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 · 大同· 關注 |
大道之行 同享福祉
氣溫漸低,天氣轉涼
冬季的高發疾病也開始活躍了
尤其是傳染病
如流感、手足口病、諾如病毒等
青少年抵抗力較弱
因此需要格外防範
快來了解一下防護措施↓↓↓
一
肺炎
肺炎是一種影響肺部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由細菌(肺炎球菌等)、病毒(流感病毒等)、支原體、衣原體等因素引起。
肺裡有很多肺泡,當一個健康人呼吸時,肺泡裡充滿了空氣。但一個肺炎患者呼吸時,肺泡裡充滿了膿和液體,因而限制了氧氣的攝入,這會使患者感到呼吸疼痛或呼吸困難。
根據肺炎的嚴重程度,可以表現為:咳嗽、呼吸急促、發熱、寒戰、疲憊、胸痛、噁心、嘔吐或腹瀉、意識模糊,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現。
怎樣判斷孩子得了肺炎
孩子得了肺炎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高熱,家長需要先給孩子服用退熱藥或物理降溫,再到醫院就醫。
注意病室的清潔、空氣的新鮮和流通;
保持室內溫度20℃左右,相對溼度以60%為宜;
給孩子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乳汁、米湯、菜水,還要鼓勵孩子多喝水;
對於體溫升高的孩子,父母需要及時為孩子進行降溫;
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應及早降溫,煩躁不安時可使用鎮靜藥,如:水合氯醛等。
肺炎的預防
1.預防肺炎從感冒抓起
儘管父母每天都在兢兢業業地照顧孩子,可不管怎麼在意,感冒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小小的感冒卻是「萬病之源」,不但會引起肺炎,還有其他合併症。所以,預防感冒和肺炎,永遠要重於治療。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勤洗手,多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動的清水清洗雙手。出門建議攜帶一些消毒溼巾或免洗洗手液,在沒有洗手設施時代替手部清潔。注意不要用髒手觸摸眼、口、鼻等部位。
3.科學佩戴口罩
外出建議隨身攜帶口罩,在進入人員密集、相對封閉的場所,人與人之間距離小於1米時戴好口罩;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的全程,都要戴好口罩;前往醫療機構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4.注意咳嗽禮儀和社交距離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肘或紙巾捂住口鼻,過後要及時洗手。養成「一米線」安全社交距離,避免在室內扎堆、聚集。
5.做好居家衛生
家庭常通風,每天至少開窗通風三次,每次半小時以上。
6.注意營養
雖然孩子可能愛挑食,但是父母還是要注意孩子的營養均衡。
7.多到戶外去看看
家長要經常帶著孩子到戶外活動,這樣有利於身體的耐寒能力,更好地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
8.接種疫苗
對孩子而言,應儘可能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尤其是弱小的嬰兒受感染後容易發展成肺炎。家長們還可以為孩子接種疫苗。
接種肺炎球菌疫苗並不意味著不會患肺炎,無論是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還是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都不能預防該疫苗以外的血清型別和其他微生物導致的肺炎。
二
流感
每年10月以後,我國各地陸續進入流感流行季節,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會因出現肺炎等併發症或基礎疾病加重發展成重症病例,甚至死亡。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
那就是流感≠ 普通感冒!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哪些不同
人們常說的感冒,主要是在肌體淋雨、勞累、受涼等抵抗力低下的時候,來源於自身攜帶的病原。
而流感不同,流感絕大多數和密切接觸的周圍環境有關。流感患者全身症狀重,局部症狀輕。全身症狀表現為發熱,有些病人發熱的熱度比較高,達到39度以上,還會出現全身肌肉酸痛、食慾不佳等症狀。
兩者相同點
兩者不同點
感染流感病毒的症狀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年版)》,流感的症狀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 39~ 40°C,可能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常以嘔吐、腹痛、腹瀉為主要表現。
如何預防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有效的方式。生活中做好防禦措施,也能減少流感侵襲。
1. 用加溼器,調節室內溫度與溼度
冬季較為乾燥,由於空氣中水分減少,咳嗽和打噴嚏等噴出的飛沫可以飛到很遠,以致流感病毒乘勢擴散。而高溫多溼的環境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傳播。
高溫環境可通過空調或其他取暖設備獲得。室內乾燥可以使用加溼器,但要注意避免過度加溼,加溼器每隔1天清理1次。
2. 勤洗手,打噴嚏要遮住口鼻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儘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3. 少去人群密集場所
在流感流行季節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流感樣症狀應注意休息及自我隔離,前往公共場所或就醫過程中需戴口罩。
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染該病,尤其是5歲以下的兒童。成人也會患。一般4~6月是高發季節,但部分地區在10~11月還會出現小高峰。
手足口病一般不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但是可能引起少數患兒發生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併發症,個別病情嚴重、發展較快的,還可能出現神經源性肺水腫,從而導致死亡。
感染手足口病病毒,會怎麼樣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典型症狀是發熱、咽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一般發熱1-2天後在患兒的口腔、手、足、臀部會出現米粒或黃豆樣的斑丘疹或皰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如何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首先是要接種相關疫苗。此外,保持衛生是關鍵:
1. 勤洗手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2. 清潔消毒
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當定期進行清潔消毒。
3.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4.避免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
避免兒童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流行期間不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場所。
四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全年均有發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流行的高發季節。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對諾如病毒普遍易感,兒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屬高危人群。
諾如病毒如何傳播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多樣。接觸感染諾如病毒的病人,比如處理病人的嘔吐物或排洩物,通過攝入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間接接觸被排洩物汙染的環境傳播;也可通過食用和飲用被病毒汙染的食物和水傳播。
感染諾如病毒,會怎麼樣
諾如病毒感染潛伏期短,通常為24-48小時,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發病以輕症為主,最常見症狀是腹瀉和嘔吐,其次為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腹瀉居多。
諾如病毒感染屬於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發病後無需治療,休息2-3天即可康復,少數患者因出現嚴重併發症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目前無疫苗和特效藥物。
如何預防
1.保持手部衛生
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諾如病毒傳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飯前、便後、加工食物前應按照6步洗手法正確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
注意:消毒紙巾和免洗手消毒劑對諾如病毒無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個人飲食衛生
喝開水,蔬菜瓜果徹底洗淨,烹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貝類等海鮮類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患病期間居家隔離
患者需根據病情居家或入院隔離至症狀完全消失後3天,檢測呈諾如病毒陽性但無感染性腹瀉症狀的隱性感染者,也需居家隔離3天。患者勤洗手,保持手衛生,儘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離接觸,尤其不要做飯或照顧老人和幼兒。
4.做好消毒工作
對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汙染的環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製劑進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嘔吐物汙染的物品時,應戴塑膠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觸汙染物。患者家庭環境也應依據醫務人員指導加強消毒,避免在家庭內造成傳播。
5.患病後不要過於擔心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一般病情輕微,持續時間短,預後良好。患者應充分休息,清淡飲食。
傳染病預防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家長要做好預防工作
同時,督促孩子加強鍛鍊
保持充足休息
以增強自身抵抗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大慶日報
責編:曹玉紅 孫貽國
美編:李梓豪
民生 |教育 | 文化 | 百科
大道之行 | 同享福祉
合作&投稿
電話1:18845923222
電話2:0459—6165308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溫馨提示】天氣轉冷,這些傳染病高發,大慶家長快為孩子收藏預防方法》
閱讀原文