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這次「大手筆」。據了解,從UCLA回國的學者朱松純教授,被北京大學率先公開官宣聘請,注意,只是率先,可不意味著只在北大。而朱松純教授何人也?能問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大概就如同筆者一樣屬於AI外行人了。要知道,他可是聞名遐邇聲名遠揚的大人物——計算機視覺領域泰鬥級學者,而最近他是以國家戰略科學家的身份回國的,受到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邀請,籌建新型科研機構(民辦非盈利)——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並出任院長。
而此次,據報導稱,朱松純教授受聘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而朱教授在感謝北京大學的誠摯邀請的同時,還特意提出他對於北大AI研究院獨特優勢的讚美,並表示,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哲學層面的思考,文理醫工等學科應該進行充分的交叉融合。
人工智慧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這一點想必我們很多了解AI的朋友都認同這個理念。而至於哲學層面的問題,估計會讓有些朋友模糊。當然,在以前的文章裡,一人客談過人工智慧時代學習哲學的話題,個人一直覺得,AI,的確需要融入哲學。當然不僅僅有哲學,還需要有人性、美、心理和藝術。說這些也不是附庸風雅或給自己貼金啦,其實一人客一直以來堅持更新,是源於自己的一點一滴地學習或感悟。很多文章的話題,都是自己在讀書、看劇、聽歌或思考時候產生的想法,很多都是階段性的,所以即便有些會貽笑大方,但也算自己實踐或琢磨折騰出來的零碎。
個人總覺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除了必要的計算機技術、物理科技類「硬」知識打底外,一定還免不了會融入人類或生命的邏輯命理和各類「軟」性的文化內涵。而哲學往往就是命理中的命理,「軟」性內涵中的內涵。而這個看似玄虛的學科,反倒恰恰是存在於我們每個有心性有靈魂的個體凡人身上,只是好多時候我們意識不到。可能,當我們自己活得通透,活得自在(而不是外在給予的)的時候,這種活出來的東西,會散發出來成為AI的一個路引,讓人工智慧更好地發展。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