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把「黃龍」變綠洲——甘肅郭萬剛騰格里沙漠南緣生態治理…

2020-11-22 澎湃新聞

【弘揚林草時代精神•二】子承父業40年堅守 誓把「黃龍」變綠洲——甘肅郭萬剛騰格里沙漠南緣生態治理…

2020-11-16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典型事跡二

從上世紀初開始,騰格里沙漠南緣的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的沙丘每年以7.5米的速度向南移動,總面積達4萬多畝。要麼,眼睜睜看著沙漠吞家園、食農田;要麼,植樹治沙,迎著暴躁的黃沙闖出一條生路來!怎麼辦?在土門公社漪泉大隊當主任的石滿第一個站出來,和郭朝明、賀發林、羅元奎、程海、張潤元5位年過半百的「六老漢」卷上鋪蓋、帶著乾糧,走向了「一棵樹一把草,壓住黃沙防風掏」的治沙之路。

不到30歲的郭萬剛,那時已經在土門鎮供銷社上班,也被父親郭朝明拽進了沙窩窩裡。郭萬剛回憶道,「那個時候,真是苦啊!」在沙地上挖個坑,上面用木棍支起來,蓋點茅草,就成了「地窩鋪」,有時半夜突颳大風,茅草被卷得七零八落,大家只好頭頂被子,在冰冷的沙坑裡挨到天亮。「起初,我很不理解。」有一年古浪發生特大沙塵暴,奪去了20人的生命,看著鄉親們悲痛的神情,郭萬剛突然意識到,「爹是對的。只有把沙治住,才能把家守住!」

2000年,郭萬剛正式接過場長的擔子。作為八步沙林場第二代治沙帶頭人,郭萬剛子承父志,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守得沙漠變綠洲。經過近20年的艱苦努力,他帶領林場完成治沙造林6.4萬畝,封沙育林11.4萬畝,植樹1000多萬株,近10萬畝農田得到保護。「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一幹又是3年,完成了對八步沙林場管轄區最後2萬畝沙漠的治理,荒漠終變綠洲。

如今,在沙漠幹了近40年的郭萬剛,不僅從父輩手中接過了沉甸甸的樹苗,也接過了一副「治沙治窮」的擔子。他帶領一幫人探索出「治沙先治窩,再治坡,後治梁」的新方法,應用「網格狀雙眉式」沙障結構,實行造林管護網格化管理,嘗試打草方格、細水滴灌、地膜覆蓋等新模式、新技術,逐步走上市場化治沙之路。2010年,八步沙林場實現企業化轉型,八步沙綠化公司成立,探索「以農促林、以副養林、農林並舉、科學發展」的新路子。2018年,八步沙林場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黃花灘移民區流轉2500多戶貧困戶的1.25萬畝土地發展經濟林,通過特色產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林場還成立了林下經濟養殖合作社,養殖沙漠「溜達雞」,年收入可達20萬元。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從「死亡之海」到「經濟綠洲」。近40年來,三代治沙人誓把「黃龍」變綠洲,用辛勤汗水譜寫了一曲讓沙漠披綠生金的時代壯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美麗中國建設注入了「時代楷模」的實踐力量。

圖片:轉自網絡

文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

原標題:《【弘揚林草時代精神•二】子承父業40年堅守 誓把「黃龍」變綠洲——甘肅郭萬剛騰格里沙漠南緣生態治理事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銀川——「沙坡頭」與「騰格里沙漠」
    包蘭鐵路有31公裡經過騰格里沙漠的東南邊緣,就是現在的沙坡頭一帶,為解決流沙不掩埋鐵路,使用稻草在流沙中埋成一米見方的網狀方格,使其連成片。鐵路沿線200-300米的範圍內經過治理,原來的流動沙丘被固定,保障了鐵路運輸安全。這種使用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將流沙固定住,可以說在當時治沙史上開創了世界先例,也是一項偉大的奇蹟。
  • 考察紀實∣中國北方沙漠焉何變綠
    「中國奇蹟:這個沙漠即將消失」、「喜報: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和「NASA衛星圖顯示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等,更是頻頻見諸報端。基於近20年的實地考察,從巴丹吉林沙漠、毛烏素沙地等自然景觀的變遷來看,筆者認同中國北方沙漠變綠已是不爭的事實。
  • 甘肅一支科考隊將進入騰格里沙漠探秘
    新華網蘭州8月15日電(記者黃文新)一支由科研人員為主,聯同媒體共同參與的科考隊15日從蘭州出發,將探尋騰格里沙漠的未知秘密。  這支科考隊的主要成員為蘭州大學相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以及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科研人員,加之隨隊的媒體和保障人員共計45人。
  • 中國八大沙漠排行榜,塔克拉瑪幹沙漠排名第二,騰格里排名第四哦
    沙漠公園 水利風景區 ) 沙坡頭,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城區西部騰格里沙漠的東南緣,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沙坡頭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沙坡頭主要保護對象為自然沙漠景觀、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動物、明代古長城、沙坡鳴鐘等人文景觀及其自然綜合體。在這裡你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衝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
  • 中國甘肅的奇蹟!一臺機器一天消滅40畝沙漠,為什麼外國不引進?
    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變動對很多的動物和自然環境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而經過各種海洋魚類的不幸遭遇和全人類生態環境的變動,也必須讓人類重拾起咱們的自然環境,因為人為因素的嚴重破壞,其中土地沙漠化也變得日趨嚴重,已成為了中國甚至全世界一個不可忽視和躲避的難題。
  • 全國土地日|阿拉善沙漠大改造!這兒有你種的梭梭樹嗎?
    它就是 阿拉善▲阿拉善世界沙漠地質公園核心區——巴丹吉林沙漠(攝影/納仁)綠帶鎖黃龍「風起額濟納,沙落北京城。」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阿拉善,騰格里、巴丹吉林、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一直被視為國內沙塵來源地之一,也是沙塵進入祖國腹地的主要路徑。全盟27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93%的地表為沙漠和戈壁,乾旱缺水、植被稀疏、風大沙多、生態環境脆弱,就是阿拉善的標籤。
  • 庫布其沙漠治理:讓沙漠都變綠洲,那是違背自然規律
    庫布其沙漠治理實踐帶來治沙新認識——  讓沙漠都變綠洲,那是違背自然規律  日前,中央媒體聯合採訪團在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庫布其沙漠中進行了深入體驗採訪,在沙漠無人區的億利資源集團治理現場,科技日報記者看到了一排排疏密有致的防風固沙林,多灌木、少喬木,行走其間,只感覺到風
  • 西北有個地方,與陝西甘肅交界,一半綠洲一半沙漠,被稱塞上江南
    芒果旅行日記:西北有個非常低調的地方,與陝西內蒙甘肅交界,一半沙漠一半綠洲,被稱為「塞上江南」。這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顯要,處於中國雄雞版圖「心臟」的位置,是中原文明和西北少數民族交叉的十字路口。
  • 全球唯一沙漠變綠洲的地方,中國再獲世界之最,遊客都嘆為觀止
    估計大家會想到漫天黃沙、塔克拉瑪幹、生活禁區、駝鈴、胡楊等,我想告訴你,沙漠裡除了黃沙,其實還有「綠林」,也許很多人會想到那種小片的綠洲,但是今天說的不僅僅是一個小綠洲,而是一個幾乎覆蓋了整個沙漠的真正的「森林」,今天要說的是全球唯一沙漠變綠洲的地方,中國再獲世界之最,遊客都嘆為觀止。
  • 甘肅古浪沙漠有處「綠色景區」 致富返鄉者植綠盼「滄海桑田」
    一場透雨過後,甘肅古浪縣西靖鎮沙漠中成片綠植「綠意盎然」。54歲的當地人米金龍對這場不期而至的雨水顯得很興奮。金水源「絲路驛站」沙漠綠色景區中有超過150萬株松樹、國槐成活,成為沙漠中植樹的一道風景。 侯志雄 攝  這一片名為金水源「絲路驛站」沙漠綠色景區位於騰格里沙漠腹地。
  • 蘭州大學科考隊徒步穿越騰格里沙漠(圖)
    核心提示:  一望無際的騰格里沙漠,沙源究竟在哪裡?  這片人跡罕至的沙海中,還有哪些未知的秘密?  大自然的神奇,始終激發著人類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面積達3.67萬平方千米的騰格里沙漠,是我國第四大沙漠。它就像一堵流動的屏障,橫亙在內蒙古與甘肅之間。
  • 【地理拓展】中國沙漠變綠洲是奇蹟,為啥中東沙漠變綠洲就有問題?
    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中國曾經有八大沙漠,但現在,只有七大沙漠了......沙漠變綠洲的奇蹟在河套平原上演了! 庫布齊沙漠位於河套平原黃河「幾」字灣的黃河南岸,也是距離我國首都北京最近的一大沙漠地區,如同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
  •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科研「綠洲」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科研「綠洲」 2019-07-02 18:36:43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 既有沙漠和溼地,還有度假島,中國第四大沙漠寧夏騰格里沙漠
    沙漠、溼地,這兩種景觀合而為一會是什麼景象?騰格里就是既有沙漠,又有溼地的一片美麗的地方,合稱騰格里沙漠溼地旅遊區,還有一座島叫金沙島。騰格里沙漠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被譽為寧夏沙漠「美女」中的「三姑娘」,是除了沙坡頭和沙湖之外的寧夏第三大沙漠旅遊景區。
  • 前無古人 中國快把這片千年沙漠消滅了(圖)
    毛烏素沙漠由沙漠變綠洲的故事在微博上引起了共鳴,網友們紛紛留言講述自己的故事↓有網友講了自己出遊的所見:有網友親眼見證了毛烏素的治理過程:現在需要1個多小時的路程小時候需要將近一天……走著走著天就黑了,當時還有些民間奇談,因為老有人被困。騎摩託車就更酸爽了,路過沙丘人經常飛出去。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逐漸變綠洲,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被治理好嗎?
    地理科學方面,一直是大家喜歡的話題,今天和大家探討的就是一個關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問題,因為長時間以來沙漠的治理一直是人們牽掛的問題,那麼這個沙漠能成為綠洲嗎?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不過想將沙漠變成綠洲,最主要的就是其根本的問題的了解,才能做到實質性的治理!
  •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開展騰格里沙漠科學考察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開展騰格里沙漠科學考察    據介紹,騰格里沙漠為我國第四大沙漠,其面積大小與動態變化、沙漠沙的來源與格狀沙丘的成因、沙漠腹地湖泊水循環機理、生物多樣性與全球變化背景下沙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科學問題,目前尚不清晰甚至存在學術爭論。
  • 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7)
    新華社照片,銀川,2018年6月21日荒漠化治理的「中國智慧」結束一天的扎草方格工作後,工人們坐著運輸麥草的鏟車駛出騰格里沙漠(6月11日攝)。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的沙坡頭,因沙丘高度超百米而得名。半個世紀以來,這裡因包蘭鐵路、麥草方格、「五帶一體」而成為中國規模化、工程化治沙的起點,並由此開始向世界輸出中國治沙技術。如今,面對中國乃至全球面臨的荒漠化威脅,置身沙坡頭的治沙力量依然在攻堅克難,為這道全球「生態難題」找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