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從明年春天開始,這裡不再是『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多長鹽蓬草,鮮長棉和糧』的鹽鹼地了,而將變成一片翠綠的草品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10月27日,在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增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鴻濤指著眼前400多畝種植的鹽鹼地對記者說。
這裡種植的狗牙根等耐鹽草坪草和牧草,都是由合作社合伙人、魯東大學僑界代表人士、濱海生態高等研究院付金民教授及團隊培育的品種。目前,他們培育的優質耐鹽草品種已在天津、河北、山東和江蘇的8個地市實現了原土種植。
鹽鹼地上的家國情懷
20世紀60年代,付金民跟隨父母從山東菏澤農村來到黑龍江省綏化地區。從小割草放羊餵豬對農業懷有特別感情的他,高中畢業便選擇報考了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專業。4年後,他又以優秀成績考入瀋陽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我從小對家鄉就有一種根的情節,這就像小草依戀培育自己生長的土地一樣。」談起過往經歷付金民執著堅毅。1986年6月,他研究生畢業後選擇應聘到山東農業大學任教。13年後,他因具備較好的教學科研潛質,被單位公派自費到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農學院留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在美作為博士後和研究助理繼續從事草坪草逆境生理分子研究。
「一個基因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一粒種子可以決定一個民族的未來。」在多次與中國同行專家研討交流後,付金民對這句話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當他了解到中國還有5.5億畝鹽鹼地,95%以上草坪草種子、50%優質牧草種子還需要進口等草種業現狀後,2008年12月,他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成為從海外回國從事草種質資源與分子育種研究為數不多的草學博士。
在中國科學院從事草種質資源與分子育種研究的幾年間,付金民的研究成果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許多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紛紛以優越條件和待遇向他拋出「橄欖枝」。
「我的根在山東。山東是全國重度鹽鹼地大省。」付金民沒有忘記他的根。然而在山東地域他又面臨著一道多重選擇題:有的是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的單位許諾官職頭銜,有的提供誘人的生活待遇和安家補貼。
「我是做草種質資源與分子育種研究的,生活待遇、官職頭銜對我的家庭生活和個人發展來說固然重要,但對我的研究來講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儘管魯東大學是一所省屬普通高校,但是學校提供建設的30畝草種質資源與育種基地,對我來說十分寶貴。」付金民說,「有了育種基地,我的知識和才華才能得以施展,草種質資源就有了創製平臺,大片大片的鹽鹼地才有希望變成一片片的綠洲。」
科研道路沒有捷徑可走
「不在一線實地調查就不能真實獲得草生長的第一手資料。」付金民把科研的每個環節都看得很重。按照草品種比較試驗和國家區域試驗要求,草品種試驗基地要分設在多個省份和生態區,並且要定期對草參試材料進行生長特性調查。按說這樣的調查可以委託相關方或相關人提供網絡視頻和圖片來進行,但間隔2至3個月一次的兩省四地的試驗調查,他都是親力親為或帶團隊成員參加。
「科研既需要嚴謹的工作作風,也離不開吃苦耐勞、開拓創新的精神。」付金民說。針對草種質資源保育與新品種培育周期長、培育成功率低的問題,他及團隊創新研發的「草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從根本上提高了草品種的篩選時效。同時,他及團隊主動瞄準世界草種業科技前沿,完成了狗牙根全基因組測序,突破了其遺傳轉化技術,為狗牙根等耐鹽草分子育種提供了基因資源和平臺。
草種質資源收集是草育種的基礎。為採集到優質的草種質資源材料,付金民及團隊成員常常要南下海南、北上東北、東進沿海、西出新疆等地的崇山峻岭、戈壁灘涂,進行草種質材料的採集。有時為獲得一份草種質資源,他和團隊成員要跨越幾千裡、徒步幾十裡。目前,他及團隊已經建立了山東最大、全國較有影響的草種質資源圃和資料庫,收集了涵蓋全球的野生草種質資源14個種類3250份,並獲得了一批優質抗逆草種質材料。
「付老師既是我們學科組的負責人,更是我們學科組的『領頭羊』和實幹家。」這是魯東大學濱海草種質資源與分子育種學科組8名博士成員對付金民的一致看法。他的助手邵安說:「付老師工作起來就是一個『拼命三郎』,除了給學生上課外,白天只能在育種基地見到他忙碌的背影,晚上只有在實驗室看到他伏案研究的身影,每天來得最早的和走得最晚的都是付老師。」
「既然選擇了草種質資源與育種這份事業,我就要在有限的時間裡研究出更好更多的耐鹽草品種來回報祖國和人民,讓白茫茫的鹽鹼地早日披上翠翠的綠色。」付金民說。他對時間管控可謂有些「吝嗇」,在工作安排上,已經沒有了「上下班」和「節假日」的概念。工作忙的時候,趕上就餐時間他就去學校食堂吃點,否則就是吃包方便麵了事。在外地的家人總被他執著的事業心所感動和折服,在理解的同時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現在,他們一家四口仍然生活在不同的3個城市,家人之間最多的聚會就是用手機視頻,遇到節日或家人生日也就是簡單的微信祝福或是送一件小禮物而已。
見過付金民的師生或朋友經常會這樣說:付老師你又曬黑了,白頭髮和魚尾紋又多了。然而,時間在給他留下歲月痕跡的同時,也給他回報了累累碩果:發表SCI論文105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項;培育的狗牙根『魯坪1號』耐鹽草進入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培育的鹽鹼地生態修復用草結縷草申報了國家審定品種;以他為首席專家的「高抗鹽綠化飼用草突破性新品種選育」獲得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立項;他的濱海草業種質資源基地成為山東省濱海耐鹽草業工程技術中心、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站、煙臺市濱海草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
把「筆墨」塗抹在鹽鹼地上
「儘管這些年來我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但是真正讓我感到欣慰的還是那篇寫在鹽鹼地上的『綠色篇章』。」付金民平時很少談及他自己獲得的科研成果,但他卻樂於把更多的「筆墨」塗抹在那一片一片鹽鹼地上。
由付金民及團隊研發成功且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質耐鹽草狗牙根、結縷草等品種,在天津、河北、山東和江蘇等8個地市鹽鹼地實現原土種植後,他及團隊適時給予了技術跟進,不但及時了解草的生長狀況,而且選擇草的生長節點,前往各鹽鹼地對草品種的色澤、觀賞性、均一性、密度、生長速度以及鹽鹼地修復效果等進行調查,對草的養護管理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不僅如此,付金民也時常關注著全國的其他草坪種植企業和農戶,不厭其煩地為他們提供草坪種植及養護技術諮詢與服務。江蘇鹽城、河南鄭州等地的一些種植企業和用戶在購買進口草坪種子時,往往因看不懂和不了解草坪品種生長特性而不知如何選擇哪種草坪品種時,他會根據企業和用戶需求介紹草坪品種選擇方法和種植技術。今年9月,山東菏澤一企業種植的草坪發生了生長枯萎現象,他先是通過電話詳細了解近期草坪養護管理情況,再通過網絡視頻觀察草坪生長態勢,之後每2~3天就跟蹤問效一次,半個月後草坪就開始泛綠了。
只要是與草有關的問題,付金民都給予熱心相助。去年,山東一高校在建設體育場地時,遇到了使用人造草坪與使用天然草坪的「兩難」選擇問題。為此,他專門抽出時間,給該高校提供了一份有關使用人造草坪與使用天然草坪各項指標對比的報告,並依據建設單位資金投入情況和後期管理要求提出了使用方案。
「付教授是我們公司聘請的技術顧問,他的建議和技術不但給我們帶來了經濟收益,而且還改善了我們的人居生活環境。」山東綠風農業集團董事長崔立華對記者說,在付金民的技術指導下,不僅公司牧草產量逐年增加,經濟效益逐年提高,也加強了駐地的防沙防塵工作。在該公司的產業帶動下,駐地部分村民依靠種植牧草脫貧走上了致富路。
「高校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學科建設,開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活動。」魯東大學黨委書記徐東升說,「付金民教授回到自己的祖國專心研究中國自己的耐鹽草種質資源,服務生態文明建設,體現了一個中國普通知識分子的使命和初心,值得我們大力學習、褒獎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