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土星是公認的最美麗的行星。它的表面呈淡淡的橘黃色,赤道上空有一個發光的環圍繞著,好像戴了一頂高貴典雅的帽子。
土星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29年半才能完成,但自轉速度較快,自周期短,大概只需要10個多小時。由於它自轉速度快,產生的離心力大,導致它的外形偏扁。上星的赤道與其公轉軌道有27度的傾角,與地球的23度傾角非常相似。當土星公轉時,其兩個半球交替朝向太陽。這種交替循環形成了土星的四季變化,這與我們地球的四季成因相同。科學家認為,土星的中心是一個巖石外圍是一層壓縮核,的冰塊,冰塊外面裹著由氫和氦等氣體構成的大氣圈。
土星斜著身子繞太陽轉動,當它的北極朝向太陽時,那裡由於長時間低溫而凝結成細小顆粒的氮,被太陽光急劇加熱升溫,升華成氮氣,並一直上升直到抵達低溫的雲頂,形成光亮的白雲,我們稱之為「大白斑」。與地球相比,土星的直徑是地球的9.5倍,體積是地球的730倍。土星的核心外面沒有像地球那樣的幔和殼,只有核外的冰層和與之相連的大氣。因此,它雖然體積很大,但密度卻很小。水的密度為1000千克1米3,土星的密度只有水的70%,假如把土星放在水中,它會漂浮在水面上。上星表面的溫度約為-140℃,雲頂溫度為-170*C,比木星還低。
由於土星表面溫度較低,且物質逃逸速度慢,從而使它保留著幾十億年前形成時所擁有的幾乎全部的氫和氦。因科學家認為,研究土星目前的成分就等於研究太陽系形成此,初期的原始成分,對於了解太陽內部活動及其演化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