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造螢火蟲Luciola來了,可利用超聲波懸浮
日本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體積超小的人造螢火蟲,更有意思的是,它可以使用超聲波懸浮在平面之上。 近日,據外媒報導,日本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體積超小的人造螢火蟲Luciola,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它可以使用超聲波
-
蘋果iCloud 竟用谷歌雲存儲用戶數據;佳能發布可自己調節燈頭的外...
而用戶目前可繳納 5 萬元訂金提前預訂首批量產 FF 91。(來源:北京商報)中國移動宣布 2018 年將建 5G 試驗網,世界規模最大2018 年世界移動大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召開,中國移動圍繞 5G 技術、物聯網、數字家庭、國際業務、終端等領域,展示了最新技術和產品,並宣布將在 2018 年建設世界規模最大的 5G 試驗網。
-
...竟用谷歌雲存儲用戶數據;佳能發布可自己調節燈頭的外接閃光燈...
而用戶目前可繳納 5 萬元訂金提前預訂首批量產 FF 91。(來源:北京商報)中國移動宣布 2018 年將建 5G 試驗網,世界規模最大2018 年世界移動大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召開,中國移動圍繞 5G 技術、物聯網、數字家庭、國際業務、終端等領域,展示了最新技術和產品,並宣布將在 2018 年建設世界規模最大的 5G 試驗網。
-
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應用前景廣
原標題: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能像鳥兒一樣在空中翱翔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一大夢想。很多魔術大師也都曾表演過令我們既驚訝又羨慕的空中懸浮術。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也許會讓我們的飛天夢想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
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原標題: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原標題:日本研究者利用超聲波控制物體懸浮 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凱波):能像鳥兒一樣在空中翱翔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一大夢想。很多魔術大師也都曾表演過令我們既驚訝又羨慕的空中懸浮術。
-
日本科學家利用超聲波發功使物體懸浮空中
日本科學家利用超聲波發功 使物體懸浮空中 本報訊 (任 文)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在新的一年裡依然帶來了許多驚喜,如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者就呈現了這個超酷的物體懸浮演示:細小的水珠浮在空中,然後以完美的形狀環繞滑行;一根鐵螺絲在空中旋轉;塑料片、火柴頭等都克服了地球引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精確的超聲波應用
-
日本科學家利用超聲波使物體懸浮空中
科學家們在新的一年裡依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如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者就為我們呈現了這個超酷的物體懸浮演示:細小的水珠浮在空中,然後以完美的形狀環繞滑行;
-
超聲波懸浮物體
超聲波懸浮物體
-
懸浮人造雲檯燈:可打雷、閃電
最近他又有了一項新浮雲發明——磁懸浮環境燈,這款產品可以通過不同的LED顏色模式來響應室內的聲音變化情況。這款懸浮雲產品利用了磁懸浮技術,通過橢圓形基底可以達到無線懸浮的目的。不過為了使人造雲懸浮的高度合適,克拉克森不得不取消掉內部藍牙音箱和減小電池容量來減輕雲朵本身重量。
-
日本科學界發明出「人造血液」
目前日本科學家正在研製一種「人造血液」,理論上該血液能偶滿足所有病人需求。不過目前該研究項目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研究成果還不成熟。科學家們在十隻兔子身上進行了測試,但結果不如預期。如果這種「人造血液」真的被成功研製,這對於醫學界是一個很重大的突破。
-
可打雷可閃電 懸浮人造雲檯燈再出新款
最近他又有了一項新浮雲發明——磁懸浮環境燈,這款產品可以通過不同的 LED 顏色模式來響應室內的聲音變化情況。去年克拉克森發布了他的第一款懸浮雲產品,名為「天氣」,浮雲部分類似於此前的設計,不同的是「天氣」利用了磁懸浮技術,通過橢圓形基底可以達到無線懸浮的目的。
-
【科學實驗】自製手持超聲波懸浮裝置
我們在科幻電影裡也經常看到一些懸浮的裝置,當然現在的科技還無法做到,但是簡單的懸浮已經完全實現了。先看完整的製作視頻· 帶兩個探頭的示波器(可選)焊接超聲波傳感器這個可以懸浮水滴,昆蟲,還有電子元件這個裝置還有功能可以開發,比如改變頻率,增大功率,實驗不同的懸浮物體。
-
一盞賣30000元懸浮人造雲檯燈!能打雷可閃電
最近他又有了一項新浮雲發明——磁懸浮環境燈,這款產品可以通過不同的 LED 顏色模式來響應室內的聲音變化情況。克拉克森在 2014 年設計了他的第一款人造雲燈具,一大型懸掛雷雲的形式出現。這款產品內置了一個藍牙揚聲器,通過運動傳感器來響應房間中人們的移動情況來觸發打雷和閃電的閃爍效果。同時該藍牙揚聲器同樣可以播放屋主喜歡的歌曲。
-
中國科學家用聲波懸浮動物
據《自然》雜誌在線報導,近日,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在試驗中用聲波將魚、螞蟻等活著的小動物懸浮起來,而且不對它們造成明顯的傷害。 該校材料物理學家解文軍表示,儘管不停向這條被聲波託起的魚噴水,這條魚的壽命也會因脫離水池而縮短。但是螞蟻、瓢蟲、蜘蛛和蜜蜂則不會受到傷害。 事實上,科學家早就進行了將活著的動物懸浮起來的試驗。
-
世界各地螢火蟲瀕臨滅絕:人造光、喪失棲息地和殺蟲劑是主要威脅
據MSN網2月13日報導,每年7月的第一個周末是世界螢火蟲日。根據2月12日發表在《生物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全世界有超過2000種不同的螢火蟲物種,但是由於棲息地喪失、人類使用農藥殺蟲劑和人造光等主要威脅,它們的種群正在減少,螢火蟲正面臨滅絕危險。
-
外媒:研究顯示螢火蟲瀕臨滅絕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由美國塔夫茨大學和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領導的生物學家小組指出,由於棲息地喪失、人類使用殺蟲劑和人造光等三種威脅,螢火蟲正面臨滅絕危險。據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2月4日報導,這項新研究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49位螢火蟲專家參加,並已在美國《生物科學》月刊上發表。該研究強調,全球已知的2000多種螢火蟲中,許多種類正面臨滅絕,黑夜中螢光點點的自然美景將會消失。
-
再不看可能就沒機會了,研究發現螢火蟲處於滅絕的危險之中
但是發表在《生物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調查發現,人類正在把螢火蟲置於全球滅絕的危險之中。 該報告的作者說,儘管我們可能很喜歡螢火蟲,但這些昆蟲「在全球保護工作中基本上被忽視了」。在2000種螢火蟲中,幾乎所有種類的螢火蟲都缺乏數量數據,而這些螢火蟲可以在多種棲息地找到。
-
科學家受水母啟發發明人造皮膚 可讓機器人知疼痛
,研發出一種人造皮膚。根據研究團隊稱,這種皮膚能夠模擬生物皮膚的壓力感應功能。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提出,人造皮膚通常建立在壓力感應的單一反應模式上。這意味著人造皮膚雖然擅長於感知壓力,但是超過一定的壓力極限時就會出現問題。它們就像是記錄壓力的開關,但是無法真正感覺自己受到多大的壓力。人造皮膚很容易受到破壞,因為超過某一壓力限制時就會缺乏靈敏度。華中科技大學研發的這種生物皮膚不僅能夠探測到觸摸的壓力,而且事實上能夠藉助疼痛感受器感覺到壓力的增加和減少。
-
螢火蟲將面臨滅絕
塔夫茨大學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螢火蟲面臨的三大威脅:棲息地喪失、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和光汙染。在這三者中,棲息地喪失是大多數地區螢火蟲面臨的最大問題,其次是光汙染,然後是殺蟲劑。為了得出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調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螢火蟲專家。
-
螢火蟲發光原因,日本學者研究稱:是因為細胞分裂錯誤
有日本研究團隊昨日(10月16)在科學雜誌網絡版發布一項研究成果,指出透過解析螢火蟲基因組,發現螢火蟲會有發光能力,是因為某種基因,在進行細胞分裂時候,反覆發生基因複製錯誤的緣故。日本媒體報導,由日本的研究團隊,解析日本具代表性螢火蟲種類的「平家螢」,及另種美國螢火蟲品種基因組,並特別研究其中兩者的1.5萬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