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ind資訊
都是必選消費的替代品,人造肉最近發展的風生水起,但是電子菸卻處處碰壁,全球最大電子菸品牌Juul連CEO都被迫下臺。
9月25日Juul宣布,CEO凱文?伯恩斯(Kevin Burns)已經辭職,其職位將由全球最大的跨國菸草公司Altria高管K.C.克羅斯韋特(K.C.Crosthwaite)繼任。與此同時,即刻在美國暫停所有廣播、印刷和數字廣告。
新上任CEO克羅斯韋特25日坦言,「很不幸,電子菸行業正面臨風險,因為青少年的使用率高得讓人無法接受,這侵蝕了公眾對我們行業的信心。在此背景下,我們必須努力與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合作。」
目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在調查Juul是否針對未成年人使用了欺騙性營銷。監管機構認為Juul推動了青少年吸食電子菸的流行,審查了Juul公司早期使用年輕模特和鮮豔色彩的廣告活動。批評人士說,這些照片將電子菸定位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吸引了年輕人。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調查數據,約1/4的12年級學生承認,他們在過去一個月吸食過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產品。而且青少年的電子菸消費增長趨勢越來越明顯。
不僅青少年受其影響,電子菸也不如宣傳的那麼健康。美國疾控中心26日最新數字顯示,全美多個州已累計報告與電子菸相關的肺損傷病例805例,其中死亡病例13例。目前,調查人員仍不能確定引發這些肺病的到底是哪種電子菸產品或者哪種化學物質。疾控中心暫時建議,如有顧慮,應考慮避免使用電子菸產品。
據知情人士透露,負責監督營銷活動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2018年9月開始調查Juul,目前正在考慮金錢賠償。
Juul公司未對調查發表評論,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完全合作,並且「與任何對我們這一類別感興趣的政府機構或監管機構保持透明。」該公司表示,它「從未向年輕人推銷過」,其2015年的廣告宣傳活動「是針對25-34歲的成年人,持續了6個月。」
Juul於2015年成立,並由私人持有,菸草巨頭奧馳亞(MO.US)後來以12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Juul 35%股份。此前全球最大菸草公司菲利普莫裡斯(Philip Morris)準備談判合併,現在由於監管機構對電子菸的監控日益嚴格,兩家菸草巨頭的談判破裂。
菲利普莫裡斯是知名香菸品牌萬寶路(Marlboro)的生產商,旗下擁有一款JUUL的競爭產品——iQOS。不同於JUUL將含尼古丁的液體汽化,iQOS採用的是「菸草加熱不燃燒」技術,產品已經得到FDA批准。
受美國電子菸監管趨嚴的影響,A股市場相關公司也受到波及。億緯鋰能裡連續大跌,兩周跌幅接近30%。
多國遭下架
不僅在美國多個洲遭封殺,Juul9月剛剛進入中國,同步上線京東天貓,已經開始備戰雙十一。但僅僅進入中國市場一周,天貓、京東電商平臺已經下架,目前通過天貓、京東搜索Juul,均已搜索不到旗艦店頁面,但仍有第三方店鋪售賣Juul相關產品。
Juul在一份聲明中回應,儘管目前Juul電子菸在中國電商平臺下架了,但我們期待與相關方面繼續對話,以便我們的產品再次上架。我們仍然堅定履行承諾,為中國超過3億成年菸民提供可行且多選的電子菸。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也宣布,將停止在其所有門店銷售電子菸。沃爾瑪官方表示,公眾對電子菸的擔憂與日俱增,「鑑於日益複雜且不確定的聯邦及各州政府的監管規定,我們計劃停止在沃爾瑪和山姆會員俱樂部所有門店銷售電子菸產品。」
除了中國市場外,巴西、泰國、印度也宣布將全面禁止銷售所有電子菸產品。
菸草究竟有多掙錢?
不管電子菸是像人造肉一樣的健康替代品,還只是一個宣傳噱頭,他們瞄準的都是菸草這個千億王國。
拿中國來說,2014年中國菸草迎來高光時刻,行業全年工商稅利總額跨越一萬億元。2018年的成績單已經不能用耀眼來形容了,應該是灼眼。中國菸草一家公司的利潤就相當於四大行+兩桶油+BAT的總和。
馬克?吐溫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戒菸,我已經戒了幾百次了。
中國菸草孫公司中煙香港今年6月12日在香港上市,短短3個月時間,漲幅接近350%。
有業內人士透露,電子菸的毛利70%起步。一支售價在300左右的電子菸,進貨價約為30元。市場廣闊,利潤超高,誰不會心動呢。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資本論裡的這句話,同樣是電子菸現狀的寫照。
根據全國標準信息公開網站顯示,國家標準計劃《電子菸》於2017年10月著手制定,目前還在「正在批准」中,標準會對電子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以及包裝、標識、說明書、貯存和運輸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