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在美國做學者多年,朱松純從未忘記自己來自中國。
|作者:二水
|編審:蘇蘇
最近,清華大學的一則《擬聘新進人員公示名單》火了!
據這份名單顯示,朱松純將回國入職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職務為科研系列教授。不少網友看見這則消息後沸騰了,直呼「清華太頂了」!
·網傳的清華大學《擬聘新進人員公示名單》。
為啥網友的反應如此強烈,看看朱松純的簡歷就明白了。
他曾在各種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餘篇,在2003年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以及1999年和2007年兩次獲馬爾獎提名,2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MURI(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Research Initiative,國防部出資的多學科大學研究計劃)負責人。
作為視覺領域行業的領軍人物,朱松純此前擔任過多個國際科技大會的主席,是許多重要學術期刊的負責人,打破了華人在國際頂尖期刊話語權微弱的局面。
做一個領路人
朱松純曾說,自己作為出生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人是幸運的。
那個時候大家談論的是數學家陳景潤、自學成才的青年、天才少年。當一名科學家是這一代人最崇高的理想。他自己也是帶著這樣的憧憬考入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當時,計算機在國內並不算特別流行,還屬於相對前沿的領域,但朱松純沒有選擇那時的熱門專業,而是選擇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想在計算機專業深耕。
從中科大畢業後,朱松純沒有停止求知的腳步。他想專攻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等方向,但國內當時缺乏此類教授。再加上相關信息不發達,他最後選擇出國深造。
1992年,朱松純踏上留美之旅,先後在哈佛大學計算機專業和布朗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學習。
雖有大師帶領做項目,可他們都是數學家、化外高人,不了解計算機、人工智慧行業方面的信息,無法對朱松純的職業規劃提出見解。而且該行業還未有獲得成功的華裔科學家,他只能和同樣來自國內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的沈向洋博士互倒苦水,一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沈向洋(左)和朱松純。
布朗大學博士後出站後,朱松純的人生走上快車道。
他加入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同時擔任講師職務,後來又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職,更獲得終身教授的職位。
自2010年以來,朱松純兩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 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 MURI 負責人。
而這些職務並不是掛名,他一直勇於探索未知領域 ,做後輩的探路人。
上世紀90年代,他和同事花了近10年的時間,專門研究計算機視覺祖師爺馬爾的生前著作《視覺:從計算的視角研究人的視覺信息表達與處理》,率先將概率統計建模和隨機計算方法引入到計算機視覺研究,為馬爾提出的早期視覺概念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數理模型。
這樣的學術成就在全世界都是獨樹一幟的。
朱松純因其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領域的貢獻,拿下數不清的國際大獎↓↓
·朱松純的獲獎記錄。
此外,他還提出了一系列圖像與視頻的結構化解譯框架,突破了傳統方法計算的瓶頸,重新激起同行對圖像解譯工作的興趣。
後來,他又開始做圖像識別的數據集構建工作,實現了圖像與場景的解譯計算框架, 擴展了模式識別創始人傅京孫先生的句法模式識別理論。
如今,朱松純的學術成果被切實應用在了AI商業上。
微軟首席研究員華剛曾表示,朱松純早年做的紋理合成工作,一個直接應用是將相片重新渲染成油畫風格(即風格遷移)。
有人說,朱松純能夠提前感知到未來的大方向,這就是頂級研究者的厲害之處。
回國任教不是一時興起
與朱松純相處過的人都知道,他是刀子嘴豆腐心。工作之外,大家喜歡叫他「老朱」。
·朱松純(左)在論壇上發言。
有學生剛到實驗室,因為做實驗操作不熟練,遭到朱松純劈頭蓋臉的批評,一時間覺得難以接受。
可時間長了,學生們就發現,朱松純的嚴厲是出於對學生長遠發展和利益的考慮,是為了學生好。學生畢業找工作,他也要操心。
有時,有學生因為一些眼前利益和機會離開了,朱松純也會惋惜不已。他常教導學生,年輕人要能沉得住氣,做人做事都要能堅守信念,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就能有所成就。
惜才的朱松純除了嚴厲,也很有人情味。有時,實驗室會接受一些從國內來的訪問學者,朱松純會為他們提供額外津貼。全美只有他的實驗室這樣做。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朱松純曾在一個研討會上以 「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它也註定將失去未來」作為開場白。
在美國做學者多年,朱松純從未忘記自己來自中國。
早在2005年,朱松純和沈向洋等多位知名科學家一起在老家湖北鄂州創辦了民辦、非營利國際交流平臺蓮花山研究院,並擔任院長。
·第一排右三為朱松純,第三排右五為李飛飛。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數據標註團隊。
也是從那時起,朱松純就有了為中國培養計算機視覺人才的想法。
2005年,蓮花山研究院舉辦了第一場學術研討會。有位年輕學者在會上受到啟發,後來創辦了享譽世界的ImageNet項目(大型可視化數據研究庫)。再後來,這位年輕學者成了世界AI界的「女神」。她就是曾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李飛飛。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是朱松純「啟示」了李飛飛,讓她走出了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
從2005年起,蓮花山研究院連續舉辦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暑期免費講習班,為中國的年輕科研人員搭建了一個具備國際研究水準的平臺。很多曾在蓮花山研究院學習的成員,已經開始在人工智慧方面慢慢嶄露頭角。
女兒歸化中國
朱松純的心裡始終有祖國,這樣的情懷也傳承在他的女兒朱易身上。
朱易出生在美國。7歲半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滑冰,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項運動。
·朱松純和女兒朱易。
在美國學習滑冰的費用很高,每節課的訓練費就要200美元(約合1400元人民幣),還要自費購入全套的體育器材、設備。但朱松純說,這錢花得值,因為他希望女兒能成為像陳露一樣優秀的花樣滑冰運動員。
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陳露以《梁祝》獨舞奪取銅牌,這是中國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在冬奧會上的最佳戰績。可是自陳露退役後,中國花樣滑冰便陷入了長期的「寒冬」,在冬奧會等大型國際賽事中一直扮演「配角」。
·陳露
2018年1月,年僅16歲的朱易以167.69分的成績獲得全美花樣滑冰錦標賽女子青年組冠軍。當時,美國媒體對她的表現評價很高,認為她是美國花樣滑冰界的又一新星。
·左二為朱易
而在大洋彼岸,也有一個人注意到了朱易的奪冠,她就是中國花樣滑冰隊教練陳露。
陳露向朱易發出邀請,加盟她的「晨路」計劃訓練隊,進入為中國花樣滑冰隊效力的快行道。但這也意味著,朱易要放棄美國國籍,歸化中國。
沒有絲毫猶豫,朱易就做出了決定,加入中國花樣滑冰隊。
朱松純得知此事後,很支持女兒的選擇,並希望女兒能夠為中國爭光,爭取早日幫中國獲得女子花樣滑冰的獎牌。
如今,朱易是中國花樣滑冰隊的重點培養對象。1年後的北京冬奧會,她將承載中國花樣滑冰女單衝擊獎牌的希望。
·朱易
「為中國圓夢」,現在已是朱氏父女共同的夢想。
朱松純曾在訪談中提及,自己30多年前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就曾有了追求人工智慧大一統理論的夢想,赴美求學正是為了追尋與探究這一理想。30多年後,選擇回國也是基於同一夢想,回歸初心——將人工智慧大一統理論框架在中國「圓夢」。
對他們來說,這又是一個嶄新的開端。歡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