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凡種出了「不平凡」的有機米

2020-11-28 上遊新聞

八月十七日,仁賢街道五一社區,村民將收割的稻穀裝進三輪車,準備運回家中晾曬。(資料圖片)記者 熊 偉 攝

近日,初冬暖陽高照,梁平區碧山鎮重慶米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加工廠裡,負責人李平凡正忙進忙出指揮工人進行高梁山有機米的加工、包裝和搬運,將來自全國各地的線上訂單及時發送出去。

以往,這裡的大米只能自給自足,基本沒有賣向市場。如今,為何李平凡生產的大米每斤賣價達12元,卻能收到市場紛至沓來的訂單?

李平凡笑眯眯地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從生產賣不出去的普通大米到走俏市場的有機大米,我們是搭上了農業農村部綠色高質高效項目的『快車』。」

原來,自2018年開始,在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的技術支撐和項目扶持下,李平凡流轉了630畝水田開始種植高梁山有機米。經過3年時間的聚力打造,這個有機稻生產基地已打造出一條完整的生產、加工、儲藏標準化生產鏈。

今年,李平凡的高梁山有機稻總產量為38萬斤,總產值320萬元,純收益達60萬元以上。通過有機米這把產業振興的「鑰匙」,李平凡帶領當地百姓打開了致富門。

科技成就了有機稻米

重慶地區屬寡日照和高溫伏旱區,不具備生產優質米所需的氣候條件,屬於「非優質稻產區」。其主要原因一是重慶稻區苗期寡日照,影響了水稻高產。二是抽穗灌漿期的高溫和小溫差不利於產生優質水稻。

那麼,究竟如何讓重慶大米實現綠色高質高效呢?

「科技成就了有機稻米!我們依託農業農村部綠色高質高效項目,決定在梁平區打造一個有機米生產的樣板。」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水稻專家方立魁介紹,「我們從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有機肥、稻田綜合種養、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相融合等綠色生產方式著手,為生產主體提供全程技術支撐。」

李平凡的高梁山有機米基地地處重慶淺丘平壩區,高溫伏旱較重,產出的稻米品質普遍較低。為了提升稻米品質,專家們通過合理推遲播期,號召企業在5月初才開始播種,有力改善了稻米的整精米率和堊白度;為了讓有機肥替代化肥,專家們將紫雲英和油菜翻耕、壓青還田做綠肥,大力提升土壤有機質和土地利用率,大力改善稻米的品質;為了防控稻田蟲害和雜草,專家們指導李平凡通過稻田養鴨防治蟲害、培肥鬆土等方式,實現基地的綠色生產。

經過3年轉換期,李平凡的高梁山有機米出現適口性好、滋味純正等特徵,並順利通過了農業農村部的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今年,高梁山有機米畝產量達600斤,畝產值達5000餘元。

在2018年9月舉行的首屆「三峽杯」重慶十大好吃大米評選活動中,上市不久的高梁山有機米光榮上榜。

有機米種植的核心是品質

記者在梁平區安勝鎮的高梁山有機稻生產基地看到,15臺遠程監控器直接與重慶市及梁平區農安中心連接,對630畝高梁山有機稻的生產全過程實現了監控全覆蓋。在梁平區農業農村委的支持下,基地配套建設了綠色防控和監控設備,以及專用通風庫和低溫保鮮庫。

「有機米種植的核心是品質!通過這些監控器,可以讓消費者全程追溯有機稻種植的全過程。」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水稻專家肖若餘告訴記者,「在我們的指導下,在用肥、除草、防治病蟲害等環節,這個基地全部實現了有機生產。」

她介紹,目前李平凡的基地通過「稻 鴨」「稻 魚」「稻 紫雲英」「稻 油菜」等綜合種養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實現了可循環的綠色生產方式,還帶動了周邊20多戶貧困戶每年靠在稻田裡養魚、養鴨增收5000多元。

除了種植過程全程可追溯外,這個有機米基地還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李平凡說,以前人工栽秧、收穀子,每畝成本要300元以上;現在全程機械化,每畝機耕、機插、機收僅需200多元,還大大提高了效率。

「綠色、高質、高效的理念深入人心」

前不久,高梁山有機米登上中國社會扶貧網開展線上銷售,上線短短10天,每斤單價12元的有機米就賣了5萬多元。

「這僅僅是我們提升重慶稻米品質的初次實踐。」方立魁介紹,下一步,市農技推廣總站還將依託特色糧油產業體系,通過項目示範及技術支撐對重慶市的優質稻區進行集中打造,進一步推動重慶特色糧油提檔升級。

今年,市農業農村委在永川、梁平、銅梁等區縣圍繞水稻、高粱、馬鈴薯糧油作物,開展了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其中,全市開展糧油作物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5.22萬畝,項目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2.5%。目前已培育263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帶動項目所在區縣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面積17萬畝。

「如今,綠色、高質、高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方立魁認為,未來,優質特色糧油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我市鄉村振興的新動能之一,「像李平凡這樣的有機稻種植業主,將會帶領更多群眾打開致富的大門。」

重慶日報記者 湯豔娟

(據2020年11月23日《重慶日報·農村版》7版)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種出綠色種出有機 淮濱這個「全國勞動模範」不一般
    現在,在淮濱縣提起「有機大米」,就不能不提起張明勤,其實這也是他10年來不斷摸索創新、跌倒又爬起來的結果。「我記得2014年種水稻,稻子一直不結穗,那一年整個田都是這樣,省市專家都來了,也沒有查出結果。導致當年收成不好,最後還是通過保險和政府幫忙解決了問題。」張明勤講述那年的遭遇。
  • 英國男子種出27公斤重菜花 直徑1.83米(圖)
    > 菜花  【英國男子種出27公斤重菜花 創世界紀錄】英國69歲男子Peter Glazebrook種出直徑1.83米、27公斤重菜花,打破該國Alan Hattersley種出24.5公斤菜花的記錄。
  • 英國老爺爺種出近8米長巨型蔬菜 打破世界紀錄(組圖)
    原標題:英國老爺爺種出近8米長巨型蔬菜 打破世界紀錄(組圖) 喬·阿瑟頓用他近8米長的巨型蔬菜打破世界紀錄。在他的這些蔬菜中,世界上最長的甜菜根、胡蘿蔔和歐洲防風草分別長達7.21米、5.7米和7.49米。   阿瑟頓稱,正確比例的堆肥和土壤是他能成功培養這些蔬菜的秘訣。他表示他的家族一直有培育蔬菜用來比賽的傳統,此前,他幫助他的爸爸種菜,當他自立門戶後,他就成為了他爸最大的競爭者。能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讓他覺得非常激動。
  • 幾個空油桶、舊盆、塑料筐種菜,種出一個小菜園,不愁沒菜吃了
    她在家門口種菜,幾個盆、空油壺、塑料筐,種出一個菜園,吃不完這些是舊的洗臉盆不用了,然後在底部打幾個孔來,裝入土壤,就可以種菜了,天氣漸涼,可以撒點菠菜種子,莧菜種子,很快就發芽,長勢很不錯,綠油油的,小苗很多,過不了一個多月就可以吃了。挑大的吃,小的可以留著繼續長。
  • 東極寒地有機米-盡在給你健康的有機米
    本期《好物優選》推薦產品為東方萬畝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有機大米。東方萬畝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始建於2009年,佔地面積 16000 多平方米。萬畝合作社是一家致力於有機水稻的種植、加工,有機大米銷售的企業,經過合作社農民十幾年的辛勤耕耘,現已發展成為一家現代化綜合性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年有機米產量達 3000噸以上,已成為撫遠市的龍頭企業。
  • 溫嶺大叔種出1.41米的絲瓜令人稱奇!同樣是種瓜,為什麼你這麼...
    今年76歲家住溫嶺的老伍在自家瓜棚種了幾株絲瓜其中有一根長得有點不一樣點擊播放 GIF 0.0M老伍平時喜歡在自家地裡種點東西今年四月份他想著種點絲瓜來吃自己種的不打農藥吃起來也放心點於是他向鄰居要來了點絲瓜籽剛開始從種子到長出藤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從小絲瓜長成現在這樣只花了短短十幾天時間這一根與眾不同的絲瓜大概是其他絲瓜的4、5倍長用捲尺一量竟然有1.41米長
  • BBC紀錄片《種出個地球》全集,高清,震感
  • 淺談有機米優勢,你了解多少?
    ;無公害大米和綠色大米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物質,並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 有機食品是通過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為手段,利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減少生產過程對環境和產品的汙染,並在生產中建立一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系統,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 BBC高清紀錄片《種出個地球》BD/DVD光碟發行
    BBC高清紀錄片《種出個地球》BD/DVD光碟發行 《種出個地球》DVD效果圖    BBC高清紀錄片《種出個地球》,是BBC科學系列的最新力作。
  • 我有25顆蘋果籽,可以種出蘋果樹嗎?
    我有25顆蘋果籽,可以種出蘋果樹嗎?如果你相信奇蹟、如果你願意努力付出時間和非常的耐心,那麼蘋果粒一定是可以種出蘋果樹的。通常一般情況上來講,我們隨口吃的蘋果核裡面的蘋果籽是不能種出蘋果樹的,即便是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情,或許蘋果樹能生長出來但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長久不得。
  • 再見,不平凡的2020;謝謝,可愛的打工人!
    2020年即將結束,這一年,每個人都經歷了最不平凡的他們是平凡的打工人做著不平凡的事在崗位上閃閃發光最近,東航打工人又有了新的重要任務——冰雪中送你平安回家能見度不到200米,給旅客出行帶來極大不便,大興國際機場各處廊橋下、機位上,東航「地服人」齊心協力,為進出港旅客做好全面出行保障。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從平凡到不平凡- -對路遙再認知許振超2020年11月29日陝西省金融作家協會在西安蓮湖路金橋酒店舉辦了「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文學創作」金融系統骨幹作家培訓會,會議邀請著名作家、柳青文學獎獲得者、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路遙傳》作者、陝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曾與路遙在原陝作協共事七年的美女教授張豔茜做「路遙與《平凡世界
  • 這個「泥腿子」農民,種出了單棵產值萬元的葡萄樹
    這個「泥腿子」農民,種出了單棵產值萬元的葡萄樹 2020-09-23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能種出有機蔬果的鹽鹼地你見過嗎?
    對於有機農業種植來說,土壤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健康的土壤含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全面的營養元素,能夠讓有機作物更好地生長。選對了健康的土壤,有機農業種植就成功了一半。 而鹽鹼地顯然是不適合農業種植的,在我們的固定印象中,鹽鹼地似乎是一片沒有太大用處的土地,基本沒有人會想到用它來進行農業生產。
  • 記住這些小方法,種出的櫻桃又大又紅
    記住這些小方法,種出的櫻桃又大又紅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三農。櫻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水果,很多人都喜歡吃櫻桃,特別是小朋友和女性朋友。吃櫻桃的好處有很多,減肥人士吃櫻桃可以達到瘦身的效果,女性朋友多吃櫻桃有美容養顏的功效。當今社會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比較繁忙,但是在繁忙之餘,也要抽出一些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袁隆平團隊花4年種出的米,好吃到不輸五常
    吃過很多種米,覺得五常大米已經很好吃了,前陣子竟然吃到了不輸它的超好吃的米! 這種米,就是袁蒙海水稻大米。 鍋蓋掀開的一剎那,沁人的米香撲面而來,待熱氣散開,晶瑩的米粒纏綿在一起,油亮誘人,原本不餓的肚子頓時直咕嚕。
  • 中國有機食品消費年增長三至五成 常年缺口30%
    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種出了「勵志橙」、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賣起了「良心果」、京東商城CEO劉強東開賣自種的有機大米、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建林也在北京延慶圈地5700畝建設有機農業園……在這些農產品中,「有機」成為一大賣點。我國有機農業自上世紀80年代起步。隨著人們環保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有機食品的概念得到普及。從2000年開始,有機食品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 【運動會的作文】不平凡的運動
    舉行運動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普通,但對於我來說,今年的運動會是一次不平凡的經歷。  運動會開始了!和往常一樣,我們先進行了廣播操比賽。  接下來是個人項目的比賽,個人項目有很多,扔壘球、立定跳遠、50米跑步……我參加的第一項是扔壘球。  當裁判員說:「請二年級參加男子壘球的同學到籃球場檢錄。」
  • 山東小夥用8年種出天然椅子,網友:一棵樹一把椅,高手在民間
    山東小夥用8年種出天然椅子,網友:一棵樹一把椅,高手在民間 12月24日,山東濟寧。泗水小夥張永朋用了8年的時間,在地裡種出了一把椅子。張永朋稱,第一年實驗了十幾種樹種,二十多個實驗均未成功。而一把成功的椅子需要經歷四十多個製作工序。
  • 有機稻米、米桃酥、三黃雞……廣東羅定:多樣特產多樣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生財有道》)一片嶺南風光,號稱南粵糧倉,這裡就是廣東羅定。羅定坐落於廣東最大的盆地之中,特產豐富,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羅定稻米等。在當地人李潤東的有機稻米種植基地裡,我們就見到了當地最高標準種植的有機稻米,亞燦米。為了保證有機的種植條件,他們不使用化學肥料,而是引入綠肥植物紫雲英,將其綠色莖葉切斷直接翻入土中漚制土肥,而驅蟲除草,則使用稻田鴨。這些鴨子不但是工作小能手,其自身就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因為其出眾的品質和安全有機的保證,亞燦米價格高,銷路好,一畝地一年兩季,產值可以高達一萬五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