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網 市場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家藥價談判、納入醫保等政策的推行,我國抗體藥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有行業人士表示,未來10年,中國的抗體藥真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雖然我國抗體藥物發展水平與國際的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是也在逐步追趕。
我國抗體藥物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圖片來源:製藥網)
數據顯示,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單抗產業市場規模已從2004年的5700萬元躍升至2017年115.65億美元,近五年平均年增長率達20.42%以上。
另外,有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隨著國家藥價談判、納入醫保政策的深入,抗體藥也開始放量。其中通過藥價談判的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康柏西普增速較快,尤其是曲妥珠單抗2018年後2個季度銷售額增長分別為78%、119%,2019年個季度樣本醫院的銷售額更是超過10億元,放量明顯。貝伐珠單抗2018年後2 季度銷售額增速分別為90%、99%,康柏西普的後兩個季度收入增速也達到了35%、46%。
抗體藥物作為未來生物藥的主力軍,是創新藥研發的重中之重,在全球已上市的前十大藥品銷售中,抗體藥物已佔到半數以上,研發抗體藥物成為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據了解,2018年新型抗體技術與藥物開發更是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如2018年9月3日,E M A批准用於治療成人獲得性血栓性血 小 板 紫 癜 的 納 米 抗 體 藥 物C aplacizum ab上市,成為這一新型抗體技術從發現到應用的裡程碑事件。
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以及圍繞這些藥物的篩選平臺與新型技術層出不窮,給抗體藥物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我國,2018年抗體藥物上市速度也得到較大提升。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上市了48 個新藥,其中10 個為單抗產品,單抗產品中2 個為國產。
如今中國抗體用藥市場正在飛速發展,但是從目前來看,市場滲透率仍有待提高。數據顯示,
2017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1.01萬億美元,抗體藥物佔據11.8%。而我國從2014年起,便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但單抗藥物市場份額(包括進口藥物)僅佔1%。這遠低於歐美16%的市場比例,同時低於日本和韓國的8.9%和3.1%。
對於我國抗體藥物的發展面臨的挑戰,業內表示,主要面臨著人才與資金方面的挑戰。「在抗體藥研發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的挑戰。大的挑戰在於周期長、技術壁壘高,讓很多公司望而卻步。抗體藥物的研發需要有經驗豐富的高精尖人才帶領一個團隊來完成,平臺的建立並沒有那麼容易。另外在資金方面,抗體藥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很顯然,一些企業在資金方面是不足的。」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未來我國抗體藥將迎來重大的機遇期。業內預測,中國作為人口基數巨大和快速發展中的國家,病患需求巨大,到2030年,預期中國的抗體藥市場規模也將超過3000億元。
另外,隨著國家《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方案》、《關於藥品註冊審評審批若干政策的公告》、《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落實,中國的創新藥審評審批速度得到了數倍的提升,這也較大地加速了創新藥物的研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