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訊,9月24日,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工作會議召開,會上宣布,世界頂級的人工智慧研究學者朱松純教授受聘擔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據量子位消息,朱松純1986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1991年取得學士學位。1992年赴美留學,4年後於哈佛取得了計算機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國際數學家協會前主席大衛·曼福德教授。其後朱松純先後在布朗大學、史丹福大學工作和任教。2002年開始,加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任教,拿到終身教職,至今長達18年之久。
朱松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統計建模與計算、認知科學、機器學習、自主機器人等。他三次問鼎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最高獎項馬爾獎。在1990年代率先將概率統計建模與隨機計算方法引入計算機視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圖像與視頻的結構化解譯的框架、數理模型和統計算法,發展了廣義模式理論。在認知科學領域,如視覺常識推理、場景理解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自2010年以來,朱松純兩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MURI負責人。
會上,朱松純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歷,介紹了對人工智慧學科規劃與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設想。朱松純表示,自己與北大、清華的相關學者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有很多朋友和合作夥伴。近一段時間來,自己又深入考察了解了北大、清華等高校的情況。在北大,他與多個研究方向的師生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北大的人工智慧及相關學科有著很深厚的積澱,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氛圍很好,這為下一步的大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他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哲學層面的思考,文理醫工等學科應該進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而北大在這些方面,有著非常好的土壤和學術環境,因此,堅定了自己在北大開展人工智慧研究的信心。
朱松純強調將主動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北大、清華等各兄弟院校精誠合作,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形成合力,共同來參與、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的建設。
常務副校長龔旗煌指出,近年來,北京大學高度重視新工科建設,全力推進交叉學科發展,建設人工智慧研究院是一項重大的戰略性舉措。朱松純的加入,將對北大人工智慧學科乃至整個新工科建設產生重要影響。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開展人工智慧研究的大學之一,1988年成立了人工智慧領域最早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2002年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智能科學系,2007年最早建成本、碩、博完整的培養體系。2019年4月27日,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
*消息綜合自北京大學新聞網,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