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解槽面「追夢人」——記全國勞動模範、衡陽水口山金信鉛業公司電鉛車間裝出槽班副班長餘鵬
導讀: 1980年出生的餘鵬,2001年5月份,以農民工的身份,招聘進入衡陽水口山金信鉛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在電鉛車間從事鉛冶煉工作,現任電鉛車間裝出槽班組副班長,多次榮獲「水口山公司電鉛電解技術能手」稱號,成為電解行業的技師;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個人;2015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202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餘鵬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不負韶華,紮實奮鬥,逐夢前行,農民工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企業是我家,我要做到全身心地為企業服務,全心全意地愛這個家。」這是餘鵬的座右銘,他是這樣說的,也一直這樣做的。
1980年出生的餘鵬,2001年5月份,以農民工的身份,招聘進入衡陽水口山金信鉛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在電鉛車間從事鉛冶煉工作,現任電鉛車間裝出槽班組副班長,多次榮獲「水口山公司電鉛電解技術能手」稱號,成為電解行業的技師;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個人;2015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202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餘鵬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不負韶華,紮實奮鬥,逐夢前行,農民工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勤學苦練
成為電鉛行業的技術大拿
「人活著總要有信仰,決不能因為事業虧待了我們,就薄待自己的事業。」19年如一日,餘鵬紮根在生產一線艱苦磨鍊,勤學肯幹的他進步神速,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愣頭青」,華麗轉身成長為水口山電鉛行業的技術能手。
時間追溯到2001年,餘鵬剛來電鉛車間,幹裝出槽工作。在車間裡,伴著機器的轟鳴和槽面帶點酸味的環境,對於初來乍到的他來說,既陌生又充滿吸引力。年輕活潑的他,最初留給大家深刻的印象是,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學,而且特別能吃苦。
那些年,他把所有的心思幾乎都用在了鑽研電解槽面問題上,白天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下班後也不鬆懈,鑽研理論知識,憑藉著肯吃苦、肯鑽研的幹勁,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逐漸成長為電鉛行業的「技術大拿」。
2002年,因工作需要,餘鵬被調到電鉛車間裝出槽配酸班。工作中,他發現這個崗位的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生產產量時高時低,波動較大。為摸清鉛電解配酸原理,他開始沉下心來鑽研《鉛冶煉》《電化學原理》《溼法冶金》等相關書籍,詳實了解工藝流程、生產指標,弄不懂的就上網查文獻、問同行、找專家,隨著理論知識的積累,慢慢地他逐步熟知了鉛電解工藝原理,摸清了操作人員產量不均衡的原因,實踐操作中也逐漸發現工藝上存在的問題。他利用閒暇之餘,潛心研究,對操作流程和生產工藝進行了重新梳理和優化,推廣應用後,不但優化了鉛電解液添加劑配比,而且極大程度方便了操作人員對日後酸液不均衡等故障的快速鎖定和排除,減少了故障排除時間,確保了生產技術指標平穩運行。
勇於實踐
把平凡工作幹到極致
餘鵬不僅善於學習和鑽研新的知識,還善於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工作實踐中。2015年上半年,公司嘗試擴大主產品電鉛產量,由於受設備生產能力及技術指標所限,即便滿負荷生產,最高析出鉛產量也不過4300噸/月左右,若直接拉高電流強行高電流密度超負荷生產,會導致析出鉛雜質超標、能耗顯著上升。此時,餘鵬臨危受命,在確保析出鉛質量穩定達標的前提下,對電解車間的生產工藝從粗鉛原料的精細搭配、陽極除雜工藝的嚴格控制、添加劑的精確調節、電調工的操作管理等方面入手,一項一項攻堅克難,最終總結出一套高電流密度下搭配處理高雜粗鉛的鉛電解生產工藝,最高析出鉛產量大幅提高到5000噸/月,同時析出鉛質量穩定,提升了車間處理加工析出鉛的能力,2015年下半年,月平均電鉛產量6650噸,最高產量達7100噸,不斷刷新歷史紀錄。
餘鵬說,他曾經也有過徘徊失落的時候,希望自己能從事一份體面舒適的工作,但隨著自己價值體現和被社會認可,很快就找準了方向。為降低黃丹粉消耗,他向公司建議對壓濾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通過精益求精的工藝控制,在降低陽極泥含鉛的同時,減少了電解液鉛離子的流失,最終實現了鉛離子的收支平衡,且逐步降至不再需要添加黃丹粉,既大幅節約了生產成本又降低了勞動強度。僅藥劑消耗,每年可為公司創效260餘萬元。公司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領先國內同行業水平,並以電鉛純度99.998%超國標質量標準而享譽中外,生產的水口山牌電鉛,也一舉成為國際出口銷售的免檢產品。
一組組閃亮的數據,見證了餘鵬艱難曲折的成長曆程,折射出他「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和殫精竭慮為企業增效的使命和擔當。
愛企如家
用忠誠詮釋人生價值
餘鵬深諳勤儉持「家」的道理,平時工作中對生產成本的節約幾乎到了痴狂的地步,他可以為了節省一度電而錙銖必較;為了節省一公斤矽氟酸而廢寢忘食。為減少矽氟酸用量,他曾深更半夜趕到車間處理突發情況,主動協助管理人員督促裝出槽過程,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實踐,所配製的電解液中的矽氟酸單耗由過去的7公斤/噸降至3.5公斤/噸。
生活上,敬業愛崗的餘鵬卻算不上是一個好爸爸、好兒子、好丈夫。妻子長年在外地務工,自己又忙於工作,2個幼小的孩子經常無人照管,寄放鄰居家吃飯、過夜是家常便飯。2011年9月,妻子來電話說上學前班的兒子生病了。當時電鉛車間擴建擴產正在緊張施工,餘鵬直到工作忙完,深夜才送兒子到醫院檢查治療,為此妻子滿是怨氣。2019年5月,餘鵬父親因患肝癌住院,到省城醫院手術亟需要人照顧,作為家裡的頂梁柱,同事都勸他休假,領導獲知情況,也批准假期。餘鵬深知現在正值大戰紅五月,自己又是班組骨幹,生產崗位更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請假離開對工作會帶來很大波動。於是依然每天堅守在狹窄悶熱的工作場地,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
談及餘鵬對工作的態度,同事陽彬感嘆地說:「餘鵬的心早已鑲嵌在電鉛槽面,你就是把他的電槽拉長、拉細,也拉不開他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愛。」
解疑釋惑
言傳身教影響身邊人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餘鵬深知一個人的能量是微渺的,只有團隊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發揮最大潛力,創造最大價值。「不是科班出身,就得比別人更努力!」餘鵬深諳其中道理。要把車間員工技能水平提上來,便需要自己具備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更加高超的技能水平。作為「兵頭將尾」的班組長、技術骨幹,餘鵬不僅自己勤奮學習,更是主動挑起了車間員工技能培訓的重擔,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同事。車間有很多新來的大學生都安排跟他學習鍛鍊,在工友眼裡,餘鵬就是責任心極強的工作狂、熱心腸的好師傅。
班組安全管理是生產創效的基礎。實踐中,餘鵬總結出自己的「三板斧」:一是重教育,二是查隱患,三是帶好頭。堅持在每天的派班會上強調安全,堅持每月開展班組員工安全培訓,進行事故案例分析教育;要求班組員工上崗前按照公司「反三違」要求、查找自己和工友身邊的安全隱患,及時整改;餘鵬常說:「帶團隊,關鍵是要做好自己。」為及時發現和排查電解槽面和生產設備的安全隱患,確保生產安全,每天第一個上班的是他,下班最後一個離開的還是他。工作中,他是領導身邊的好助手,生活中,他更是班組員工眼中的「貼心人」。哪個同事家裡有困難了,他總是想辦法幫襯點;哪個同事身體不舒服了,他總是盡其所能地多幹點。正因為如此,大夥都戲稱他為「貼心棉襖」。
餘鵬身上既傳承著中國農民幾千年勤奮、執著、憨厚、率直的優良品德;又兼具國企員工知識型、技能型、專業型、創新型的綜合素質。他是農村務工人員和百年鉛都文化融合的新結晶,也是水口山公司1200多名農民工兄弟中所湧現的傑出代表。他堅守初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誠如其本人所說:「全國勞動模範這份榮譽不僅是對個人奮鬥歷程的肯定,更是對未來工作的鞭策和期待,今後將充分發揮榜樣作用,用奮鬥書寫青春,用實幹創造價值,為水口山公司建成國內一流礦山冶煉企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章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責任編輯:DF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