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於靈爽):隆冬時節的黑龍江省肇源縣,白雪皚皚、寒風凜冽,但在位於大廣工業園區的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裡,熱鬧的生產場面仿佛驅散了冬日的寒冷。近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加工車間燈光通明,多種規格、包裝精美的大米、小米齊整地落成一個個方陣。
「全國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銀獎」、「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銀獎」……車間內,整齊展列的獎盃獎狀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榮耀。近日,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雲樓接受了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的專訪,講述了黑土地上「化鹼為糧」的傳奇故事。
鹽鹼地上稻花香
「我們搞農業的人,第一要有匠心,得『一根筋』;第二是要有情懷,得堅持不放鬆。」說起自己一波三折的創業路,蔡雲樓如是說。
肇源縣,位於松花江和嫩江兩江左岸,地處松嫩平原中心,鹽鹼地在全縣各鄉都有分布,主要在鹼泡和草原荒地附近。蔡雲樓出生在鯰魚溝畜牧場,這裡過去曾是軍馬場,因洪水頻發,盛產鯰魚得名。
1998年的特大洪水淹沒了農田房屋,蔡雲樓響應號召創業自救,承包了這個沒人要的大泡沼。第二年,蔡雲樓在這裡捕撈出二三百萬斤魚,賺到了第一桶金。
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雲樓接受了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專訪 攝影 尹瑞
「我們從2003年開始改造鹽鹼地,引入江水浸泡衝洗鹽鹼地,用沙土和農家肥再造耕層,並在其中養魚和河蟹,用來鬆動土壤,最後再種植鹼地水稻。」蔡雲樓說,企業歷經8年艱辛探索,最終成功改造數萬畝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可達千斤。
別看現在說起來雲淡風輕,創業之初的蔡雲樓也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2007年,他圈定1000畝地,組織了省、縣和吉林省專家科研團隊,開始搞試驗。結果,畝產水稻怎麼也不能突破600斤,而鹽鹼地種水稻700斤才回本。
5年裡賠了860萬元,專家團隊解散了,稻田管理人一換再換,試了20多種品種均告失敗……很多人都以為蔡雲樓從此就要偃旗息鼓了,但「一根筋」的他卻下定決心要和鹽鹼地較較勁。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秋收,蔡雲樓在試驗田裡發現一塊10畝的地塊,畝產達到860斤。蔡雲樓靜下心比對研究,發現產量的反差來自溫度,實驗發現,氣溫的差異會導致水面鹽鹼溶解分離現象,直接影響到水稻放根和稻苗生長。掌握了這個核心秘密,蔡雲樓開始進軍肥料、品種、管理等環節。到2012年,畝均產達到900斤以上,最高1260斤。
曾經寸草不生的鹽鹼地,終於變成了一片片豐澤的水稻田。
「農業+」為父老鄉親謀福祉
蔡雲樓表示,鯰魚溝鹼地大米地處北緯45度黃金農作物生長帶,生長在世界僅存的三大寒地黑土之一鹼性寒土中,且原始鹽鹼生地,未經任何人為幹預,再經過未被汙染的嫩江水灌溉,讓大米更加天然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這種大米PH值接近於中性,有養胃功能,還富含20多種人體稀缺的微量元素和礦物營養。另外,公司因地制宜,採用水稻低溫儲存技術,使水稻全年平均溫度保持在零下10℃,有效抑制了糧食本身的呼吸代謝,減少原糧水分流失和營養損失,延緩糧食陳化和品質劣變,並注重研發高質、高產大米品種,將鯰魚溝鹼地大米打造成馳名中外的大米品牌。
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鹼地大米 攝影 尹瑞
保證鹼地大米的「真」和「好」只是一個開始,蔡雲樓深刻認識到,要做好的農產品,就要從全產業鏈上著眼進行謀劃,用新理念把各環節串珠成鏈。於是蔡雲樓不再賣原糧。他先是租用稻米加工廠,後來投入巨資建設現代化工廠。經過幾年發展,如今,鯰魚溝實業集團已擁有土地近20萬畝,其中水域面積12萬畝、耕地3.5萬畝、草地蘆葦5萬畝,成為集淡水魚、湖蟹、大雁、弱鹼性大米、蘆葦養殖、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集約化、產業化農業企業。2019年,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據蔡雲樓介紹,企業不但下設12個生產基地,還採取訂單籤約方式與農戶緊密結合,籤訂收購合同,定期對農戶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同時,農戶所需種子、農家肥等都由公司統一購入,一方面保證了有機綠色種植標準,另一方面也為農戶降低了前期生產投入,在穩固提升市場高端供給能力的同時,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生產基地喜獲豐收 攝影 呂巖
「跟鯰魚溝合作四年了,收入翻了好幾番,家裡日子也好起來了。種子、化肥都是公司的,還有專人指導我們。跟著這樣的良心企業幹,我們農民心裡踏實。」訂單戶劉光海說。
「去年僅大米收購一項,就帶動全縣農民增收近7000萬元。」蔡雲樓說。
借船出海 更上層樓
在前不久結束的第八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2020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鯰魚溝鹼地大米在眾多國內外大米中脫穎而出,喜獲雙獎。鯰魚溝鹼地大米「吉源香1號」,奪得大米品評品鑑活動銀獎;鯰魚溝鹼地長粒香米,榮獲2020年「十大好吃米飯」二十強入圍獎。
蔡雲樓說:「獲獎不是我們的目的,讓大家吃到健康放心的農產品才是我們的目的。」
第八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2020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展出的產品 攝影 呂巖
近年來,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藉助了阿里巴巴的資源優勢,推出了新型農業模式,通過線上曝光,得到了全國很多消費者對鯰魚溝品牌的認知度,以「借船出海」的銷售模式,與資源好、品牌度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進行合作。目前,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線下與中石化「易捷店」、中石油「崑崙好客」、農夫山泉等合作,線上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平臺合作,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等地。
在蔡雲樓看來,自己一路走來,基層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土辦法」,讓他嘗到苦鹼水裡的甜滋味,開拓「新藍海」。如今,他還要繼續幹下去,把「鯰魚溝」品牌做響、將「肇源大米」產業做大,為肇源縣挺進「世界優質大米之鄉」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