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出綠色種出有機 淮濱這個「全國勞動模範」不一般

2020-12-05 河南人客戶端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郝昱瑋 史敦月 劉禮凱 胡耀勻)「幸福來得太突然了,能當選全國勞動模範,真是想都不敢想。」回到老家,淮濱縣綠色恆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明勤還沉浸在11月24日上午,「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興奮中。

今年58歲的張明勤是淮濱縣本土人,2012年度被評為「全國種糧大戶」,2019年度被授予「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等榮譽稱號。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紮根在農村,對農村、農民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紮根農村實踐農業現代化,帶動農民抱團發展大規模種糧,讓夢想放飛在希望的田野上,張明勤用自己創造的財富幫助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

從黑龍江岸到淮河畔 堅持農民本色

淮河岸邊出生的張明勤,家裡人多地少,家境貧苦,迫於生計於1991年離開家鄉外出謀生,遠赴黑龍江務工。在黑龍江,為了一家的吃飯問題,他先是做起了建築工人。

在做建築工的時候,他看到東北那肥沃的黑土地,心裡直痒痒,很想下去鋤幾下。特別是看到當地的農民,直接將水稻種子撒在地裡,不經過插秧等步驟,導致水稻產量偏低的情形時,他心疼的都覺得浪費了這肥沃的黑土地。

「這麼好的土地,如果按照俺們淮河流域那種耕種方式,肯定收成會翻翻的。」張明勤是這樣想的,也在默默地去實現這個想法。

偶然一個機會,有點積蓄的張明勤承包了一個農民撂荒的十幾畝地。在遙遠的東北,張明勤再次站在良田裡,握著農具時,他的眼睛有點溼潤。從他記事開始,父母便是依靠幾分農田,辛勤耕種維持生計,「民以食為天」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裡。「我又可以種地了,我一定要種出個成績出來。」張明勤默默給自己打氣。

張明勤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之後他承包了160畝、300畝……3年時間他共承包土地1145畝,全部種植水稻。在黑龍江,一幹就是20年。

「90年代的東北農民不會插秧,他們直接是將水稻種子撒在地裡,但是這樣產量太低,我就在那裡教他們如何育秧、插秧等。由於我種的水稻產量高、品質好、能賣上價,又給當地群眾帶去了技術與收益,他們對我也很不錯,種田事業也越做越大。」提起當年的情景,張明勤難掩喜悅之情。

雖然在東北,張明勤已經小有成就,勞作空閒時間,坐在地頭抽菸休息的他,滿腦子卻都是淮河岸邊,一片繁忙的耕作景象。「孩子也大了,外面再好也不是家,我們還是得回淮河邊,那裡才是我們的根啊。」張明勤多次這樣勸說妻子回老家。

就這樣,張明勤懷揣回報家鄉的赤子情懷,2010年放棄黑龍江的事業,回到家鄉。在家鄉淮河岸邊,張明勤還是一個農民,不過他的種糧事業要重新開始。

二次創業 追夢在希望的田野上

有了想法和計劃,關鍵在於行動。2010年,張明勤返鄉後就開始流轉土地。「當時我流轉了470畝,種了一茬小麥,收成非常好。老百姓看我種的好,第二年又把地給要回去了。」張明勤說道。

面對這樣的情況,張明勤向有關部門反映自己的遭遇,也向他們保證一定會好好種地,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奔小康。

隨後,張明勤通過淮濱縣固城鄉幹部介紹到該鄉大吳崗村,流轉土地頭一年種植玉米,由於這裡不適合種植玉米,當年基本上絕收。當時家裡人看著收成不好,也是時常抱怨,「不好好的在黑龍江種地,非要跑回來,現在連老本都快折進去了。」妻子經常這樣發牢騷。

村裡人也有些想看他的笑話,張明勤不管別人的看法,一次次試驗,終於發現他流轉的土地最適合種水稻(固城鄉在淮河以北,常規種植小麥、花生、紅薯等旱地農作物)。

現在,在淮濱縣提起「有機大米」,就不能不提起張明勤,其實這也是他10年來不斷摸索創新、跌倒又爬起來的結果。

「我記得2014年種水稻,稻子一直不結穗,那一年整個田都是這樣,省市專家都來了,也沒有查出結果。導致當年收成不好,最後還是通過保險和政府幫忙解決了問題。」張明勤講述那年的遭遇。

出現這樣的情況後,張明勤不斷學習和查找問題。「曾經的老式種植方式已經不能有效適應現在這個社會了,有效的利用農業機器,將種植和科學有效結合,提高種植效率和作物產量才是王道。」張明勤說。

為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張明勤先後籌資60萬元購進了收割機、旋耕機、插秧機、噴灌機等農用機械7臺,進行田間機械化管理。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張明勤在農業部門的大力幫助和精心指導下,將收穫後剩下的秸稈就地粉碎還田。

最初,張明勤還是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發現很難提高土地的附加值。「農業要快速發展必須走現代化生態循環的路子。」張明勤及時認識到了這一點。2016年在湖北考察三次後,張明勤拿出300畝土地,開始發展稻漁生態循環農業,實施「稻漁共養」模式,探索的稻蝦共作、稻鰍共作、稻蟹共作。目前,已流轉土地1376畝。

「所謂『稻漁共養』,就是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的種養新模式,可以達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效果。」張明勤告訴記者。

稻田裡的魚吃的是蟲子和微生物,不再需要人工投放飼料,大大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頻率,魚和稻的品質都得到了提升,經濟效益也提高了。

稻鰍種養模式能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減少農業汙染。種出的水稻生態、環保,養出的泥鰍綠色、有機。

俗話說「好酒也怕巷子深」,合作社的有機水稻加工成有機大米後,只有把產品推向市場,讓消費者認可,並賣上一個好價錢,才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們合作社種植的水稻,品質非常好,煮出的飯香、好吃,每斤大米要賣到8元錢呢。」張明勤說。

「國機集團定了20萬斤的大米訂單,這幾天就要。」張明勤基地裡的工人說,「我們幾個人分班倒,一刻不停歇的去生產。」

一花獨放不是春 大家都富才算富

一花獨秀不是春,一個人富不算富,重在鄉親們一起富。看到老百姓還是傳統種植方式後,張明勤覺得應該用自己所學,帶動那些和他一樣貧困的農民兄弟,一起脫貧致富。

基於這樣的感情,張明勤也是這樣腳踏實地去做的。他首先創辦了淮濱縣綠色恆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流轉土地、購買種苗、培訓技術、支付工酬、購置設備等方面,帶動全縣稻漁共養,農民脫貧。

春末夏初是淮河沿岸農民們最忙碌的時候,不但要夏收還要秋種。收麥子、插秧等沉重而繁忙的農活一忙就是一整天,「我每天早上5點多鐘就要起床,吃完早飯來到田裡不到7點鐘就開始幹活,因為大清早還算涼快的。」被太陽曬得黝黑的張明勤笑著說。

之所以,張明勤自己現在還親自勞作,用他的話說,自己是農民,怎麼能夠不去田裡幹活呢,其實只有自己深入田間地頭實踐了,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種出更好的糧食,還存在哪些問題。

「『怎麼樣種能種出綠色,怎麼樣種能種出有機』,讓生產的稻穀綠色環保無公害,品質上乘,老百姓放心吃、安心吃。這是我種這幾十年地所一直保持的初衷。」張明勤說道。

通過幾年的實踐,張明勤實現了當初的想法,榮譽也接踵而至。他發揮勞模風範,積極投身精準扶貧大熱潮中。「稻種和魚苗,全由張明勤提供,和他籤的有訂單,高於市場價回收。重點是他還為我全程保駕護航,每到水稻重要生產環節,他總會不斷地叮囑我要幹啥、要幹啥……」淮濱縣三空橋鄉賈坡村村民賈仕峰,這幾年在張明勤的幫助下,發展30畝稻漁產業,年收入10萬元,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種田能人。

截至目前,張明勤負責的綠色恆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172人,非貧困戶270戶1040人。

不僅如此,依託張明勤的綠色恆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淮濱縣建立起了貢倉香米優質水稻「黨建聯盟+產業聯盟」,現已覆蓋該縣固城、新裡、三空橋等14個鄉鎮,種植面積高達30萬畝,連結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117個,連結黨員332名,帶動貧困戶10193戶,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我現在作為一個全國勞動模範,我要發揮我的作用,把有機水稻在淮濱帶頭做好,讓大家多掙點錢,這是我一個農民最簡單的想法。」張明勤驕傲的說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需要「一懂雙愛」的為農情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就是這樣一批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不平凡業績的人們。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相關焦點

  • 李平凡種出了「不平凡」的有機米
    (資料圖片)記者 熊 偉 攝近日,初冬暖陽高照,梁平區碧山鎮重慶米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加工廠裡,負責人李平凡正忙進忙出指揮工人進行高梁山有機米的加工、包裝和搬運,將來自全國各地的線上訂單及時發送出去。以往,這裡的大米只能自給自足,基本沒有賣向市場。如今,為何李平凡生產的大米每斤賣價達12元,卻能收到市場紛至沓來的訂單?
  • 這個「泥腿子」農民,種出了單棵產值萬元的葡萄樹
    這個「泥腿子」農民,種出了單棵產值萬元的葡萄樹 2020-09-23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省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先進事跡
    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國家的棟梁、社會的中堅和人民的楷模。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海南共有38人受表彰。其中,全國勞動模範26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2人。他們是來自海南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
  • 新松公司總裁曲道奎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新松公司創始人、總裁曲道奎博士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與全國2000多名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一道,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會見。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5年評選一次,是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做出重大貢獻者的榮譽稱號。
  • 打造全國領先的綠色有機食品健康食品生產基地
    菱花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79年,現已發展為集科技研發、生態工業、現代農業、商業貿易、能源供應、房地產於一體的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建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世界500強企業泰國正大集團實現了強強聯合;現有資產總額65.63億元,下轄菱花股份、梁山菱花、菱花農科、菱花畜牧、菱花凱鮮、菱花商貿、菱花房地產等10餘家公司;產品拓展到調味品、胺基酸、生物製品、綠色有機食品
  • 華農女教授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溫氏股份副總裁兼肇慶大華農公司董事長陳瑞愛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出席大會接受表彰。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是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做出重大貢獻者的榮譽稱號。陳瑞愛從事動物疾病防控科研二十餘年,在病毒免疫和致病機理、疫苗研製、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成果產業化研究方面成績突出。
  • 【致敬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高德敏:村莊發展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
    四川省94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進京接受表彰,其中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的就有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黨總支書記高德敏。高德敏是土生土長的戰旗村人,在家種過田、外出打過工、回鄉辦過企業,是深得村民信賴的致富帶頭人。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是以身作則的示範人。
  • 長治經開區2人當選全國勞動模範
    楊紅濤致力於打造山西示範、全國一流創新創業新高地,先後獲得工信部「國家級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人社部「國家級創業示範園區」等榮譽40餘項。個人曾榮獲省發改委「創響山西」十大創業創新人物特別獎、「全國模範退役軍人」稱號。
  • 華電集團系統6名幹部職工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 公司系統6名幹部職工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奮鬥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裡的新時代楷模——記全國勞動模範、時任...
    11月24日,奮鬥在各行各業勞動中的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的最高禮讚,這是1950年至今召開的第16次勞動模範表彰大會。付景峰,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綏陽局時任局長,就是這1689名中的一員。26日,載譽而歸的付景峰因工作調動,暫別了自己因熱愛而奮鬥了半輩子的林草崗位。
  • 兩江新區2人榮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
    2020年11月26日 11:34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重慶共有67人接受表彰。
  • 全國勞動模範丨韓利萍:用毫釐不差的精準託起火箭騰飛
    11月24日,韓利萍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作為519廠的一名數控操作工,韓利萍從一個普通女工成長為如今的特級技師、大國工匠、全國勞動模範不懂編程,就從頭學起,看不懂零件內部結構圖,就用土豆、蘿蔔削出模型,一遍遍琢磨。為了弄懂一個指令代碼功能,韓利萍翻著說明書在工具機邊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為了解決宏程序的邏輯問題,韓利萍騎車一個多小時跑到職業院校去請教老師;為了攻克零件的加工變形問題,韓利萍通宵達旦反覆做切削試驗,不達目的不罷休…… 幹一行,會一行,精一行,經過幾個月的學習,韓利萍終於徹底掌握了數控工具機的操作。
  • ...中創造不平凡的成就——5位新當選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題: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成就——5位新當選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代表的奮鬥故事  新華社記者劉夏村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2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包括劉麗在內5位新當選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帶來了各自崗位成才、不懈追夢的故事,在聚光燈下展示中國新時代的奮鬥精神。
  • 我有25顆蘋果籽,可以種出蘋果樹嗎?
    我有25顆蘋果籽,可以種出蘋果樹嗎?如果你相信奇蹟、如果你願意努力付出時間和非常的耐心,那麼蘋果粒一定是可以種出蘋果樹的。通常一般情況上來講,我們隨口吃的蘋果核裡面的蘋果籽是不能種出蘋果樹的,即便是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情,或許蘋果樹能生長出來但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長久不得。
  • 切割而進,爛泥溝的採礦工——記全國勞動模範忙德書
    切割而進,爛泥溝的採礦工——記全國勞動模範忙德書 2020-12-01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張掖1名全國勞動模範進京接受表彰
    >舉報   ▍來源:愛張掖 ▍編輯:晴天 ▍審核:晨晨  中國張掖網訊 11月20日上午,張掖市全國勞動模範李玲啟程進京
  • 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研製探測器像備戰...
    來源標題: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研製探測器像備戰高考深空探測要有自己想法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共有79人獲得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人員達到20名,超過總數的1/4。24日下午,全國勞動模範、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全國先進工作者、北京疾控中心主任曾曉芃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採訪。
  • 我市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今日返韶
    「這次獲評全國勞動模範,我感到十分光榮,這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動力,今後我將繼續立足崗位,為社會勇於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全國勞動模範鍾韶說道。新聞連結我市獲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簡要事跡
  • 青島13人榮膺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召開,青島市共有13名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的先進模範參加大會,並接受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是黨和政府授予全國勞動者最高的榮譽,每五年評選一次。2020年共評選出「全國勞動模範」1689人,「全國先進工作者」8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