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鹼地專用高效肥料與改良調節劑實驗在新疆阿瓦提縣獲得成功
經過三年的努力,新疆農業大學100畝鹽鹼地專用高效肥料與改良調節劑實驗在新疆阿瓦提縣獲得成功。 10月7日,在阿瓦提縣塔木託格拉克鎮秋馬克村38畝鹽鹼地棉花試驗田內,新疆農科院的專家和阿克蘇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研究員對棉花進行了測產。
-
造良田 提方案: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
秦志偉攝秋收季節,走進吉林省大安市聯合鄉後小窩堡村萬畝鹽鹼地,一眼望去,不同地塊的水稻長勢差異非常明顯。據悉,今年春季,有4種不同的鹽鹼地改良技術準備在此大展身手,但到最後水稻的長勢顯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胡樹文團隊的鹽鹼地改良技術更勝一籌。
-
造良田 提方案: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新聞—科學網
秦志偉攝 秋收季節,走進吉林省大安市聯合鄉後小窩堡村萬畝鹽鹼地,一眼望去,不同地塊的水稻長勢差異非常明顯。據悉,今年春季,有4種不同的鹽鹼地改良技術準備在此大展身手,但到最後水稻的長勢顯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胡樹文團隊的鹽鹼地改良技術更勝一籌。 大安市位於吉林省西部,是松嫩平原鹽鹼地分布集中程度和鹽鹼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
蔡雲樓:讓鹽鹼地變成「魚米之鄉」
,引入江水浸泡衝洗鹽鹼地,用沙土和農家肥再造耕層,並在其中養魚和河蟹,用來鬆動土壤,最後再種植鹼地水稻。」蔡雲樓說,企業歷經8年艱辛探索,最終成功改造數萬畝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可達千斤。結果,畝產水稻怎麼也不能突破600斤,而鹽鹼地種水稻700斤才回本。
-
【中國科學報】「掌控」鹽鹼地
電話那頭語氣急促地問道:「王老師,我們的鹽鹼地水稻大面積死苗,而且地裡還有一股臭味,到底是咋回事兒啊?」 打電話的是一位黑龍江的企業家。他今年開發利用鹽鹼地,種了5000畝水稻,進入伏天后卻出現秧苗大面積死亡的現象。懷著焦急的心情,他找到了王志春。 類似這樣的緊急情況,王志春已經見怪不怪了。「是不是這邊地勢低?
-
第一代高產海水稻青島試種成功 形成穩定品種仍需三年
「試種成功了!最高畝產620.95公斤!達到普通水稻的平均產量了!」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專家組組長劉世平教授視頻連線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經過153天的精心培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青島試種的我國第一代「海水稻」,於今天下午收割、測產。
-
海水稻試種成功 形成穩定品種仍需三年 鹹水中種出來的水稻是不是...
其中,參與白泥地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內容包括,確定測產水稻材料、每畝有效穗數、平均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產量等。 參與即墨金口即發農副業基地的稻作改良綜合示範區土壤調理劑施用效果評測內容包括,使用土壤改良劑的稻田與空白田的產量對比、增產效果對比,以及兩種田塊水稻的倒伏性、株高等。
-
中科院科研人員研發調理劑實現鹽鹼地增產
原標題:中科院科研人員研發調理劑實現鹽鹼地增產 從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了解到,研究員王志春
-
鹽鹼地上生長的新希望,農業科技浮現「大安模式」
與其他秋收不同的是,大安市現代農業的蹤跡遍處可尋:5G無人駕駛收割機大放異彩,物聯網傳感器全面監控稻田狀況,AI 監測病蟲害、智能噴藥、智能供斷水、聯網無人機飛防等等新技術的應用,展示出一幅不一樣的秋收畫卷。
-
死磕「地球禿瘡」,「鹼痴」讓鹽鹼地變「魚米之鄉」
回憶起那段歲月,蔡雲樓至今心緒難平,他說,人生的夢想是有條件的,成功了是夢想成真,不成功就是白日做夢,如果沒有這方水土的眷顧,自己今天也不會對這片水土這麼痴迷。那是一個響晴的上午,姜發捕魚遲遲未歸,蔡雲樓焦急地等待消息。「不是翻船了吧?」「不出魚沒事,可別傷了人」……就在他守著水面愣神時,小船回來了,姜發衝過來一把抱起他大喊:「出魚了!出魚了!」
-
鹽鹼地改良需國家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鹽鹼地綜合高效改良種植技術模式已經取得了切實有效的成果,重度鹽鹼土壤經一次性改良後,水稻、高粱、玉米、綠豆、向日葵、甜菜、燕麥、黑麥草、稷子等作物長勢良好,產量顯著好於傳統方法改良並種植的作物。 但是,在多年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鹽鹼地生態改良推廣工作依舊存在很大的難度。
-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為什麼要治理鹽鹼地?如何治理鹽鹼地? 提到鹽鹼地的時候,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治理鹽鹼地」;改良或者肥料企業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們可以改良鹽鹼地或者我的產品是抗鹽鹼的」。
-
投資好幾億在鹽鹼地裡「打水漂」,這個「土老闆」有錢「燒」得飄...
回憶起那段歲月,蔡雲樓至今心緒難平,他說,人生的夢想是有條件的,成功了是夢想成真,不成功就是白日做夢,如果沒有這方水土的眷顧,自己今天也不會對這片水土這麼痴迷。那是一個響晴的上午,姜發捕魚遲遲未歸,蔡雲樓焦急地等待消息。「不是翻船了吧?」「不出魚沒事,可別傷了人」……就在他守著水面愣神時,小船回來了,姜發衝過來一把抱起他大喊:「出魚了、出魚了!」
-
不毛之地變身高產良田 內蒙古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
當農業專家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蘇木相當於鄉鎮)鹽鹼地改良項目區公布甜菜測產結果時,現場一片沸騰。 一直以來,耕地鹽鹼化成為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數據顯示,內蒙古現有鹽鹼化耕地1585.3萬畝,佔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1.4%。
-
重度鹽鹼地改良後稻香蟹肥 種植大戶:還是得相信科學!
…… 前不久,以吉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趙蘭坡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來到松原市前郭縣縣套浩太鄉沙家圍子村,對種植大戶朱洪德的600畝鹽鹼地改良種植水稻示範基地進行現場測產,水稻的長勢讓大家非常開心。 實際測產結果說明了這一點:畝產619.7 公斤,達到當地高產田的水平。 要知道,這片稻田可不是普通的稻田,改良之前還是不長莊稼的重度鹽鹼地。 「你看,示範基地周圍就是沒改良的鹽鹼地,已撂荒好多年了。」趙蘭坡是東三省有名的鹽鹼地治理專家,跟鹽鹼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
-
我國鹽鹼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
(2)次生障礙鹽鹼地「上膜下秸」控抑鹽技術。該技術針對土壤次生鹽漬化特點,通過在地表下設秸稈隔層,切斷土壤毛細管的連續性,控制底層鹽分上移,並在地表覆膜,抑制鹽分表聚。該技術適合在我國五大鹽鹼區應用,目前已在內蒙古、寧夏引黃灌區的中、重度鹽鹼地進行了成功應用。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王慧 攝 金秋十月,內蒙古進入了秋收時節,金黃色的玉米已經收割到院子裡,不遠處收割機正在農田裡忙碌個不停。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榮義村第三生產隊長高殿文望著這片豐收的田野,不禁感嘆起過去鹽鹼地時的情景。「家裡的耕地改良之前只有30%能用,而且只能種植葵花,一年下來維持生計都很難,幾乎沒有收入。
-
鹽城鹽鹼地頭年種稻實現「超高產」 畝產破千斤
10月6日,曾是茫茫灘涂的東臺條子泥墾區湧起無邊的金色稻浪,在紅色鹽蒿鑲邊映襯下,構成金秋鹽鹼地上令人振奮的豐收圖景。「新墾灘涂第一年種稻,畝產破千斤,部分田塊有望突破700公斤。滄海變良田,條北只用一年,創下沿海灘涂大面積快速高效改良的成功範例,堪稱奇蹟。」正帶領農業專家踏田考察、核驗理論測產的著名農學家、水稻栽培學家凌啟鴻說。
-
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項目通過測產
河北日報訊(記者王雅楠)日前,我省相關專家對「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進行了現場測產,測產結果為平均每平方米產日本對蝦2.08公斤,超額完成項目規定的產量指標,順利通過測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