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勞動託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我市高東斌、謝旭琛、蘇超、凌雲4人光榮入選,其中3人被評為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1人被評為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為引導全市形成以勞模為榜樣、努力爭當勞模的氛圍,本報特推出「中國夢 勞動美」欄目,報導勞模、先進風採,進一步提振全市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把勞模精神變成爭創國內一流城市的強大動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隆發鞋業(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發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全國優秀農民工蘇超的座右銘。2006年至今,他從一個普通員工,逆襲成為一家擁有1.4萬餘名員工公司的人力資源部主管;他不怕苦累、不畏艱險堅持赴雲南省紅河州招工,給偏遠地區少數民族打開勞動脫貧致富的大門。
蘇超獲評全國勞動模範。。
赴雲南紅河州招聘少數民族同胞
「蘇哥是我們寨子裡的貴人,他從不嫌棄我們,跟我們同吃同住,為我們提供了勞動致富的機會。」李山路是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老集寨鄉人,2006年就到隆發公司打工。10多年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天的變化:從孤身一人到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不僅買了車,還在老家買了商品房。「自從蘇哥去了我們寨子,寨裡的人就富起來了,都蓋起了樓房。」
李山路口中的蘇哥就是蘇超。2006年隆發公司成立,蘇超負責用工招聘,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急需大量用工,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蘇超將目光錨定了雲南省紅河州。
2007年,蘇超帶著同事請李山路當嚮導,深入大山深處的老集寨鄉招人。「那時條件很差,從紅河州到老集寨鄉要4小時,除了摩託車沒有其他交通工具。羊腸小道一面是山,一面是懸崖峭壁。」蘇超回憶說,當時倒不覺得怕,但回到企業後常做夢掉下懸崖。隨後,他又去紅河州各地招聘,時常遇到摔跤、塌方等險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蘇超第一次就招到了10多名村民。「這比我預想的好!」星星之火終於燎原,隆發公司現有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員工約3000人,這些走出大山的同胞,在辛勤勞動中慢慢蓋上了樓房,改善了生活。有的甚至把孩子帶到隆發公司所在的博羅縣龍溪鎮上學。如今,蘇超成了紅河州各鄉縣村寨的座上賓。
蘇超(中)雲南省紅河州村民家中招聘工人。
從門外漢成長為獵頭公司眼中的資深HR
蘇超獨闢蹊徑地招工,不僅為少數民族同胞打開了通向致富的大門,也很好地解決了公司的人力資源問題。但如何讓員工留得住,願意來,考驗著著蘇超的智慧。從建廠僅有幾名員工,隆發公司發展到今天的1.4萬餘名員工。蘇超也從門外漢,連升10級,成功轉型為獵頭公司爭相搶奪的資深HR。
剛進公司時,只有高中學歷的蘇超,對人力資源管理一竅不通。但他並不氣餒,不懂人力資源管理,就去學,跟部門領導學,向同事們請教,他還擠出時間報讀培訓班。他邊工作邊學習,獲得行政管理大專學歷,取得人力資源管理資質證書。在實踐和學習中,他慢慢也總結出了屬於自己的用人心得:選、用、育、留。
蘇超還與同事一道,不斷創新和改革公司用人制度,如專門針對異地務工人員需求,開設夏令營、託管班;開通「掌知識」APP,員工通過APP可查詢薪資待遇、假期等,了解公司的各類信息和生活便利等……一系列深得人心的管理措施,使員工留得住願意留。數據顯示,近年來該公司人力流失率為1.52%至3%,最高時也只有4%,遠遠低於周邊公司。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盧奇)
【來源:惠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