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為何如此危險?帶你了解太陽系的第二大行星

2021-01-12 宇宙筆記本

在太陽系中,土星可能是僅次於地球的第二個最容易被認出來的行星了,因為它有著華麗的光環。儘管其它氣態巨行星也有無光環,但在大小美麗程度上沒有一個能與土星光環相提並論的。

土星是太陽系中的第二大行星。多年來它被各種各樣的任務訪問過,但最近一次來訪的是卡西尼號飛船,它繞著土星的軌道運行了294次,13年來一直在發回數據。最後它在2017年九月直接墜入土星厚厚的雲層中。從卡西尼號和其它太空飛船收集到的有價值信息中,科學家們對於土星的內部結構和組成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直接潛入土星看看在氣態巨行星神秘的圓頂下到底隱藏著些什麼?像我們以前在其它氣態巨行星探索過的一樣,這項任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我們已經用了特殊的科幻太空服,可以把人類帶到星球的核心。當你向土星墜落時,你會看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觀的光環。它由數是一個微小的冰和巖石顆粒以及巨大且分散的巨石組成。你最初的下降速度與你在地球墜落的速度相似,因為土星的引力之比地球的大7%,在重力的作用下也很快就會穿過明亮的氨莖體外院,那裡的溫度降到零下130攝氏度左右,氣壓約為一,相當於地球海平面大氣壓。

最終你會到達氨氣雲層底部進入第二層,深棕色的硫化氫在這裡你會感受到二到四個大氣壓和零下一百攝氏度的溫度。當你越陷越深,你會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環境越來越暗,因為太陽光無法穿透到這個深度。但是通過使用科幻太空頭盔,可以看到周圍的東西,猛烈的風會以每小時1770公裡的速度掠過。如果沒有這特殊裝備,必將會被撕碎。在下落225公裡後,到達了這地域的底部。現在正在進入高聳的黑水兵營區域,靜電產生巨大的目光。當你在這些可怕的雲層中墜落時,你可以看到這些湖光在你周圍上說,在這個階段壓力會上升到大約十個大氣壓。

在兩個多小時的旅程後,你會掉入土星大約402公裡。此時你所處的環境開始變得非常極端。當你慢慢進入,在巨大壓力下,將氫和氦液化的區域時溫度急劇上升到一百攝氏度左右。你周圍的大氣會變得更厚,襠裡的密度與環境相等時,你的下降速度開始減慢。但由於你非常高科技的裝備,它將允許你繼續降落。在下成數個小時後,你將在土星的兩萬英裡外在高達兩百萬個大氣壓下到達金屬氫區域。這裡的溫度將上升到九千攝氏度左右,導致你周圍的環境白熱化。這篇由金屬氫組成的壯麗瀚洋正是土星產生巨大磁場的原因。在下沉數周后,你已經行駛了56327公裡進入土星了。

它是一個由壓縮的巖石鐵和七的冰組成的,表面面積可能是地球的兩倍大。在這裡,你的衣服必須承受一萬兩千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和一千萬個大氣壓。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太陽系最美的行星嗎?太陽系第二大行星,土星有何特殊之處
    在這個太陽系系列課程中,我們介紹了每一顆恆星的英文名以及它們所代表的神話人物。其中,金星的英文名Venus所代表的,就是羅馬神話中的美神維納斯。不過,在太陽系中,若要說到最美的行星,金星恐怕未必能夠獨佔鰲頭,相信更多的人會把這一票投給太陽系的第二大行星——土星。
  • 走近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土星
    深入了解土星土星至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排名第六,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因其炫目的光環,土星在太陽系中尤顯獨特。雖然土星並不是唯一一個有行星環的行星,但也找不到另一個像土星這樣擁有如此壯觀且複雜行星環的行星了。和氣態巨行星木星一樣,土星是一個主要由氫氦構成的巨型球體。
  • 太空旅行號帶你遨遊太陽系八大行星!
    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表面溫度 約 6000 ℃離開太陽,我們來到太陽系最小的一顆美麗巖石星球,水星。水星直徑約為4878公裡,表面的空氣非常稀薄。正因為如此,水星表面的晝夜溫差非常大,白天陽面可達500 ℃,晚上陰面可達- 200 ℃。
  • 換個角度,帶你了解真正的太陽系,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
    換個角度,帶你了解真正的太陽系,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 都知道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8大行星,其中就有我們的地球。今天為大家介紹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太陽系。
  • 太陽系密度最高,也是最「軟」的行星:為何地球如此「脆弱」?
    太陽系密度最高,也是最「軟」的行星:為何地球如此「脆弱」?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當中的一顆行星,距離太陽1個天文單位遠,圍繞著佔據太陽系99.8%質量的太陽旋轉。當然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當中還有其他的七顆行星,而除了八大行星之外,太陽系當中還有小行星帶,柯伊伯帶,奧爾特星雲等等物質組成,其中還包括冥王星,鬩神星,穀神星等等矮行星。那麼太陽系當中的「八大行星」裡,密度最高的星球又是哪顆呢?要說太陽系當中密度最高的星球,首先肯定要排除掉雪線外的四顆大行星,也就是木星土星兩顆氣態巨行星,還有天王星海王星兩顆冰巨星。
  • 太陽係為何由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冥王星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遠古時代起,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就已經被人們熟知。古希臘人把這些在天上會移動、會發光的天氣叫做行星。這其中包括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月球、太陽,這個定義非常模糊,第一行星這時的定義不包括地球在內。第二,這個詞包含很多不同種類的天體,但是古希臘人不知道月球和土星有什麼分別?當時用作觀察宇宙的科技非常有限,只能靠肉眼。
  • 「太陽系漫遊」土星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 密度比水還小
    土星在太陽系中體積僅次於木星,同屬於氣體巨行星。平均半徑是地球的9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我說的是平均半徑,因為土星的赤道和極地半徑相差近10%。它的密度約是0.68克每立方釐米,是地球平均密度的8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唯一密度比水還小的行星。
  • 這篇文章,帶你漫遊太陽系,領略各大行星風光
    距離太陽第二近的是金星,也稱之為啟明星,是明朗的天空之最亮的星星,金星有濃密的大氣層,距離太陽1.07億公裡,進行的磁場十分微弱,這使它不具備引誘衛星的能力,上面惡劣的氣象環境也不具備-切生命所需的條件。
  • 你了解我們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嗎?
    相比較而言,離地球第二近的火星似乎是最溫和也是最像地球的行星了,這也是美歐俄印包括我們國家(螢火1號)都不斷往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原因雖然它比地球冷了點,平均溫度?63°C。
  • 太陽系的「柯伊伯帶」是什麼,為何如此神秘?來看看科學家的解釋
    太陽系中原本有九大行星,但由於冥王星沒有達到行星的基本要求,故而被除名。按照國際天文學定義,一個天體是否能被稱為行星,主要看是否滿足這三點要求:一是圍繞太陽公轉;二是質量足夠大,並且能靠自身能力變成球體;三是能夠清除軌道上的天體(衛星除外)。然而,冥王星卻只滿足前兩點要求,故此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內。
  • 為什麼太陽系行星布局如此的與眾不同?可能是木星背後引導的結果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在地球之外則是直徑達2光年有太陽系。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們的母星系太陽系,通過觀測我們了解了太陽系的行星結構,知道整個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中,有四顆是類地行星,有四顆是氣態行星,這種對半分的排列讓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最初科學家認為,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有上千億個恆星系,而我們的銀河系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 韋蘭胤|太陽系的指環王——土星
    本周我看的百科視頻是關於行星的視頻,那麼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其中最美麗的一顆:土星。 土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行星,排名僅次於木星,它的質量有5.6846×10^26 kg,離太陽有15億公裡左右的距離,距離排名第6。
  • 土星的土星環是如何形成的?為何能做到如此的天然美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裡,木星是體積最大的行星,而土星則僅次於木星。很多看過土星圖片的人都會覺得土星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因為土星的外圍有一圈美麗的、明亮的行星環。然而,在我們人類的母星——地球上則沒有像土星那樣美麗的行星環,同樣是太陽系裡的八大行星之一,為何土星擁有那麼美麗的土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呢?很多人看到土星有土星環的樣子,都是通過衛星拍攝到的,在地球本身,我們是無法直接觀測到土星環的。
  • 受到行星引力作用的土星光環,為什麼不會墜入土星大氣層?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土星的環結構-不是唯一的行星環,但卻與眾不同在一些大質量行星的周圍,存在著一種圍繞行星旋轉的環形物質帶,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行星環。眾所周知,在我們太陽系中擁有環結構的行星並不只有土星一顆,比如,我們熟知的海王星和天王星,同樣也存在著相對較微弱的環結構。複雜的土星環在環環相套之後,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螺旋紋路,但卻沒有墜入土星大氣層。那麼,土星的環結構到底是怎麼來的,難道它可以將行星的引力排除在外嗎?
  • 3分鐘帶你了解土星光環的秘密
    每個行星都有著其獨一無二的特點。按照相隔太陽距離的長短來說,土星在太陽系中位列第六位,因為其本身自帶的土星環所被人們熟知。同時,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帶有星環的行星。哪土星環到底是什麼呢?據科學家計算,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行星,其密度比水的密度還要低一些。因此,雖然土星體型較大,但質量卻只有地球的95倍,而與土星相似的木星質量確是地球的300倍之多。
  • 太陽系中光環最龐大的行星——土星
    我知道,土星在300多年以前的確是太陽的邊界。這和上面談到的金木水火土,土排在了最後正好吻合。如果把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排列的話,土星是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在天王星沒發現之前,土星就是太陽系的邊界,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
  • 誰是太陽系衛星最多的行星?新增20顆,土星的衛星總數已超越木星
    圖源對收集到的土星舊數據進行第二次觀察證實了這種衛星混亂的情況,土星,這個太陽系的第二大行星,現在已超過木星,成為擁有最多衛星的行星了。土星目前的衛星數目為82個(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它們的全部名單),科學家們一直猜測這些數據都是衛星,而現在,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他們可以確認了。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成八大行星 冥王星哪去了 專家:變「矮」了
    (說歷史的女人——第1361期)宇宙之大,幾乎無邊無際。人們為了方便研究宇宙,把它劃分成許多區域,比如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等。我們人類的地球是屬於銀河系中的太陽系的。長期以來,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中,一直被認為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
  • 太陽系行星群圖
    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 土星新添二十顆新衛星,超越木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
    在太陽系中最為常見的天體有三類,分別是恆星、行星和衛星,太陽系中恆星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內部核聚變反應不斷向外釋放能量的「太陽」。太陽系中的行星有八顆,我們稱為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此外還有許多矮行星和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