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就是寸草不生?能種出有機蔬果的鹽鹼地你見過嗎?

2020-11-24 騰訊網

對於有機農業種植來說,土壤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健康的土壤含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全面的營養元素,能夠讓有機作物更好地生長。選對了健康的土壤,有機農業種植就成功了一半。

而鹽鹼地顯然是不適合農業種植的,在我們的固定印象中,鹽鹼地似乎是一片沒有太大用處的土地,基本沒有人會想到用它來進行農業生產。而現在,多處看似無用的鹽鹼地已經被用來發展有機農業,並且進行得有聲有色。

鹽鹼地特質

鹽鹼地是指土壤(表層)裡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的土地。鹽鹼地在我國的分布非常廣泛,並且類型多樣,主要有東部濱海鹽鹼地、黃淮海平原的鹽漬土、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地、半荒漠內陸鹽土、青海新疆極端乾旱的漠境鹽土等。

鹽鹼地不僅不適合發展農業、種植作物,而且對作物的生長有危害。鹽鹼地對植物、作物的危害有以下幾點:

土壤板結,肥力下降

鹽鹼地會導致土壤板結,板結的土壤肥力下降,保水能力、保肥能力以及通透性都會降低,不利於農業生產。

阻礙作物吸收

鹽鹼地具有過高的鹼性鹽,使養分很難被作物吸收。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鈉,碳酸鈉被水解之後發生強鹼性反應,導致鐵、鋅、錳等許多營養元素在土壤中被固定,從而使得作物無法吸收這些營養元素,導致作物缺鈣、缺鎂等等。

導致植物生理乾旱

鹽鹼地的土壤鹽分含量高,鹽分提高了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導致水分從根細胞外滲,造成植物的「生理乾旱」,出現枯萎或「燒苗」現象。因此這樣的土地種植土壤也是非常難成活的。

為什麼選擇鹽鹼地種植有機

目前,國內已有多處鹽鹼地經過改良,發展起了有機種植。那麼為什麼選擇鹽鹼地來種植有機產品呢?

未來,有機農業是發展趨勢

未來農業發展,在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到生態環境。而發展有機農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無論是對地裡的農作物質量和安全還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都是比常規農業更加好的。

所以有機農業必定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因此現在的農業大都朝向有機農業發展。

我國鹽鹼地面積大,但利用率低

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不包括濱海灘涂,我國的鹽漬土面積為3487萬公頃,大約為5億畝,而可開發利用的大概有2億畝。

我國鹽鹼地面積大,但是一直以來農業生產很少利用到它,因此為了開拓更多的可用的農業用地,以及將鹽鹼地更好地利用起來,因此選擇改良鹽鹼地來發展有機農業,種植有機產品,讓土地實現應有的價值。

鹽鹼地種植有機作物實例

威海南海新區高標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通過改良2100畝鹽鹼地,在原本寸草不生的鹽鹼地上種植出了有機草莓,更是得到了global G.A.P和有機產品認證的認可。

他們首先將草莓脫毒苗培育好之後,再進行基質栽培,再用高架栽培技術進行扦插培育,使用過的基質再投入到鹽鹼地進行土壤改良,改良後的土地可以用來種植優質的有機葡萄。

該有機種植園區還計劃,將園區打造成國內領先的草莓、葡萄、蘋果、櫻桃等特色有機水果種植繁育基地,充分開發鹽鹼地,給人們提供更加健康、天然的食物,並為周邊村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

改良鹽鹼地的六種方法

鹽鹼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水鹽運動,因此首先要治水,使表層土壤脫鹽。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

改良鹽鹼地有以下六種方法:

引淡水灌溉

引進淡水灌溉,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鹽鹼排到深層土壤中或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使表層土壤脫鹽。

井排井灌(排水排鹽)

通過豎井抽取鹹水,補充淡水。實現鹹水淡化、土壤脫鹽。隨著地下水位降低,地面蒸發減少,可防止或減緩地表積鹽的強度。

農田覆蓋,抑制蒸發返鹽

選擇適當覆蓋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稈等)覆蓋地表,抑制蒸發返鹽。

適時耙地,抑制蒸發返鹽

耙地可疏鬆土壤,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抑制蒸發返鹽。

科學灌溉

有灌有排,採用噴灌、滴灌,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深耕深翻(深耕翻土)

鹽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是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下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使表層土壤脫鹽;而且,翻耕能疏鬆土壤,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抑制蒸發返鹽。

來源:有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提到鹽鹼地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治理鹽鹼地」;改良或者肥料企業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們可以改良鹽鹼地或者我的產品是抗鹽鹼的」。
  • 「鹽鹼地種菜」:中國西部農民探索土地治理初見成效
    (原標題:「鹽鹼地種菜」:中國西部農民探索土地治理初見成效) 新華社蘭州
  • 蔡雲樓:讓鹽鹼地變成「魚米之鄉」
    ,引入江水浸泡衝洗鹽鹼地,用沙土和農家肥再造耕層,並在其中養魚和河蟹,用來鬆動土壤,最後再種植鹼地水稻。」蔡雲樓說,企業歷經8年艱辛探索,最終成功改造數萬畝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可達千斤。結果,畝產水稻怎麼也不能突破600斤,而鹽鹼地種水稻700斤才回本。
  • 【中國科學報】「掌控」鹽鹼地
    其主要內容之一是鹽鹼地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存。  我國鹽鹼地總面積約1億公頃,其中內陸鹽鹼地佔95%。「鹽鹼地蘊藏著具有獨特生態功能和重要經濟價值的植物種質資源。」王志春介紹說,調查、保存這些種質資源,可以為植物生理、遺傳工程、分子生物學等研究提供基礎材料,進而為培育耐鹽鹼植物新品種提供關鍵候選基因。  然而,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科研人員需要走到野外。
  • 「水泡子」聽過嗎 大草原上的「鹽鹼地」鹽鹼地上的「大草原」
    水泡子泡子,蒙語就是「湖」的意思。比較著名的烏蘭布統草原上的「將軍泡子」你肯定聽過,草原上的泡子,是草原中的低洼地區,這些地區長期積水,積水又成為地下礦物鹽分與表土的交流媒介。當蒸發旺盛的時候,表層水分蒸發完了,就會使表土中的水往上運動,土壤下層的鹽分也隨之上升,礦物鹽分就帶到表土中停留著從而形成鹽鹼化地塊。
  • 鹽鹼地土壤改良,說了一遍又一遍,你記住了嗎?
    鹽鹼地是我國園林綠化農作物栽培等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鹽鹼地在我國面積比較廣闊,那麼針對鹽鹼地如何進行改良,今天給大家講一講鹽鹼地對樹木的影響以及改良的措施。【1】鹽鹼地對樹木的影響。在鹽鹼地上栽植樹木或者是果樹,主要是土壤含鹽量高和一些粒子含量高,對各類樹木和果樹造成危害,當土壤含鹽量在2%至2.5%以上時,樹木根系很難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造成生理乾旱和營養缺乏。土壤中的鹽分各種例子達到一定濃度時即影響樹木的根系吸收活動,甚至是樹木根系造成毒害,直接危害樹木的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
  • 鹽鹼地對農戶的危害一定要重視,來看看改良鹽鹼地的方法
    由於土壤鹽鹼化,抑制了土壤的生草化過程和土壤有機質的累積過程,因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從而影響到土壤的理化性質。 土壤營養條件變差。在排水、洗鹽和加大定額灌溉的影響下,土壤氮素損失嚴重,有機質是土壤磷素的主要來源,有機質的分解產物能使磷素釋放而提高其有效性,鹽鹼土有機質含量低,速效磷的含量也就低,加之鹽鹼地PH值高,碳酸鈣含量高,土壤中的磷易形成難溶性磷酸鹽,從而降低了磷的有效性,此外,鋅、錳、鐵、銅等微量元素也皆因土壤PH高而降低了有效性。 土壤物理性狀不良。
  • 死磕「地球禿瘡」,「鹼痴」讓鹽鹼地變「魚米之鄉」
    有人說,科學家都沒攻克的難題,這個「土老闆」咋能「整明白」,這就是在「整景兒」;也有人說,這個「土老闆」有點「虎」,投資好幾億元在鹽鹼地裡「打水漂」,有錢「燒」得飄了;還有人說,這個「土老闆」有能耐,治好了「地球禿瘡」鹽鹼地,還讓「窮五家子」村翻身成了「魚米之鄉」……東北網11月27日訊 金秋之時,稻穗低垂,水鳥高翔。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榮義村第三生產隊長高殿文望著這片豐收的田野,不禁感嘆起過去鹽鹼地時的情景。「家裡的耕地改良之前只有30%能用,而且只能種植葵花,一年下來維持生計都很難,幾乎沒有收入。我們村2018年開始改良鹽鹼地,之前不能用的荒地如今也能種植出農作物了,增產70%,家裡的生活就慢慢好起來了。」
  • 蒙草鹽鹼地土壤立體改良技術 讓荒灘披綠裝
    風吹白粉起,就是不打糧。這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鹽鹼地說出了「一毛不拔」的鹽鹼地對農業的危害。—濱海鹽鹼區域鹽鹼地就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一方面能降低地表土壤鹽鹼的含量,另一方面能防止地下水抬高導致二次反鹽現象,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並且準備將排出的水分經過特殊處理,對地表植物進行二次灌溉,能達到二次洗鹽排鹽的作用。
  • 鹽鹼地鹽生植物改良研究與分析
    從鹽鹼地改良的角度來說,鹽生植物改良的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可作為「生物泵」帶走土壤中的鹽分,並通過收割實現鹽分的轉移;二是減少土面蒸發、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面返鹽;三是植物根系生長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其分泌的有機酸及植物殘體經微生物分解產生的有機酸可中和土壤鹼性。
  • 黃海之濱鹽鹼地裡竟能種出大米
    9月28日下午,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單位的30多名從事海水稻、鹽鹼地改良等研究人員,分組前往青島的白坭地和即墨金口,實地進行測產。海水稻一旦推廣,意味著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糧倉。據測算,中國鹽鹼地總數約15億畝,其中有約3億畝具有改造潛力。如果在1億畝鹽鹼地推廣「海水稻」,按畝產300公斤保守計算,年產量也將達到300億公斤,能養活8000萬人口。
  • 我國鹽鹼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
    、華北鹽鹼區的有機培肥鹽斑改良技術等。通過近年的持續治理改造,我國鹽鹼地呈現面積總量減少、重度鹽鹼地面積比例降低、中輕度鹽鹼地比例上升(約佔2/3)的趨勢。2.5 土壤生物有機治鹽改土技術體系該技術體系的核心在於生物有機改土培肥,通過加大有機補償、土壤增碳培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根際養分調控等原理,實現土壤的生物有機農藝培肥。
  • 鹼地生態——鹽鹼地改良與耐鹽鹼植物列舉
    而在眾多的生物措施中,種植耐鹽鹼植物是改良鹽鹼地的最佳措施之一。其中種植海水稻是改良鹽鹼地重要的有效措施。海水稻,就是耐鹽鹼水稻,與其他普通水稻相比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力,具有抗澇、抗鹽鹼、抗倒伏和抗病蟲等能力。
  • 餘姚3萬畝鹽鹼地上稻飄香 「改良秘訣」在這!
    而就在兩年前,這萬畝高產田還是一片無人問津、雜草叢生的鹽鹼地。這片鹽鹼地經過科學改良和一群人勤勞耕耘,這片荒涼之地不僅飄來了稻花香,還帶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2008年起,餘姚開始實施杭州灣墾造耕地工程,通過布置河網、路網,鋪設灌溉管道,修建排水溝,對鹽鹼灘涂地進行淡水洗鹽、增施有機肥、表土覆蓋等一系列措施,將荒蕪的海塗變成了阡陌縱橫的良田。
  • 鹽鹼地原土改良技術:創造新土地
    但我告訴你我腳下的土地幾年前含鹽量曾達到3.5%(超過6‰即為重度鹽鹼地),你是否會驚訝?  我生長在人造海島曹妃甸工業區6+試驗地塊,與「希望之舟」(納潮河大橋)隔河相望。我的家園不大也不算小,長1000米、寬50米,我與國槐、欒樹、合歡、黑松、紫薇、海棠、木槿、金銀木等其他植物生活在一起,在這片由渤海底積淤泥吹填成的灰土抹上一筆鮮豔的綠色——我們是這片鹽鹼地原土上最早的植入者。
  • 施肥還能改良鹽鹼地?只需要這幾步!
    改良鹽鹼地,施肥是關鍵!這裡所說的肥即指有機肥料,給鹽鹼地增施有機肥料,能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使農作物在整個生育過程中得到全面營養,並且能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對酸鹼離子、有害離子的緩衝能力,降低土壤中鹽分與pH值,減輕鹽鹼對農作物的危害,促進土壤熟化。 二、合理選用化肥種類 化肥大多數是鹽類,有酸性、鹼性、中性之分。
  • 「吃鹽植物」 讓鹽鹼地變良田成現實
    他們從中篩選出315種植物,在新疆阜康市建設了一個鹽鹼地植物園,進一步進行培育、馴化、篩選與研究。通過對新疆鹽生植物的物種多樣性、鹽生植物種子及耐鹽性開展研究,最終證明,在鹽鹼地種植鹽地鹼蓬、鹽角草、野榆錢菠菜等植物,每年可從土壤中帶走大量鹽分。    田長彥說:「眾多在鹽鹼地生長的植物之所以能生長,他們具備了耐鹽耐鹼的極強能力。
  • 讓鹽鹼地變綠洲——記草學博士付金民
    鹽鹼地上的家國情懷20世紀60年代,付金民跟隨父母從山東菏澤農村來到黑龍江省綏化地區。從小割草放羊餵豬對農業懷有特別感情的他,高中畢業便選擇報考了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專業。4年後,他又以優秀成績考入瀋陽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 鹽鹼地上的新模式:勝偉草牧產業示範園究竟好在哪?
    這源自於對鹽鹼地的一份特殊情懷,更是對中國當下農業發展的深度思考和理解。王勝的祖籍在濱州一帶貧瘠的鹽鹼地上,兒時的記憶裡,那裡糧食產量非常低,農民吃不飽飯,只能外出「逃荒」。 而18億畝耕地紅線外,中國有超20億畝的鹽鹼地存量,如果將鹽鹼地加以改造,最受益的就是這些地區的老百姓。改造鹽鹼地,不僅能創造產值、扶貧致富,還能修復生態,是一項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後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