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T-TaS2材料中發現的能帶絕緣體到莫特絕緣體相變

2020-09-13 量子之聲

過渡金屬二硫組化合物是一大類被廣泛研究的層狀二維材料,其不僅在工業上有廣闊的的應用前景,同時也蘊含豐富的凝聚態物理現象。1T-TaS2是一個經典的例子。高溫時,1T-TaS2處於金屬態;隨著降溫,1T-TaS2經歷多個電荷密度波(CDW)相變,並最終在低溫下進入絕緣態。有關1T-TaS2絕緣態的成因一直存在爭議。由於CDW的存在,每13個Ta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star of David(SD)的結構。每個SD結構中,僅有一個電子處於費米能附近,形成帶寬很窄的半滿能帶。有些觀點認為,局域庫倫相互作用使半填充能帶發生莫特相變,在費米能附近打開能隙,形成莫特絕緣體;而另外一些觀點認為,半滿能帶可以發生皮爾斯相變,每兩層相鄰的TaS2層配對,形成雙層結構,從而使得費米能附近電子剛好變為偶數,形成滿帶的能帶絕緣體。

確定1T-TaS2的基態非常重要,如果其為莫特絕緣體,其可能為實現理想自旋液體提供合適的平臺。利用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李源課題組提供的高質量單晶樣品,量子中心張焱助理教授課題組利用變溫X射線衍射和角分辨光電子能譜(ARPES)技術,對1T-TaS2的相變過程進行研究。實驗發現,當進入低溫的絕緣態時,X射線衍射觀察到了c方向半整數衍射峰(圖1),同時能帶沿著kz方向出現周期為2p/2c的色散。這兩個結果都顯示了1T-TaS2低溫下存在層間的二聚化,是一個能帶絕緣體。

圖1:變溫依賴的X射線衍射譜。a 1T-TaS2在低溫120K和常溫300K的沿c軸方向衍射譜對比圖,插圖是放大1100倍的(0,0,5/2)和(0,0,7/2)半整數峰;b 1T-TaS2在升溫過程中(0,0,7/2)和(0,0,4)衍射峰的演化圖;c 1T-TaS2層間二聚的示意圖

更有趣的是,張焱課題組利用自行研製的ARPES系統,通過連續精密的變溫實驗,在相變附近的一個微小溫度窗口中,發現了一個之前未被觀測到的絕緣中間態(I態)。進一步實驗表明,在I態中,能帶具有明顯的能隙,呈現絕緣性,但其能帶沿kz方向的色散消失,表現出準二維的特性。

圖2:能帶隨溫度演變的ARPES數據和示意圖。a, b1T-TaS2在變溫過程中G點附近的能量分布曲線和相應的溫度依賴演化圖;c, d 1T-TaS2在I態和C-CDW態的能帶沿kz方向的色散;e, f1T-TaS2在不同電子態下的能帶演化示意圖

通過進一步分析,張焱課題組發現,1T-TaS2中存在多種相互作用的競爭。面內電子躍遷、格點庫倫相互作用和層間電子躍遷都具有相近的能量尺度。在低溫下,層間躍遷主導,體系發生層間二聚處於能帶絕緣態。而隨著升溫,在很小的溫度窗口中,庫倫相互作用佔據主導,誘導體系發生了能帶絕緣態到莫特絕緣態的轉變。而進一步升溫,面內電子躍遷佔據主導,體系進入金屬態。這一發現不僅解決了1T-TaS2中絕緣態成因的爭議,同時,中間態的發現也為1T-TaS2體系中尋找莫特絕緣體和自旋液體相指出了新的溫度區間。

這項工作於8月25日以「Band insulator to Mott insulator transition in 1T-TaS2」為題,在線發表於物理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4215 (2020)]。張焱是文章的通訊作者,博士生王宇迪為文章第一作者,該工作使用的高質量1T-TaS2單晶樣品由李源課題組提供,博士生姚偉良製成。光子能量依賴實驗在合肥同步輻射光源BL13U完成,得到崔勝濤博士的幫助。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報導量子中心張焱課題組及合作者在1T-TaS2材料中發現的能帶...
    有些觀點認為,局域庫倫相互作用使半填充能帶發生莫特相變,在費米能附近打開能隙,形成莫特絕緣體;而另外一些觀點認為,半滿能帶可以發生皮爾斯相變,每兩層相鄰的TaS2層配對,形成雙層結構,從而使得費米能附近電子剛好變為偶數,形成滿帶的能帶絕緣體。確定1T-TaS2的基態非常重要,如果其為莫特絕緣體,其可能為實現理想自旋液體提供合適的平臺。
  • 莫特絕緣體中難以捉摸的原子級磁性「信號」被揭曉!
    現在來自波士頓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探索莫特(Mott)絕緣體的屬性時,揭示了這種獨特材料從絕緣體轉變為金屬時難以捉摸的原子尺度磁信號,該研究團隊現在在《自然物理》上發表了其研究發現。
  • 觀察到「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絕緣態
    物理學家將「Twistronics」定義為相鄰範德瓦爾斯層之間的相對扭曲角,以產生石墨烯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這一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和獨特適合於顯著改變、定製基於二維材料的設備屬性,以實現電流流動的方法。「Twistronics」的顯著效果在研究人員開創性工作中得到了例證,證明了當兩個單層石墨烯層以θ=1.1±0.1°的「魔角」扭轉角度堆疊時,出現了非常平坦的帶。
  • 新開發的石墨烯裝置,既是墨烯超導體,又能是石墨烯絕緣體!
    它可以很容易地從導電而不損失任何能量的超導材料,切換到阻擋電流的絕緣體,然後再回到超導材料——所有這一切都只需要簡單地翻轉一個開關,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上。通常,當有人想研究電子在超導量子相和絕緣相中的相互作用時,需要研究不同的材料。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教授,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王教授說:通過該系統,可以在一個地方同時研究超導相和絕緣相。
  • 物理所高壓誘導拓撲絕緣體碲化鉍超導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它的體態表現出絕緣性質,而表面態則表現為金屬特性。在拓撲絕緣體內部的電子能帶結構和常規的絕緣體相似,費米能級位於導帶和價帶之間的能隙當中。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特殊的狄拉克能帶結構,而且由於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這種結構非常穩定。理論研究表明,當把拓撲絕緣體和鐵磁性或超導體組合在一起時,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理現象,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發現和研究拓撲超導體。
  • 新工具可用於尋找拓撲絕緣材料
    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帯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帯隙的金屬表面態。這種表面態是由能帶結構的內在拓撲性質所決定,受時間反演不變對稱性的保護,不容易受到缺陷、雜質等外界環境的影響。利用這種魯棒性,在拓撲絕緣體材料中,結合拓撲序、超導序和鐵磁序,人類有望構造新型量子器件,並最終應用到量子計算和自旋電子學等領域。
  • 當材料內部電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新的物理行為,如莫特絕緣體!
    指出這種材料中的電子關聯,導致了堅固的莫特絕緣體狀態,並伴隨著不尋常的軌道織構。為了克服這一挑戰,並希望發現新的行為,Crommie和同事們決定將1T-TaSe2的晶體變薄到單層厚度,這樣不同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就不再是問題了。
  • 中國科大在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對於一個有開放邊界的二維拓撲絕緣體,其邊界上有一對自旋相反受時間反演對稱保護的相向傳輸的邊界態。近期,結合對稱性和材料資料庫的高通量計算報導了幾十種二維拓撲絕緣體材料。其中,絕大多數已發現的材料體系可以被這兩種理論模型有效地描述。隨著拓撲絕緣體這一概念的持續推廣,使得廣泛存在於二維和三維層狀材料體系中的新型拓撲相被不斷發現。
  •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為可能的器件應用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        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研究人員與合作者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中由能帶拓撲量子相變而導致的磁性量子相變
  • 最新發現:石墨烯中「魔角」範圍比預期大
    物理學家將「Twistronics」定義為相鄰範德瓦爾斯層之間的相對扭曲角,以產生石墨烯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這一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和獨特適合於顯著改變、定製基於二維材料的設備屬性,以實現電流流動的方法。「Twistronics」的顯著效果在研究人員開創性工作中得到了例證,證明了當兩個單層石墨烯層以θ=1.1±0.1°的「魔角」扭轉角度堆疊時,出現了非常平坦的帶。
  • 我科學家找到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依據
    近期,結合對稱性和材料資料庫的高通量計算報導了幾十種二維拓撲絕緣體材料。其中,絕大多數已發現的材料體系可以被這兩種理論模型有效地描述。隨著拓撲絕緣體這一概念的持續推廣,使得廣泛存在於二維和三維層狀材料體系中的新型拓撲相被不斷發現。近年來的理論發展將拓撲相推廣到了高階:N維高階絕緣體的N-1維邊界依然絕緣,但是在N-2維的稜邊或稜角上具有受拓撲保護的電子態。
  • 科學家發現新的新的拓撲絕緣體—鉍
    Vergniory,發現了一類新的材料:高階拓撲絕緣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了《自然物理學》雜誌上,題為《鉍中的高階拓撲》。理論物理學家首先預測了這些絕緣體的存在,這些絕緣體在晶體邊緣具有導電性能而不是在其表面上,並且具有導電性而不會消散的特性。 現在,這些新特性在鉍中通過實驗證明。
  • 高溫超導相變研究的新思路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的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領域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其相圖的典型特徵是通過陽離子替換引入的電荷摻雜使其從反鐵磁莫特絕緣態過渡到超導相。Pr2CuO4是電子型銅氧化物超導體Pr2 xCexCuO4(PCCO)的母體,由於同位庫倫排斥作用,銅的dx2 y2軌道劈裂為上下Hubbard能帶,使得其半填充時展示絕緣性。
  • 「前沿技術」費洛凱陳數光絕緣體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受美國陸軍研究署和空軍研究署資助,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通過打破時間反演對稱性,在動態驅動系統中實現了費洛凱陳數光絕緣體。拓撲光子學利用麥克斯韋方程研究各種拓撲相,並將結果應用於光學系統。光隔離器、光環形器等諸多拓撲光子學的重要應用都是不可逆的,只能由時間反演對稱性被破壞的系統(即費洛凱陳數光絕緣體)實現。在靜態系統中,一般利用靜態擾動破壞互易性而實現時間反演的破壞。
  • 拓撲絕緣體或構建光子「高速公路」
    1月10日,中新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設計出一種特殊結構的人工電磁單元,構建出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首次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相關成果發布在《自然》上。  這條三維世界光子的「高速公路」為「Z」字形,但光子在傳播時,能夠無障礙地繞過「Z」形拐角。
  • 【科技日報】我國科學家找到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依據
    近期,結合對稱性和材料資料庫的高通量計算報導了幾十種二維拓撲絕緣體材料。其中,絕大多數已發現的材料體系可以被這兩種理論模型有效地描述。隨著拓撲絕緣體這一概念的持續推廣,使得廣泛存在於二維和三維層狀材料體系中的新型拓撲相被不斷發現。  近年來的理論發展將拓撲相推廣到了高階:N維高階絕緣體的N-1維邊界依然絕緣,但是在N-2維的稜邊或稜角上具有受拓撲保護的電子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