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團隊 ,作者亦酥、小小、鶯喃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團隊
1. 為人民群眾科普感染性疾病相關的診斷、治療、預防知識;2. 為相關學科專業提供疑難複雜細菌、真菌感染的最新資訊以及診治思路和經驗;3. 提供就醫和隨訪信息;4. 了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團隊的最新動態
猜猜
人類最常見(Top 5)的致命殺手是什麼?
肺癌?糖尿病?還是車禍?
NO!NO!NO!都不是!
202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19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肺炎是人類最常見的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僅次於「心梗」、「腦中風」和「慢阻肺」!(這數據還是在疫情發生之前統計的呦)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仍然形勢嚴峻,肺炎的防控將會是永不過時的話題。
今天,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團隊嘔心瀝血編撰了預防肺炎20招,總有一條你不知道的,來看我們誠意奉上!
01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基本措施
一、戴口罩
口罩如今已經成了出行標配,在今年疫情之下,再奇葩的口罩也不能在大家心中掀起波瀾。但不管是LV牌,愛馬仕牌,還是五菱宏光牌,只有符合防護標準的口罩才是好口罩。
從預防肺炎角度,普通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都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而紗布、棉布口罩之類,看起來厚厚一層,但是基本只能用來保暖,防護功能不能指望。
口罩佩戴也很關鍵!只有覆蓋住口鼻、並保證氣密性的情況下,口罩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否則就只是「表面功夫」。口罩一旦變形、損壞、汙染、有異味時,別省了,換!
即使沒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免疫功能差的人去公共場所,也建議戴口罩哦。
二、手衛生
出門在外,總是不能避免東摸摸西摸摸,來自門把手、電梯按鈕等等五湖四海的微生物就聚集在你的手手上開party。
勤洗手是預防感染最經濟、便捷且有效的方法。科學研究證實,使用流動水和皂液徹底清洗至少20秒,才能有效清潔雙手—差不多是唱完一首《生日快樂》的時間。如果沒有流動水,也可以選擇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
另外,小髒手上的各種微生物有可能會通過鼻、眼、口的黏膜入侵人體,所以請牢記——做手衛生前,千萬不要在五官上摸來摸去。而且!除了生肺炎的風險之外,還會臉上長痘痘!
三、避免傳播/接觸呼吸道傳染病
你咳嗽或打噴嚏時第一反應是怎麼做?用手捂住嘴巴?有沒有想過噴出來的病原體沾在手上,會汙染所有你觸摸過的物品?還會通過握手等動作傳給他人?!正確的做法是用胳膊、袖子或臂彎來遮住口鼻,而不要用手。
有句廣告詞說,人多不去湊熱鬧。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人流密集處、尤其是通風不良的密閉場所,病原體傳播的風險直線上升。不可避免外出時,務必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如果是去市場買冷凍生鮮食品,最好還要有手套的加持哦。
02
敬而遠之-避免與感染源接觸
四、遠離發黴物品
你以為打掃衛生時吸入的僅僅是灰塵嗎?NO,還有很多真菌孢子!
衣櫃、空調、牆面還有各種各樣的衛生死角,都是黴菌生長的重災區,尤其是空氣比較潮溼的地區。想想一下,黴菌孢子就像蒲公英的小傘,隨著任何一絲絲的氣流波動乘風破浪,遍布你周圍(和你鼻腔)的每一個角落,之後會持續吸進肺裡。
所以大掃除時,別忘記戴上N95口罩,並保持開窗通風哦。清理髮黴的食品(如大米、橘子)時,也請克制住爆棚的好奇心,不!要!湊近觀賞黴菌(那些還想要微距拍照的人你住手)!
五、避免吸入汙染水霧
冬季開空調,室內空氣很乾燥,安排個加溼器,讓水霧滋潤每一寸皮膚和黏膜,真是美滋滋。但是如果加溼器裡的水被汙染,隨水霧吸入肺裡,會產生什麼後果?肺炎妥妥滴!空氣加溼器的定期清潔和消毒萬萬不能忽視,使用的水也要慎重選擇:務必要使用燒開過的水哦。
戶外也有一些容易被汙染的水體,比如景觀噴泉、夏天的降溫噴霧、中央空調冷卻塔等等,他們都是病原體的儲存庫。至於桑拿房……至於那些蒸桑拿還要同時用最大肺活量唱歌的親們……相信你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六、避免禽鳥類動物接觸
鳥類可以攜帶五花八門的病原體:禽流感病毒、鸚鵡熱衣原體,隱球菌……聽起來很陌生的病原體,其實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所以在農家樂與野雞野鴨歡樂遊玩時,在遛鳥、打掃鳥籠、給鳥類餵食時,都有極大的可能會吸入這些病原體,導致免疫力低下、甚至免疫力正常的人群發病。所以鳥類不管精靈還是呆萌,切記距離產生美,少擼為妙。
七、食物煮熟再吃
我們的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嘗試和探索,終於發現了火,發現了煮熟的食物更加安全美味。但是現在,追求生食鮮嫩口感的潮流讓祖先們聞者傷心,聽者流淚(T T)。
不安全的食物可不只會讓你拉拉肚子這麼簡單,引起肺炎也是不少見的!石蟹、蝲蛄、醉蝦醉蟹、淡水魚生……這些都是肺吸蟲可能寄生的地方。想像蟲子在你的肺裡逛吃逛吃!你是不是笑容逐漸消失,手裡的生魚刺身突然他就不香了?!
03
「攮外」必先「安內」-預防內源性感染
八、口腔衛生
刷牙,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之一。可是這跟肺炎有什麼關係呢?
口腔是人體細菌最多的器官之一,溫暖而潮溼的環境對於細菌生長來說真是再理想不過。如果任由他們肆意生長,一旦發生嗆咳,這些病原體就會進入原本相對乾淨的肺部,為非作歹,引起肺炎。
所以保持口腔衛生,就相當於給你的肺創造一個乾淨的上遊支流環境。
九、防止誤吸
什麼是誤吸?誤吸是指口水(尤其是不良口腔衛生)、食物、胃內容物等意外吸入氣道。
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會接踵而至。想想這些亂七八糟有鹹有甜有辣的東西進入肺裡,簡直讓人窒息!那些有吞咽功能障礙的病人,還有醉酒、胃食管反流、長期臥床者、老年人等尤其容易發生誤吸。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花生瓜子這些小東西在你說笑時險些嗆進氣管裡-說劫後餘生、一身冷汗也毫不為過。古人說的「食不言」就是最基本的防止誤吸的方法。
除此之外,小口進食、緩慢咀嚼、少食多餐,以及進食後不要馬上平躺都是防止誤吸的好辦法。對於需要長期臥床的病人,還需要抬高床頭來為防止誤吸「加一把勁」。
04
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加強通風和環境消毒
十、加強通風
通風不良的密閉場所,病原體祖孫n代濟濟一堂,不亦樂乎,呼吸道疾病傳播的風險也就蹭蹭蹭直線上升。而充分通風就是保證室內空氣潔淨度最好的方式,也是預防肺結核和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比如新冠肺炎等等的重要措施。
看看大商場的新風系統,看看醫療機構的空氣動態消毒機,你就知道通風的重要性了。
十一、環境消毒
你知道嗎,微生物可以在物體表面上最長可以生存幾個月!
想像一下,這些致病微生物可能常年盤踞在你周圍的門把手上、電燈開關上、電梯按鈕上、滑鼠鍵盤上……這些汙染的表面會汙染雙手,並且乘著你的順風車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因此對於手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尤其需要重視,不如,就先從你最親密的手機和鑰匙開始吧。
05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避免免疫力受損
十二、戒菸
你肯定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吸菸者的肺是黑色的。沒錯。而且兒童的肺是健康的粉紅色。
肺裡的纖毛是清除各種灰塵、病原體的「小掃帚」,而吸菸的時候,炭末顆粒,焦油,都被一股腦吸進肺裡,就把這些「小掃帚」束縛了起來。肺從一個吐故納新之處,變成了藏汙納垢之處,髒東西無法順利排出,肺炎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戒菸就當然是有效的預防肺炎的方法啦。讓你的「小掃帚」們重新活躍起來!
十三、避免粉塵和有害氣體吸入
汽車尾氣,室內裝修產生的刺激性氣味,煤炭燃燒產生的pm2.5顆粒……
這些粉塵和氣體,也會束縛呼吸道的「小掃帚」,並且刺激呼吸道的黏膜,讓肺裡出現炎症,滲出。長期處在某些粉塵環境中,甚至還會導致塵肺、胸膜間皮瘤等嚴重損傷。
十四、治療糖尿病
人類都喜歡甜甜的飲料,細菌之類的病原體也喜歡。
糖尿病病人的身體,浸泡在甜甜的環境中,病原體就會蜂擁而至,而且是不請自來。所以糖尿病病人會更容易發生各種感染,肺炎也不例外。
治療糖尿病,控制好血糖,就可以將這些病原體有效拒之門外,保持身體小環境的inner peace。
十五、正確使用抗生素
流鼻涕了?吃點頭孢!打噴嚏了?來粒左氧(氟沙星)!真·自學成才的赤腳醫生自我診斷現場。
其實,吃進去一粒抗生素,就會讓你肺部、消化道的正常菌群發生巨大變化,影響持久,久到離譜。而這些正常菌群本來是原住民,是抵抗外來破壞分子的中堅力量,破壞了原住民的生活環境,罪惡的殖民者-外來致病病原體就開始大肆破壞了。本來為了治療的抗生素,就成了肺炎,甚至胃腸炎的始作俑者。
悄悄告訴你:一般感冒都是病毒感染,一周左右會自然好轉,而一般抗生素大都是針對細菌的,對普通感冒根本沒效。
十六、防寒保暖
06
一身正氣,百毒不侵-保持自身良好的免疫力
十七、充足睡眠
十八、營養、運動、好心情
十九、疫苗
疫苗是人類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式,不誇張地說,疫苗就是人類之光。
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卡介苗……一代代的疫苗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人們免受呼吸道以及其他傳染病的困擾。
今年的新冠疫情肆虐,給全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相應的疫苗也要推廣開來了,你說疫苗是不是人類之光。
二十、免疫增強劑、戴口罩
免疫增強劑能夠激活免疫活性細胞,讓肌體免疫功能更強(增強免疫功能),更快(加速誘導免疫反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特定人群,在感染時可以求助於這些免疫增強劑,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有了這20拳組合拳護體,肺炎基本就沒有招架之功還手之力了。吼吼哈嘿,看我的組合拳和肺炎說拜拜!!
本文轉自公眾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團隊
作者:蘇逸、陳翔、黃英男
原標題:《史上最全!預防肺炎20招速速收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