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有望開創黑洞發現新紀元

2020-12-04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一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來 新智元AI朋友圈 和行業大咖討論吧。

北京時間2019年11月28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發現。

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密度非常大的神秘天體。它具有超強吸引力,任何物質,包括速度最快的光也無法從它身邊逃離。根據質量的不同,黑洞一般分為恆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

這其中,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形成的,是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居民」。理論預言銀河系中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但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發現了約20顆恆星級黑洞——而且都是通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的,質量均小於20個太陽質量的黑洞。

劉繼峰表示:「根據目前大多數恆星演化模型,在我們的星系中甚至不應該存在如此大質量的黑洞。我們過去認為,質量非常巨大、化學成分和太陽系類似的恆星,在其壽命走向末期的過程中,會以通過強力星系風釋放大部分氣體,因此不應該留下這麼龐大的殘餘。LB-1是我們想像的兩倍大。」 現在,天文學家們將面對觀測現實對既有理論和解釋的重大挑戰。」

70倍太陽質量黑洞被發現,顛覆現有理論和解釋

如何找到新的方法,發現數量巨大、沒有X射線輻射的黑洞,成了天文學界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自2016年秋季開始,以國家天文臺為首的研究團隊利用LAMOST開展雙星課題研究,歷時兩年半監測了一個小天區內3000多顆恆星。結果發現,在一個X射線輻射寧靜的雙星系統(LB-1)中,一顆質量是太陽八倍的藍色恆星,圍繞「一個看不見」的天體做著周期性運動。不同尋常的光譜特徵表明,那個「看不見的天體」極有可能是一顆黑洞。

研究人員隨即進行了「確認」:他們通過西班牙10.4米加納利大望遠鏡和美國10米凱克望遠鏡,進一步確認了LB-1的光譜性質,計算出該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70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年半的監測時間裡,LAMOST共為這項研究做了26次觀測,累積曝光時間約40個小時。劉繼峰表示,如果利用一架普通四米望遠鏡來尋找這樣一顆黑洞,同樣的機率下,則需要40年的時間——這充分體現出郭守敬望遠鏡超高的觀測效率。

目前恆星演化模型只允許在太陽金屬豐度下形成最大為2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顆新發現黑洞的質量已經進入了現有恆星演化理論的「禁區」。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臺長大衛·雷茨表示,「在銀河系內發現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將迫使天文學家改寫恆星級黑洞的形成模型。

這一非凡的成果,將與過去四年裡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及歐洲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探測到的雙黑洞併合事件一起,推動黑洞天體物理研究的復興」。接下來利用LAMOST極高的觀測效率,天文學家有望再發現一大批深藏不露的「平靜態」黑洞,開創黑洞批量發現的新紀元。

大功臣: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

本次重大發現依託的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

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又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前光譜天文望遠鏡,建在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它是一架橫臥南北方向的特殊的中星儀式反射施密特望遠鏡。它突破了天文望遠鏡大視場與大口徑難以兼得的難題,其有效通光口徑為4米,視場角直徑為5度。LAMOST創新採用了分區並行可控的光纖定位技術,在1.75米的焦面上放置4000根光纖,一次能觀測近4000個天體,配有16臺光譜儀和32臺CCD相機,使其成為目前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1997年LAMOST項目得到批覆,成為我國首個天文大科學工程。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向全球發布郭守敬望遠鏡7年巡天光譜數據,包含1125萬條光譜,其中高質量光譜數達到了937萬條,約是國際上其他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之和的2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取光譜數突破千萬量級的光譜巡天項目,被天文學家譽為全世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光譜之王」。同時,此次公布的數據中還包括一個636萬組恆星光譜參數星表,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恆星參數星表。

據了解,目前中國、美國、德國、比利時、丹麥等國家和地區的124所科研機構和大學的769位用戶正在利用這些數據開展研究工作,並在銀河繫結構與演化、恆星物理研究、特殊天體搜尋等重要前沿領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7個國家、55位作者,論文一作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

這項工作是基於LAMOST(中國興隆)、加納利大望遠鏡(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凱克望遠鏡(美國夏威夷)和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美國)的觀測數據完成的。

本研究共包括55位作者,來自中國、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義大利、波蘭和荷蘭7個國家28家單位。論文一作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

劉繼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1973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銀河系三維結構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    

1996年及1999年本科和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大學,2005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天文系,其後至美國哈佛大學工作,歷任愛因斯坦學者、哈佛大學史密松天文臺PI研究員。2010年從哈佛大學到國家天文臺工作併入選科學院「百人計劃」,201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任崗位教授,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5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6年獲評「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同年獲得「Delta Lectureship Award」,2017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同年入選第三批「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19年入選首屆騰訊「科學探索獎」。

劉繼峰研究員研究興趣為緻密天體和恆星的多波段觀測研究。目前已在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七十餘篇,其科研成果入選「2013年度22個中國科學家代表成果」,併入選「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2013年11月和2015年12月均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學術雜誌《自然》發表科研成果,最近利用LAMOST監測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的工作也已經被《自然》接受。2013年的工作被《自然》列為新聞頭條,並稱之為「摘取了這個領域的聖杯」。2015年12月的工作被《自然》雜誌稱為「本領域2015年度五個重大發現之一」。其科研成果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外媒廣為關注和報導,也為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等主流媒體廣泛報導。

論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766-2

參考連結: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4857109/4746594

新智元AI朋友圈詳細使用教程,8000名AI大玩家和實踐者都在這裡!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密度非常大的神秘天體。
  • 我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密度非常大的神秘天體。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原標題: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劉繼峰研究員在發布會上介紹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的發現及研究相關情況。 孫自法 攝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在北京宣布,該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依託中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縮寫LAMOST),發現一顆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
  • 郭守敬望遠鏡捕捉黑洞之王 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這一電磁波波段最重恆星級黑洞的發現,還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發現了什麼這次,來自中國興隆觀測基地的LAMOST(郭守敬望遠鏡)立了大功。這只能是一個黑洞。並且,是目前銀河系內發現的最重的黑洞。根據論文一作劉繼峰的介紹,一般模型認為,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主要形成於低金屬豐度環境(低於1/5太陽金屬豐度),LB-1卻擁有一個與太陽金屬豐度相近(1.2倍太陽豐度)的B型星。無論這顆恆星最初的質量有多大,目前恆星演化模型只允許在太陽金屬豐度下形成最大為2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記者今天(11月28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的恆星級黑洞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8日宣布,該臺研究團隊依託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個迄今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這個黑洞質量約為太陽70倍,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什麼是恆星級黑洞?中國科學家的這次新發現,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黑洞與星體一樣,也分為很多種,比方說巨型黑洞、超大黑洞和我們今天的主角——恆星級黑洞。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呢?簡單來說,就是宇宙中一顆大質量的恆星(至少是太陽的20倍大)在經過紅巨星階段和超新星爆發後,引力坍縮成為的一個黑洞。我們都知道,黑洞本身並不發光,所以,科學家一般在尋找恆星級黑洞的時候 ,都是通過伽馬射線暴來確認它可能存在的區域。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質量是太陽的68倍
    這顆黑洞質量之大,可謂顛覆了人類此前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 中國科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質量高於太陽68倍的巨大恆星級黑洞,這一發現可謂顛覆了以往人類對恆星演化過程的認知。
  • 最大恆星級黑洞被發現,現有黑洞理論被顛覆,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
    黑洞,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體,黑洞的前身是大質量的恆星,當恆星進入演化末期,內部能量全部燃燒殆盡,並且經歷超新星爆炸之後,就會坍縮成為黑洞。黑洞的特徵是在一個空間區域內,具有非常強大的重力,就連光都沒有辦法從黑洞的視界中逃脫。
  • 中國發現迄今為止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將顛覆科學界的固有認知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發現。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 為什麼說中國發現的最大質量恆星級黑洞是一道「超綱題」?
    但對更高質量的恆星而言,它們在壽命盡頭可能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爆炸後如果還有殘骸剩餘,要麼是極端緻密的中子星,要麼就是引力大到光線也無法逃逸的黑洞。這一類由恆星演化而成的黑洞,我們稱為恆星級黑洞,也是天體物理中最小的一類黑洞,質量通常在3倍至幾百倍太陽之間。最大的一類則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例如,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約為43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 中國天文學家提出「黑洞獵手」計劃 未來五年測量近百黑洞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劉繼峰研究員28日在北京透露,在發現迄今質量最大恆星級黑洞的基礎上,研究團隊的下一步工作將實施「黑洞獵手」計劃,未來5年預計發現並測量近百個黑洞。
  • 世界上最大的黑洞!由中國科學家發現,黑洞理論將被重新改寫
    除此之外,宇宙中還有很多的天體,它們所發出的光線並不是肉眼可見的頻段,科學家也是用電磁波的探測器來發現它們的。就在剛剛過去的十一月,我國的天文學家宣布了一個重磅的消息。同樣是通過測量伴星的變化,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全世界發現最大的黑洞。
  • 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大到科學家要重新研究理論
    科學家告訴我們,當一顆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它的內核會變成恐怖的黑洞,從此開始自己的饕餮生涯。根據黑洞的質量,我們將黑洞分為恆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也有人認為存在迷你黑洞,不過目前沒有發現過)。而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的恆星級黑洞,也發現了大量的超大質量黑洞。
  • 中國LAMOST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它是怎麼誕生的?爆炸出來的嗎?
    2019年11月28日凌晨《Natur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關於「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超過70倍太陽質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利用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在現有理論禁區內的黑洞,並且提供了一種新的尋找黑洞的方式!
  • 中國發現黑洞之王的背後
    科技日報記者 高博11月28日凌晨,《自然》在線發布了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一項重大發現。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根據B型星和Hα發射線的速度振幅之比,可以算出:有一個60-80倍太陽質量的大傢伙,它只能是黑洞。這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恆星型黑洞。 為表彰LAMOST,天文學家給這個黑洞雙星系統命名為LB-1。與已知的恆星級黑洞不同,LB-1從未在任何X射線觀測中現身。這顆黑洞和它的伴星相距較遠(1.5倍日地距離)。
  • 史上最大規模的黑洞合併!驚人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
    首先,這兩個黑洞的合併是目前已知人類觀察到的最大規模的10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但是位於這個區間的黑洞卻一直沒有被發現。雖然科學家一直認為中等質量的黑洞對於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一直都沒有發現到直接的證據。
  • 黑洞理論被顛覆!科學家發現一個奇怪黑洞,直呼這顯然不可能存在
    據報導,近日,法新社發表了一篇有關於恆星級黑洞的研究報導,文章中指出,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本不應該存在的黑洞,這個黑洞的密度非常大,而且質量是太陽的142倍,對於一個恆星級黑洞來說,科學家表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 譯詞 | 一周熱詞:最大恆星級黑洞、高以翔去世、宇芽家暴案、網易致歉...
    中國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2. 高以翔去世3. 宇芽控訴被家暴4. 網易因暴力裁員致歉5. 操場埋屍案徹底查清最大恆星級黑洞biggest stellar-mass black hole(圖片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