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AI學者棄美回國,任教清華,只為兩個字

2020-09-24 環球人物雜誌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在美國做學者多年,朱松純從未忘記自己來自中國。


|作者:二水

|編審:蘇蘇


最近,清華大學的一則《擬聘新進人員公示名單》火了!


據這份名單顯示,朱松純將回國入職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職務為科研系列教授。不少網友看見這則消息後沸騰了,直呼「清華太頂了」!


·網傳的清華大學《擬聘新進人員公示名單》。


為啥網友的反應如此強烈,看看朱松純的簡歷就明白了。


他曾在各種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餘篇,在2003年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以及1999年和2007年兩次獲馬爾獎提名,2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MURI(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Research Initiative,國防部出資的多學科大學研究計劃)負責人。


作為視覺領域行業的領軍人物,朱松純此前擔任過多個國際科技大會的主席,是許多重要學術期刊的負責人,打破了華人在國際頂尖期刊話語權微弱的局面。


做一個領路人


朱松純曾說,自己作為出生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人是幸運的。


那個時候大家談論的是數學家陳景潤、自學成才的青年、天才少年。當一名科學家是這一代人最崇高的理想。他自己也是帶著這樣的憧憬考入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當時,計算機在國內並不算特別流行,還屬於相對前沿的領域,但朱松純沒有選擇那時的熱門專業,而是選擇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想在計算機專業深耕。


從中科大畢業後,朱松純沒有停止求知的腳步。他想專攻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等方向,但國內當時缺乏此類教授。再加上相關信息不發達,他最後選擇出國深造。


1992年,朱松純踏上留美之旅,先後在哈佛大學計算機專業和布朗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學習。


雖有大師帶領做項目,可他們都是數學家、化外高人,不了解計算機、人工智慧行業方面的信息,無法對朱松純的職業規劃提出見解。而且該行業還未有獲得成功的華裔科學家,他只能和同樣來自國內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的沈向洋博士互倒苦水,一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沈向洋(左)和朱松純。


布朗大學博士後出站後,朱松純的人生走上快車道。


他加入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同時擔任講師職務,後來又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職,更獲得終身教授的職位。


自2010年以來,朱松純兩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 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 MURI 負責人。


而這些職務並不是掛名,他一直勇於探索未知領域 ,做後輩的探路人。


上世紀90年代,他和同事花了近10年的時間,專門研究計算機視覺祖師爺馬爾的生前著作《視覺:從計算的視角研究人的視覺信息表達與處理》,率先將概率統計建模和隨機計算方法引入到計算機視覺研究,為馬爾提出的早期視覺概念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數理模型。


這樣的學術成就在全世界都是獨樹一幟的。


朱松純因其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領域的貢獻,拿下數不清的國際大獎↓↓


·朱松純的獲獎記錄。


此外,他還提出了一系列圖像與視頻的結構化解譯框架,突破了傳統方法計算的瓶頸,重新激起同行對圖像解譯工作的興趣。


後來,他又開始做圖像識別的數據集構建工作,實現了圖像與場景的解譯計算框架, 擴展了模式識別創始人傅京孫先生的句法模式識別理論。


如今,朱松純的學術成果被切實應用在了AI商業上。


微軟首席研究員華剛曾表示,朱松純早年做的紋理合成工作,一個直接應用是將相片重新渲染成油畫風格(即風格遷移)。


有人說,朱松純能夠提前感知到未來的大方向,這就是頂級研究者的厲害之處。


回國任教不是一時興起


與朱松純相處過的人都知道,他是刀子嘴豆腐心。工作之外,大家喜歡叫他「老朱」。


·朱松純(左)在論壇上發言。


有學生剛到實驗室,因為做實驗操作不熟練,遭到朱松純劈頭蓋臉的批評,一時間覺得難以接受。


可時間長了,學生們就發現,朱松純的嚴厲是出於對學生長遠發展和利益的考慮,是為了學生好。學生畢業找工作,他也要操心。


有時,有學生因為一些眼前利益和機會離開了,朱松純也會惋惜不已。他常教導學生,年輕人要能沉得住氣,做人做事都要能堅守信念,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就能有所成就。


惜才的朱松純除了嚴厲,也很有人情味。有時,實驗室會接受一些從國內來的訪問學者,朱松純會為他們提供額外津貼。全美只有他的實驗室這樣做。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朱松純曾在一個研討會上以 「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它也註定將失去未來」作為開場白。


在美國做學者多年,朱松純從未忘記自己來自中國。


早在2005年,朱松純和沈向洋等多位知名科學家一起在老家湖北鄂州創辦了民辦、非營利國際交流平臺蓮花山研究院,並擔任院長。


·第一排右三為朱松純,第三排右五為李飛飛。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數據標註團隊。


也是從那時起,朱松純就有了為中國培養計算機視覺人才的想法。


2005年,蓮花山研究院舉辦了第一場學術研討會。有位年輕學者在會上受到啟發,後來創辦了享譽世界的ImageNet項目(大型可視化數據研究庫)。再後來,這位年輕學者成了世界AI界的「女神」。她就是曾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李飛飛。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是朱松純「啟示」了李飛飛,讓她走出了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


從2005年起,蓮花山研究院連續舉辦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暑期免費講習班,為中國的年輕科研人員搭建了一個具備國際研究水準的平臺。很多曾在蓮花山研究院學習的成員,已經開始在人工智慧方面慢慢嶄露頭角。


女兒歸化中國


朱松純的心裡始終有祖國,這樣的情懷也傳承在他的女兒朱易身上。


朱易出生在美國。7歲半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滑冰,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項運動。


·朱松純和女兒朱易。


在美國學習滑冰的費用很高,每節課的訓練費就要200美元(約合1400元人民幣),還要自費購入全套的體育器材、設備。但朱松純說,這錢花得值,因為他希望女兒能成為像陳露一樣優秀的花樣滑冰運動員。


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陳露以《梁祝》獨舞奪取銅牌,這是中國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在冬奧會上的最佳戰績。可是自陳露退役後,中國花樣滑冰便陷入了長期的「寒冬」,在冬奧會等大型國際賽事中一直扮演「配角」。


·陳露


2018年1月,年僅16歲的朱易以167.69分的成績獲得全美花樣滑冰錦標賽女子青年組冠軍。當時,美國媒體對她的表現評價很高,認為她是美國花樣滑冰界的又一新星。


·左二為朱易


而在大洋彼岸,也有一個人注意到了朱易的奪冠,她就是中國花樣滑冰隊教練陳露。


陳露向朱易發出邀請,加盟她的「晨路」計劃訓練隊,進入為中國花樣滑冰隊效力的快行道。但這也意味著,朱易要放棄美國國籍,歸化中國。


沒有絲毫猶豫,朱易就做出了決定,加入中國花樣滑冰隊。


朱松純得知此事後,很支持女兒的選擇,並希望女兒能夠為中國爭光,爭取早日幫中國獲得女子花樣滑冰的獎牌。


如今,朱易是中國花樣滑冰隊的重點培養對象。1年後的北京冬奧會,她將承載中國花樣滑冰女單衝擊獎牌的希望。


·朱易


「為中國圓夢」,現在已是朱氏父女共同的夢想。


朱松純曾在訪談中提及,自己30多年前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就曾有了追求人工智慧大一統理論的夢想,赴美求學正是為了追尋與探究這一理想。30多年後,選擇回國也是基於同一夢想,回歸初心——將人工智慧大一統理論框架在中國「圓夢」。


對他們來說,這又是一個嶄新的開端。歡迎回家!

相關焦點

  • 獨家 | 以國家戰略科學家身份,頂級AI學者朱松純回國,籌建北京通用AI研究院
    今日,知乎熱帖稱頂級 AI 華人學者、UCLA 教授朱松純擬加入清華自動化系,職務為教研系列教授。經機器之心求證,此次朱松純教授以國家戰略科學家的身份回國,受邀籌建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並擔任院長。同時,朱教授也將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相關領域開展研究合作。
  • 清華再獲一大牛!AI視覺領域泰鬥級學者回國
    根據知乎上的一則帖子,近日清華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辦公室發布公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教授,UCLA 計算機視覺、認知、學習與自主機器人中心主任朱松純擬加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工作,職務為教研系列教授。
  • 又一世界頂級科學家回國,辭去美國教授職位,回清華為國做貢獻
    中俄如今中國的建設和發展處於「攻尖」階段,需要許多的頂級科學家們加入我國隊伍一起努力。在回國發展的一批愛國科學家中,不得不提到一位在全球量子信息領域的頂級天才科學家,他就是段路明。在校期間的段路明獲得了博士學位,論文還入選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之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留在了中科院任教。此後,他先是與郭光燦教授合作提出了量子概率克隆原理,得到了國際量子學界的普遍認可。
  • 國內人才爭相赴美發展,他卻全職回國任教清華,連美國國籍都不要
    但也有一部分人,他們自身相當有實力,但卻義無反顧地捨棄了國外的高薪待遇,堅定不移地回國搞建設,著實令人敬佩。原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就是這麼一個有著高尚情操的人。他本科畢業於清華,後深造於美國霍普斯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萬中無一的精英學霸。因為實力強悍,他被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聘為終身教授,還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UCLA終身教授、AI視覺界泰鬥朱松純被曝入職清華!華人科學家回國潮來了
    或許這個名字,國內大眾聽得不多,但在AI視覺領域,說如雷貫耳也不為過。也就能理解為啥會有網友們如此激動:能把朱松純請回來,清華太頂了!其後朱松純先後在布朗大學、史丹福大學工作和任教。於2002年開始,便加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任教,拿到終身教職,至今長達18年之久。擔任UCLA統計系與計算機系教授、計算機視覺、認知、學習與自主機器人中心主任。
  • 回國任教的4個博士各有成就,饒毅和他當校長,高福、舒紅兵沉默
    但是隨著教育環境和科研文化的改變,精英知識分子當中的一部分「精緻利己主義者」開始通過學術途徑,為自己謀取名和利。雖然這些精英學子,也曾懷揣教育的夢想和科研的熱忱,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選擇回國任教,但是終究沒有守住最初的信念。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學校越好,學生留學後歸國的越少根據2019年中國留學白皮書,只有28%的中國學生選擇畢業後立即回國就業。學生本科學校越好,學生留學後歸國的越少。以清華大學為例,清華大學2019屆畢業生中,選擇出國深造的本科生699人,碩士137人,博士199人。據網上的數據調查,清華學生選擇回國的比例為19%!
  • 29歲成為中科大博導,發表11篇頂級論文,如今他全職回國工作!
    因為美國擁有良好的科研環境以及條件,段落明為了繼續深入研究,於是在美國的密西根大學任教,而且很快成為費米講座教授。要想成為美國頂級大學的教授,一般都需要在某領域有著突破性的研究,而且是該領域的傑出科學家才可以。
  • 她是我國的天才科學家,回國任教後再返美國,楊振寧這樣評價!
    在老師施一公的推薦下,2007年,顏寧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這時她才30歲,是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30歲的教授和博導,何等的驚才絕豔!自2007年回國組建實驗室以來,顏寧一直致力於結構生物學研究,主要方向是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 姚期智辭去美國名校終身教職,變賣家產回國,到清華教書育人
    由於圖靈獎對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序又是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共享此獎。這位頂尖計算機人才,名叫姚期智,他也是中國的科學院院士。而這個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卻是在15年前。那一年,姚期智毅然辭去普林斯頓的終身教職,變賣家產歸國,前往清華大學全職任教。
  • 頂級"海歸"的全職懸疑:教授該不該"裸奔"回國?
    1998年,他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從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一直做到講席教授,並在此期間加入美國國籍。施一公的專業是結構生物學。多年來,他一直在研究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把攻克癌症作為主攻方向。因為在這一領域的傑出工作,2003年他被全球蛋白質學會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華裔學者。另外,從2005至今,施一公一直擔任華人生物學家協會會長。
  • 三位科學家受施一公邀約毅然回國,加入西湖大學任教
    施一公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又去霍普金斯大學深造,並於2008年婉拒美國聘請,毅然回國在清華大學全職任教,又於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如果說有那麼些中國學子在國外學業有成,卻又心繫祖國發展,放棄國外更加豐厚的報酬和更加完善的科研條件而回國效力,那施一公便是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
  • 姚期智的一通電話,讓留學美國的物理天才辭職回國,成清華教授
    為國家量子信息事業奉獻力量。他是段路明,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第一個獲得美國斯隆研究獎的華人博士,也是世界頂級的天才科學家。年少有為1972年,段路明出生在安徽桐城。此研究可使現有的原子鐘(一種達到每兩千萬年只誤差1秒的計時裝置)的精度提升1000倍。因此,相關媒體在報導此研究成果的同時,稱段路明為「原子的上帝」。同年6月,他在《Science》雜誌上首次將古老的幾何學與現代量子計算結合起來,發表了轟動學術界的幾何量子計算論文,使量子計算能減少誤差,提高精確度。
  • 曾經的北大數學天才,回國任教六年後出走,離開時三句話耐人尋味
    那些說北大是文科型高校代表,清華是理科型高校代表的話,實際上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誤解,北大可是盛產「數學天才」,也是國內高校裡當之無愧的翹楚。今昔的北京大學,還是建立在原北大數學系,清華大學數學系,和燕京大學數學系的基礎之上。作為國內始終排名在前兩名的北大,在數學系方面的發展更是星光熠熠,這所學校還培養了許多歷史名人。
  • 「獨家」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出任Pony.ai首席顧問,將打造自動駕駛...
    9月裡北京的陽光並不比加州遜色多少,清華園裡色調溫暖而明快。樹蔭下斑駁的陽光半夢半醒地搖曳著,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剛剛從加州矽谷飛回北京的Pony.ai的高管團隊剛下飛機便趕來赴約,拜訪最頂級的學者和科學領袖、華人唯一的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先生。對於Pony.ai的CEO彭軍來說,雖然多次見姚先生,但是每次來到他的辦公室前都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感覺像來朝聖。
  • 清華顏寧留學之後回國,落選中科院又出國,入選美國科學院
    ,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同一年,顏寧選擇離開清華大學,離開祖國,前往美國自己攻讀博士學位的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2019年,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對於這些說法,北京時間5月25日凌晨,顏寧在微博上回應了兩個字:「扯淡!」顏寧進一步解釋,自己在參加過美國國家科學院投票後才明白,其實留在清華,比去普林斯頓更容易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至於中科院院士,是兩年一次的「提名」而非網傳的「申請」。她自己做事則比較隨心所欲,落選時以「旁觀者」的視角覺得好玩,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她也不追求名利。
  • 國際頂級學者以「國家戰略科學家」身份回國,加盟清華大學
    近日,有多方消息證實,頂級 AI 華人學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教授朱松純將全職回國,擬加入清華自動化系,職務為教研系列教授。9月13日,據微信公眾號機器之心報導,朱松純教授已於近日以國家戰略科學家的身份回國,受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邀請,籌建新型科研機構(民辦非贏利)——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並出任院長一職。
  • 川普「助力」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或將引爆頂級人才歸國潮
    ,職務為科研系列教授。,受邀籌建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並擔任院長,也會與北大、清華進行研究合作。至今為止,他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是華人AI領域的頂級學者。
  • 一名在美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
    ,受邀籌建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並擔任院長,也會與北大、清華進行研究合作。2002年,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系聘請他為終身教授。至今為止,他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是華人AI領域的頂級學者。
  • 頂級華人學者全職回國,擬加入清華大學
    近日,有多方消息證實,頂級 AI 華人學者、UCLA 教授朱松純將全職回國,擬加入清華自動化系,職務為教研系列教授。同時,有網友爆料稱,朱松純教授已抵達中國境內並結束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