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大潛力超過鋰電池:高功率鎂電池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鎂電池自2000年問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有極大的潛力超越鋰離子電池,其原因主要是低價,高體積容量,並且無枝晶生長行為的鎂金屬可以直接用作電池負極。但是這項技術的發展一直非常緩慢。鎂二價離子和電解液與正極材料相互作用較強,導致鎂離子的解離和擴散極為緩慢,因此很少有正極材料可以高效地儲存鎂離子。當前為數不多的可儲鎂的正極材料也只有在高溫和低電流密度下才能趨近理論容量。此外,鎂金屬能否在高電流密度條件下保持無枝晶生長,業界也存在一定的爭議。因此,尋找到合適的電解液和正極材料讓Mg2+能夠快速地傳輸和存儲,將成為得到高功率鎂電池的關鍵。

(來源:公眾號知社學術圈;ID:zhishexueshuquan)

近日,美國休斯頓大學姚彥教授課題組聯合北美豐田研究中心在鎂電池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High-power Mg batteries enabled by heterogeneous enolization redox chemistry and weakly coordinating electrolytes」為題在Nature Energy上報導了一種基於異相氧化還原烯醇化機理和弱配位電解液的高功率鎂電池。該工作發現了一種能快速儲存Mg2+離子的正極反應機理,同時發明了一種基於醚類混合溶劑和弱配位陰離子(CB11H12)的鎂電解液,使鎂金屬能夠在20 mA cm-2的高電流密度下無枝晶沉積。該電池實現了30.4 kW kg1的功率密度,比之前報導的鎂電池的最高輸出功率高出幾乎兩個數量級。姚彥教授課題組近年來的一系列鎂電池的工作包括:

多價態離子電池的現狀和未來趨勢Nature Energy 2020, 5, 646–656

控制儲鎂機制構建高能有機聚合物鎂電池Joule 2019, 3, 782-793

儲存鎂氯離子的擴層二硫化鈦電池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339

高電壓鎂鈉混合離子電池 Nano Energy 2017, 34, 188-194

石墨烯修飾的氧化釩納米線氣凝膠鎂電池正極材料 Nano Energy 2015,18, 265-272

擴層二硫化鉬納米複合材料鎂電池Nano Lett. 2015, 15, 2194-2202

1新型儲鎂機理

目前能真正儲鎂的正極材料分為嵌入型(intercalation)和轉化型(conversion)兩種。嵌入型材料內鎂離子擴散緩慢,導致它們只能在低電流密度或高溫下運作。轉化型正極材料的反應涉及共價鍵斷鍵過程,致使它們的反應動力學緩慢。為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研究人員使用有機分子1,2-苯醌衍生物PTO提出了一種新的儲鎂機理,通過異相液固(沉積-溶解)反應巧妙地繞過了鎂離子固相擴散緩慢的問題(圖1a和1b),而且此反應利用了不涉及共價鍵成/斷鍵的羰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烯醇化機理),避免了轉化型材料(例如S8)動力學緩慢的問題(圖1c和1d)。這種新的正極儲鎂機理致使有機材料PTO在無氯電解液Mg(CB11H12)2/tetraglyme中展現了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圖1e)。

該電池充放電曲線中出現兩個放電平臺,對應發生兩個雙電子還原反應,這與PTO分子中的四個羰基官能團(C=O<-> C–O)相吻合。其放電比容量高達315 mAhg1,平均放電電壓為2.03V。同步輻射軟X射線吸收譜(sXAS)證明了發生的氧化還原烯醇化反應是可逆反應。XPS和ICP進一步證明,在PTO的放電過程形成的兩個放電態的PTO電極中,B和Mg的元素比分別為2.12和2.54,說明PTO中儲存的是Mg2+而不是Mg(CB11H12)+,因為後者的B:Mg應為11:1。之後,研究人員把不同放電態的PTO正極材料從Swagelok電池中取出,浸泡在DME溶劑中,進行光學表徵來探索PTO反應機理。結果顯示,當PTO部分放電到2.0V時,其在DME中形成的是紫色溶液,說明形成的中間產物Mg1PTO是可溶的。而完全放電到0.9V後PTO呈現的是無色溶液,說明形成的終產物Mg2PTO是不可溶的。這是一種異相液-固反應,Mg2+和PTO4間的自發沉澱抵消了溶劑從Mg2+剝離的能量消耗。雖然PTO與S電極均為異相反應,但PTO沒有共價鍵的斷裂和再形成過程,而S電極的很多問題都來自於其不可逆的和動力學緩慢的共價鍵斷裂和再形成過程。

圖1. 正極材料異相氧化還原烯醇化機理。

2異相氧化還原烯醇化機理的實用性

液-固反應會帶來兩個問題:(1)循環過程中不斷的溶解導致正極材料的損失,以及(2)溶解的正極放電中間產物導致鎂負極鈍化。為解決第一個問題,研究人員在正極和隔膜之間插入了一層氧化石墨烯(GO),用於阻止正極中間放電產物離開正極(圖2a),這使得該電池有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圖2b)。對於第二個問題,研究人員發現溶解的Mg1PTO不會提高Mg負極的沉積溶解的過電勢(圖2c和2d),這與Mg-S體系中顯著增加的過電勢形成對比。

圖2. 異相氧化還原烯醇化化學對循環穩定性和陽極可逆性的實用性影響。

3高導電率無氯弱配位鎂電解液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PTO電極在MMC-G4電解液中已經展示了快速的反應動力學,電池的功率仍被高粘度強配位的tetraglyme(G4)溶劑所限制。為了完全挖掘該電池的功率性能,研究人員決定優化基於Mg(CB11H12)2的電解液,使用低粘度弱配位的溶劑來取代G4溶劑。雖然很多短鏈醚類溶劑都滿足此條件,可是在之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Mg(CB11H12)2不溶於那些醚類溶劑。但研究人員發現Mg(CB11H12)2可以溶於個別混合醚類溶劑組合。結果顯示THF/DME,DOL/DME,DOL/G2,THF/G2和DME/G2等組合均可以大幅提升Mg(CB11H12)2鹽的溶解度(圖3a)。在對Mg(CB11H12)2於DME/G2中溶解度(圖3b)和離子導電率(圖3c)詳細研究後,研究員們最終選擇0.5 mol kg1MMC/(DME-G2)(1:1,質量比)做進一步研究。使用MMC/(DME-G2)電解液的三電極CV測試結果顯示,鎂負極沉積的過電位小於250mV,且鎂剝離過程電流可達100 mA cm-2,遠大於包括MMC/G4在內的其他鎂電解液可提供的電流。

4大電流密度下鎂金屬無枝晶沉積

圖3e展示了Mg|Cu非對稱電池的沉積-溶解的電化學性能,即便在50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鎂金屬在MMC/(DME-G2)電解液中的沉積/剝離庫倫效率仍可以高達99.7%。圖3f顯示鎂在20 mA cm-2的電流密度和3 mAh cm-2的條件下無枝晶的沉積形貌。同樣條件下,Mg|Mg對稱電池可以穩定循環,累計沉積容量高達833 mAh cm-2(圖3g)。可見,即便是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下,鎂金屬仍可以作為電池的安全負極。

圖3. MMC/(DME-G2)電解液的設計過程和電化學性能

5高功率鎂電池

最後研究人員結合PTO正極和MMC/(DME-G2)電解液構建了一個超高功率鎂電池。如圖4a所示,在408 mA g1 (1C)的電流下,相比使用MMC/G4電解液的情況,該電池的放電平臺更加明顯,平均放電電壓提高到2.1V,倍率性能更是大幅提升,在20C和50C的倍率下比容量分別可達到278和210 mAh g-1。5C倍率下,電池循環200圈以後依然具有82%的容量保持率(圖4b)。圖4c對比了當前基於純Mg2+存儲機理和用鎂金屬為負極電池的Ragone圖。之前報導的基於MgCl+或是溶劑化Mg2+存儲機理的電池不在比較範圍之內。可以看到,無論是基於嵌入反應機理的正極(如Mo6S8,Ti2S4)還是轉化反應機理的正極(S和I2),它們均表現出較差的動力學特性(充放電倍率最大只能到2C)。相反,基於異相烯化氧化還原機理的鎂電池展示出了30.4 kW kg-1的功率密度,這與之前最高功率密度(0.45 kW kg-1)的鎂電池相比是一個很大的提高。

圖4. 使用0.5mMMC/(DME-G2)電解液的Mg–PTO全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綜上,休斯頓大學姚彥團隊攜手北美豐田研究中心,使用有機醌正極和基於硼分子簇(Mg(CB11H12)2)的電解液,成功開發了一種高功率型的鎂電池。異相氧化還原烯醇化機理對Mg2+的快速存儲具有重要作用,而基於弱配位陰離子和低粘度弱配位混合醚類溶劑的電解液則實現了高倍率和無枝晶鎂金屬負極沉積。未來研究人員的工作會放在對GO保護膜的物理和化學性能的修飾上,以更好地封鎖住溶解態的放電中間產物從而得到更好的電池循環穩定性。該工作展現了使用高能量密度金屬進行快速能量儲存的可能性,並且為開發高性能鎂電池正極材料和電解液提供了新的方向。該研究成果已經形成專利US Patent 9240613、US Patents 9252458和US Patent 63043240。

董暉博士和Oscar Tutusaus博士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包括休斯敦大學梁衍亮教授和博士生章也,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楊萬裡博士和Zay Lebens-Higgins博士。姚彥教授和北美豐田研究中心Rana Mohtadi博士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原標題:今日Nature Energy:超快鎂金屬電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極大潛力超過鋰電池:高功率鎂電池取得重大突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鎂電池自2000年問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有極大的潛力超越鋰離子電池,其原因主要是低價,高體積容量,並且無枝晶生長行為的鎂金屬可以直接用作電池負極。但是這項技術的發展一直非常緩慢。鎂二價離子和電解液與正極材料相互作用較強,導致鎂離子的解離和擴散極為緩慢,因此很少有正極材料可以高效地儲存鎂離子。
  • 鎂電池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鎂電池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0-12-02 13:36:45 鎂電池自2000年問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有極大的潛力超越鋰離子電池,其原因主要是低價
  • 研究人員研發新型陰極和電解液 使高功率鎂電池成為可能
    蓋世汽車訊 長期以來,鎂電池一直被認為是鋰電池的理想代替品,因為其更安全、成本更低。但是由於電容量有限,鎂電池的發展一直受限。據外媒報導,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和豐田北美研究所(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 America)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陰極和電解液,可用於製作高功率鎂電池,使鎂電池不僅可在室溫下工作,功率密度也能媲美鋰電池。而陰極和電解液之前一直是影響鎂電池發展的限制性因素。
  • 鎂電池替代鋰電池前景幾何?
    近日,據某外媒報導,豐田汽車北美研究院研發的鎂電池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望成為鋰電池的替代品。
  • 電池研究突破 鎂電池或將取代鋰電池
    該機構表示:「鎂金屬一直被認為是目前鋰電池技術的一種更安全和能量密度更高的替代品。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是如何從鎂金屬中提取能量。」該篇報告把「發現製作鎂電池的方法」歸功於豐田首席科學家兼化學工程師拉娜-莫塔蒂(Rana Mohtadi )。
  • 鎂電池取得突破 也許再也不用擔心爆炸了
    用鎂替代鋁就是一種好選擇,但從以前的記錄看鎂電池存儲的電能有限。休斯敦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副教授姚燕(Yan Yao)相信,他取得了一些突破,可以讓鎂電池的效率明顯提升。姚燕說:「我們將納米結構的負極與新的鎂電解液結合。」在過去幾年裡,他一直在研究如何讓鎂離子的移動速度加快。鎂離子移動越快效率越高。與此同時,他重新設計了負極,增強性能。
  • 解析鎂電池技術:前景廣闊 商業化不易
    近日,據海外媒體報導,豐田汽車北美研究院研發的鎂電池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望成為鋰電池的替代品。  這一消息著實令人振奮。眾所周知,動力電池堪稱電動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關於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之爭,一直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熱點話題。
  • 梳理:近年來頂刊報導了哪些鎂電池的重大突破?
    【引語】材料人新增領域重大突破專欄,定期梳理頂刊報導的某一領域的重大進展。
  • 豐田電池研究突破 鎂電池或將取代鋰電池
    網易汽車5月5日報導 北京時間5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豐田北美研究院周三宣布,工程師們已經發現了利用鎂製作電池的方法,而現在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手機、計算機和其它設備使用幾乎都是鋰電池。該機構表示:「鎂金屬一直被認為是目前鋰電池技術的一種更安全和能量密度更高的替代品。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是如何從鎂金屬中提取能量。」
  • 鋰電池或將被淘汰 能量密度更高的鎂電池亦大勢所趨
    一般來說,鋰電池都依靠鋰離子在陰陽極之間來回搬運電子,產生電流供外部電子設備使用。當鋰電池放電時,鋰離子先在陰極和電子結合,隨後將「裝載」的電子運送到陽極並卸下貨物,形成閉合迴路,產生電流;同理,放電後鋰離子聚集在陽極,當施加外部電流時,「滿載」電子的鋰離子在脫離陽極後,逆向重新返回陰極。因此,當所有離子都處於高能狀態時,也就意味著這塊電池已經滿電。
  • 日本研發空氣鎂電池 容量為鋰電池10倍
    據日媒報導,日本目前正在推進空氣鎂電池的大容量化研究,該電池的工作原理為通過空氣中的氧氣和金屬鎂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能。參與的機構包括古河電池、尼康、日產汽車、日本東北大學、宮城縣日向市等產業界、學界、政府方面的11個單位。
  • 【久鼎新能源】前沿|鎂電池取得突破 也許再也不用擔心爆炸了
    用鎂替代鋁就是一種好選擇,但從以前的記錄看鎂電池存儲的電能有限。休斯敦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副教授姚燕(Yan Yao)相信,他取得了一些突破,可以讓鎂電池的效率明顯提升。姚燕說:「我們將納米結構的負極與新的鎂電解液結合。」在過去幾年裡,他一直在研究如何讓鎂離子的移動速度加快。鎂離子移動越快效率越高。與此同時,他重新設計了負極,增強性能。
  • 鎂電池研究新突破:休斯頓大學發現鎂電池陰極新設計
    這種新電池的存儲容量為400mAh/g,而較早的鎂電池為100mAh/g。商業鋰離子電池的陰極容量約200mAh/g。新電池的電壓保持在一伏左右,而鋰電池的電壓則為三到四伏。新電池通過將一氯化鎂放入基體如二硫化鈦之類來儲存能量。與傳統鎂電池相比,通過保持氯化鎂化學鍵,陰極顯示出比傳統鎂快得多的擴散特性。
  • 又一說法「鎂電池或將取代鋰電池成新一代霸主」,信不信由你!
    一般來說,鋰電池都依靠鋰離子在陰陽極之間來回搬運電子,產生電流供外部電子設備使用。當鋰電池放電時,鋰離子先在陰極和電子結合,隨後將「裝載」的電子運送到陽極並卸下貨物,形成閉合迴路,產生電流;同理,放電後鋰離子聚集在陽極,當施加外部電流時,「滿載」電子的鋰離子在脫離陽極後,逆向重新返回陰極。因此,當所有離子都處於高能狀態時,也就意味著這塊電池已經滿電。
  • 新型二次鎂電池是什麼,是否有望替代鋰離子電池?
    新型二次鎂電池是什麼,有望替代鋰離子電池?由於鎂電池毒性低容易實現逆轉反應,使人們對利用鎂作為高能量密度可充電電池的陽極材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由於缺乏合適的互補型陰極和電解液很難實現。目前二次電池行業主要以鋰離子電池為主,但此類電池的能量密度和電力存儲能力有限。
  • Nature Energy:具有超高比功率的鎂電池,比目前最佳性能還高出兩個數量級!
    眾所周知,具有高豐富度,高容量和無枝晶的鎂電池一直是鋰離子電池潛在的替代品,將極大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
  • 本田開發出全球首款鎂電池
    開發者預計鎂電池最開始時會在智慧型手機、其它便攜設備中商用。鎂電池開發者希望能在2018年之前銷售產品。本田汽車和Saitec團隊將會在下個月的千葉(靠近日本東京)科學會議上展示電池。  在過去幾十年裡,我們一直使用的是鋰電池,現在科技公司碰到了困難,要在鋰電池中存儲更多的電能面臨挑戰。Saitec和本田團隊可能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法。
  • 日本研發「空氣鎂電池」 可達鋰電池10倍
    日本正在推進空氣鎂電池的大容量化研究,該電池的工作原理為通過空氣中的氧氣和金屬鎂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能。因此東北大學方面介紹,該電池的優點是電池能量密度可達重量相等的鋰電池的10倍。
  • 梳理:新型鎂電池的最新發展動態
    上部:多家離子在無缺陷、單陽離子缺陷和雙陽離子缺陷TiO2中的嵌入位點示意圖;下部:DFT計算所獲得的不同離子在三類材料中的嵌入能壘對比。五、EES等:新型鎂電解質助力高性能鎂-硫電池開發6與目前可充電鋰-硫電池相比,鎂-硫電池理論上具有更高的體積能量密度、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低廉價格等優勢,然而目前鎂-硫電池的發展僅僅是實驗室最初級研究階段,至今仍然缺乏高度匹配金屬鎂負極和硫正極的鎂電解質體系,針對該突出問題,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崔光磊團隊研究人員通過設計並篩選大尺寸含硼陰離子電解質合成出系列新型鎂電解質並成功應用於鎂
  • 中科大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電動知家消息,記者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們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