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機農業種植來說,土壤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健康的土壤含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全面的營養元素,能夠讓有機作物更好地生長。選對了健康的土壤,有機農業種植就成功了一半。
而鹽鹼地顯然是不適合農業種植的,在我們的固定印象中,鹽鹼地似乎是一片沒有太大用處的土地,基本沒有人會想到用它來進行農業生產。而現在,多處看似無用的鹽鹼地已經被用來發展有機農業,並且進行得有聲有色。
鹽鹼地特質
鹽鹼地是指土壤(表層)裡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的土地。鹽鹼地在我國的分布非常廣泛,並且類型多樣,主要有東部濱海鹽鹼地、黃淮海平原的鹽漬土、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地、半荒漠內陸鹽土、青海新疆極端乾旱的漠境鹽土等。
鹽鹼地不僅不適合發展農業、種植作物,而且對作物的生長有危害。鹽鹼地對植物、作物的危害有以下幾點:
土壤板結,肥力下降
鹽鹼地會導致土壤板結,板結的土壤肥力下降,保水能力、保肥能力以及通透性都會降低,不利於農業生產。
阻礙作物吸收養分
鹽鹼地具有過高的鹼性鹽,使養分很難被作物吸收。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鈉,碳酸鈉被水解之後發生強鹼性反應,導致鐵、鋅、錳等許多營養元素在土壤中被固定,從而使得作物無法吸收這些營養元素,導致作物缺鈣、缺鎂等等。
導致植物生理乾旱
鹽鹼地的土壤鹽分含量高,鹽分提高了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導致水分從根細胞外滲,造成植物的「生理乾旱」,出現枯萎或「燒苗」現象。因此這樣的土地種植土壤也是非常難成活的。
為什麼選擇鹽鹼地種植有機
目前,國內已有多處鹽鹼地經過改良,發展起了有機種植。那麼為什麼選擇鹽鹼地來種植有機產品呢?
未來,有機農業是發展趨勢
未來農業發展,在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到生態環境。而發展有機農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無論是對地裡的農作物質量和安全還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都是比常規農業更加好的。
所以有機農業必定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因此現在的農業大都朝向有機農業發展。
我國鹽鹼地面積大,但利用率低
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不包括濱海灘涂,我國的鹽漬土面積為3487萬公頃,大約為5億畝,而可開發利用的大概有2億畝。
我國鹽鹼地面積大,但是一直以來農業生產很少利用到它,因此為了開拓更多的可用的農業用地,以及將鹽鹼地更好地利用起來,因此選擇改良鹽鹼地來發展有機農業,種植有機產品,讓土地實現應有的價值。
鹽鹼地種植有機作物實例
威海南海新區高標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通過改良2100畝鹽鹼地,在原本寸草不生的鹽鹼地上種植出了有機草莓,更是得到了global G.A.P和有機產品認證的認可。
他們首先將草莓脫毒苗培育好之後,再進行基質栽培,再用高架栽培技術進行扦插培育,使用過的基質再投入到鹽鹼地進行土壤改良,改良後的土地可以用來種植優質的有機葡萄。
該有機種植園區還計劃,將園區打造成國內領先的草莓、葡萄、蘋果、櫻桃等特色有機水果種植繁育基地,充分開發鹽鹼地,給人們提供更加健康、天然的食物,並為周邊村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
改良鹽鹼地的六種方法
鹽鹼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水鹽運動,因此首先要治水,使表層土壤脫鹽。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
改良鹽鹼地有以下六種方法:
引淡水灌溉
引進淡水灌溉,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鹽鹼排到深層土壤中或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使表層土壤脫鹽。
井排井灌(排水排鹽)
通過豎井抽取鹹水,補充淡水。實現鹹水淡化、土壤脫鹽。隨著地下水位降低,地面蒸發減少,可防止或減緩地表積鹽的強度。
農田覆蓋,抑制蒸發返鹽
選擇適當覆蓋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稈等)覆蓋地表,抑制蒸發返鹽。
適時耙地,抑制蒸發返鹽
耙地可疏鬆土壤,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抑制蒸發返鹽。
科學灌溉
有灌有排,採用噴灌、滴灌,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深耕深翻(深耕翻土)
鹽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是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下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使表層土壤脫鹽;而且,翻耕能疏鬆土壤,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抑制蒸發返鹽。
來源: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