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棕包樹又叫棕樹、山棕,屬棕櫚科棕櫚屬植物。原產我國,在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南各地。常綠多年生喬木,樹高7~15m;樹幹圓柱狀,直立,不分枝,莖有殘存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掌狀深裂葉,直徑50~70cm,葉柄細長,頂端有小戟狀;葉鞘纖維質,網狀,暗棕色,宿存;肉穗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腋生,總苞多數,革質,被鏽色絨毛,花小,黃白色,雌雄異株;核果腎狀球形,直徑約0.5~1cm,藍黑色,有白粉;鬚根發達,根系淺,無主根。
棕包樹經濟價值
棕苞又叫棕筍、棕苞花、棕苞米、小米,它是棕包樹上未開放的幼嫩花序,味甘微苦,口感較好,是一種有較高開發價值的無公害特種稀有蔬菜。棕苞樹栽培管理方便、成本低,經濟效益較好,一棵成年棕苞樹一年可產棕苞4~5kg,一棵棕苞樹一年的產值為20~25元,一般每畝可種植120棵,畝產值為2400~3000元。另外,棕苞樹還可做園林綠化樹種用,棕衣可制棕墊、棕床,是一種全身都有經濟價值的經濟樹種
著名食用棕包的地方:雲南和贛州
雲南騰衝
騰衝盛產棕包;騰衝人愛吃棕包。棕包甚至成了騰衝的代稱,騰衝人的雅號就叫「棕包」。
棕包是棕櫚樹的花苞。這種狀如魚卵的花,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卻很少有人注意它。不過到了邊城騰衝,其貌不揚的棕包不但成了人們極為珍愛的美味佳餚,而且還蘊藏著濃濃的鄉情。
騰衝人的家常菜譜中,棕包是當家的角色;騰衝人的盛筵之上,棕包是「地方特色」的王牌。外地人首嘗棕包,看那金黃的顆粒狀苞絲,配以鮮紅的胡蘿蔔絲、透亮的辣醃菜、鮮肉片,真是讓人口角生津,饞涎欲滴。但一箸入口,又苦不堪言。不過吃上幾回之後,你便能體會到它的妙處:「棕包好吃回味甜」。
江西贛州
江西贛州主要吃棕包的地方以於都、瑞金、贛縣、信豐、崇義一帶比較普遍,是一種比較高檔的山珍野味,一般的客人都很難吃到。如果哪天誰給你一盤棕樹花,你可別以為是魚籽哦!那可是沒有任何化肥、農藥汙染的正宗的綠色食品呢。
棕樹一般很少種植,大多數都是長在田間地頭野生的,因此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有幾棵棕樹,所以能吃到棕包算是貴客了。棕包的價格和豬肉的價格差不多,可見棕包的受歡迎程度。不過真正影響價格的原因是因為吃的人多,太受歡迎,而是種植棕樹的規模很小,很分散,甚至有很多地方的田間地頭都已經看不到棕樹了,也就是物以稀為貴了。
江西其它地方也有人吃,如宜春、吉安、萍鄉等地,但是因為棕包還不被很多人了解,棕包這道很有吃頭的菜沒有被普及開來。
這麼好的東西,那棕苞到底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棕樹花是一種很好的菜果,營養豐富,兼有消炎清火及降血壓的藥用功效,生熟都可吃.棕樹花有的苦,有的甜。從形體上看,甜的體態寬肥豐滿,苦的體態圓渾瘦長。棕包富含鈣質、多種維他命、胺基酸、蛋白質、纖維質,是一種豐美、微澀、甘甜的菜果,營養豐富,亦有消炎清火及降血壓的藥用功效,同時,食用棕蓓亦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促進食慾。
價值這麼多,那棕苞該怎麼做?
炒
(1)把棕花摘成塊狀清洗後,打入雞蛋、加入食鹽調勻,下鍋炒熟即可。棕花和雞蛋都是黃色,炒熟後顏色統一協調,兩者完全融合,味美鮮香,有淡淡的苦味,吃後回甘。
(2)把棕花摘成塊狀清洗後,加入薑絲、肉片、酸醃菜同炒,有的還加入蕃茄或者彩椒、胡蘿蔔絲、蔥段等,根據各自口味和喜好加入不同食材炒熟即可。
蒸
把棕花摘成塊狀清洗後,打入雞蛋、加入食鹽調勻,蒸鍋水開時放入調好的棕花,蒸10分鐘即可。蒸好的棕花鮮嫩可口,大人小孩都可以食用。
煮
(1)把棕花摘成塊狀清洗,酸醃菜下鍋爆炒後加入清水,待水開後加入棕花同煮,煮熟撒入香菜即可。味道酸口帶苦,苦中有甜,回味無窮。
(2) 把棕花摘成塊狀清洗後,加入煮沸的高湯裡,煮幾分鐘後加入新鮮肉片,撒上蔥花或香菜即可。肉嫩湯鮮、棕花鮮甜脆爽,湯汁可口鮮香。
燉
把棕花摘成塊狀清洗後,加排骨或雞鴨同燉,燉熟即可。食肉吃菜喝湯,不失為春天的一道美味佳餚
棕苞炒肉的做法
準備食材
豬裡脊:100g
胡蘿蔔:50g
小蔥:1根
紅辣椒:2個
鹽:3g
油:40ml
棕包:1個
臘醃菜:20g
做法如下
第一步:摘掉硬苞片
棕苞去掉外面老硬的苞片,留一段較嫩的花柄及上面的花穗。花柄上淡黃色的細絨毛一定要刮除。
第二步:切小塊
將花柄切成細絲,花穗用手掰成小塊即可。
第三步:浸泡
將切好的花柄及掰好的花穗放入清水中浸泡,炒制之前再撈出瀝水。
第四步:準備配料
裡脊肉切片、胡蘿蔔切絲、小蔥切段、幹紅辣椒切段。
第五步:下油炒肉
鍋內倒入油,大火燒至7成熱,放入肉片滑炒至變色,盛出。
第六步:炒配料+調味
鍋內重新倒入油,大火燒至7成熱,放入幹紅辣椒,待辣椒半煳時放入棕苞、胡蘿蔔絲和醃菜翻炒,半熟時放入肉片,再加入鹽調味。
第七步:撒蔥段翻炒起鍋
出鍋前撒入小蔥段,翻炒均勻就可以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