黑洞和類星體的年齡超過130億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黑洞和類星體,這讓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中巨大星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而超大質量黑洞(又稱巨型黑洞)是宇宙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單一天體類型,比如在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就有一個相當於太陽的431萬倍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在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約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去年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的m87中心黑洞,質量更是達到了太陽的56億倍,不過它還並不是最大質量的黑洞,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60億倍。
  • 我們比想像中更靠近黑洞,而且是超大質量黑洞,地球危險嗎?
    從太空中看,你也會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在不斷運動。銀河系的中心科學家指出,在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就是人馬座A*。我們知道,黑洞是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擁有著極大的引力,連光都無法逃脫。而其中尤其恐怖的,就是超大質量黑洞,它們的質量通常可以達到太陽的100萬倍以上,甚至可以有數百億倍太陽質量。
  • 地球在靠近黑洞?距超大質量黑洞比以前近2000光年,每秒快7公裡
    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名為人馬座A*(Sagittarius A*),質量約為太陽的410萬倍,約每11分鐘自轉一圈。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85年公布的數據,地球距離人馬座A*黑洞約27700光年。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蛛網"中
    周四,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令人感興趣的結構,來自宇宙只有9億年的時候。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然而,隨著在絕大多數的星系中央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這一觀點也發生了改變。在大多數星系(也包括我們的銀河系)中,這些「中央引擎」由於缺少燃料一直處於休眠狀態,因此都隱藏得很深。不過,真正令天文學家們好奇的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能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它們所處的星系。雖然名字唬人,但超大質量黑洞其實是非常「小」的天體。
  • 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有多遠?
    此次的研究數據,讓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近了2000光年,但是還不需要擔心太陽系會被黑洞吞噬,由於太陽系按照自己的軌道運動,想要被黑洞吞噬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太陽系還需要繼續前進25800光年:    該研究是日本射電銀河系探索的一部分,其目標是探究銀河系的三維結構。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會作螺旋運動並且形成一個盤,同時它們還會被加熱釋放出巨量的輻射。超大質量黑洞射出的噴流導致星系形成的概念圖。圖片來源:ESO/L. Calçada。當時,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只有類星體中才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類星體在宇宙中又十分罕見,因此它們只不過是無關緊要的宇宙「異類」而已。
  • 地球在靠近黑洞?距超大質量黑洞比以前要近2000光年,每秒快了7公裡!
    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名為人馬座A*(Sagittarius A*),質量約為太陽的410萬倍,約每11分鐘自轉一圈。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85年公布的數據,地球距離人馬座A*黑洞約27700光年。
  • 天文學家在「死亡」螺旋星系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美國一個天文學家團隊使用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的圖像,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碰撞過程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兩個黑洞將繼續彼此靠近,在時空中發出巨大的漣漪——可以在地球上探測到的引力波。這些黑洞的發現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巨大的漣漪。
  • 科學家首次測定170光年外行星的自轉速率
    2M1207b所在的系統是一顆褐矮星,軌道半徑為50億英裡,褐矮星被命名為2M1207,該系統距離地球大約170光年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對太陽系之外的超級木星進行了觀測,這是利用系外行星直接成像技術對大質量系外行星自轉速度的一次測量。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一個歐洲的天文觀測及研究機構)的超大望遠鏡 VLT(Very Large Telescope),首次觀測到了宇宙在誕生後約十億年時(宇宙非常年輕的時候),數個星系同時被一超大質量黑洞所捕獲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